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严厉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已有 2325 次阅读 2019-4-2 17:50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fe331713-683c-4110-9729-d99f826d22ab.jpg

 

花了一个多小时看了学校要求家长观看的《自杀离你的孩子有多远——父母如何帮助子女远离伤害专题讲座》,那位“宗爸”讲得很好——这个话题原本挺沉重,可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勇敢面对,因为人的生命很脆弱,孩子的便更加如此了。

中国的父母喜欢按照自己成人的思维看孩子,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一个问题:孩子如同小树苗,长大成材需要阳光和雨露的呵护。

孩子就是孩子,他(她)不能与成人等同。“宗爸”在讲述中一再例举,有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时,以死相“要挟”,家长认为只是说说,可孩子的心理不同于家长,他(她)是会去尝试做的。

孩子的成长,原本是一个自然生长和社会成长的过程,他(她)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如同自然界的小动物),这时最需要父母提供安全成长的保障,这个保障最根本的是对孩子的爱抚,让其充分信赖父母,有强烈的安全感。

中国的父母功利色彩比较浓烈,说是想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现在受点“罪”,将来不受“苦”,这既是一种“臆想”,又是一种“包办”——所谓“臆想”,社会并非厚爱那些早年受过“罪”的人,只要人活着长大,或多或少都有“成功点”;所谓“包办”,以一己之心切,主导另一个生命体的生活,把自己的“心灵慰藉”装扮成他(她)的成功。

绕了这么大一个弯,我想说的是:要尊重生命生长的规律,不要拔苗助长。孩子在每个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压力”,要帮助他(她)减压,让他(她)活得轻松愉快,始终保持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这样才能奠定他(她)幸福人生的基石。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哪位家长喜欢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在单位上班,不都喜欢抱怨领导给的任务太重,厌烦加班加点吗?另外,有哪位教师喜欢校领导给自己教学不断加压?世上有成人喜欢自己的领导不停地教育、批评自己吗?

可是,我们做父母的基本上天天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他(她)这也不用心,那也没做好,从来不认为是孩子能力的问题,只算到他(她)的态度上。举重运动员经过严格的训练,举起超越自我体重几倍的杠铃,会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奖牌,可他一身的病痛谁又看到?这个例子可能还不恰当,说说贝多芬,今天我们都知道他是伟大的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工作者,从小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打骂那是经常有的,最终成就了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可问题是:贝多芬一生幸福吗?

我们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轻松了,会“飞”起来,以后会“摔”得更重,而事实呢?事实是地球有引力,他(她)飞不起来——直白说,你不用给他(她)任何压力,他(她)都会遇到生长过程中的压力。

中国的父母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西方的对比,把西方的某些恭维我们的话当真,问题是,我们按照中国式的教育,他们按照西方式的教育,在我们总人口绝对值远远大于他们的前提下,于人类科学文化有杰出贡献者,我们同他们完全不在一个等高线上。

不要总说中国历史上领先世界,那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开放包容——古人没有说对待孩子一定要严厉,孔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没有任何记载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十分严格。所谓孟母三迁,那是故事、传说——再者,孟母搬家也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安静地读书——我们的一些父母,自己牌桌上打得个飞,却要求孩子在喧嚣的环境中专心学习,这不滑稽吗?

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相信孩子,就是帮孩子。只有孩子轻松了,我们的父母才会轻松,中国的教育才会轻松。

“宗爸”的讲座中播放过一个视频,一个小姑娘自己录的,给父母的遗言——她说,她的死跟父母经常吵架无关,跟老师和同学无关,等等,总之,是她自己想死,希望父母不要难过,不要争吵……记着,她长得很漂亮!

小姑娘死了,她父母如何反思呢?有用吗?

教育肯定不是为了把孩子逼死,可应该想一想:怎样让孩子高兴地活着?

——善待孩子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2019年4月2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1171096.html

上一篇:艾略特在巴黎做了个梦
下一篇:艾略特想成为巴黎人
收藏 IP: 111.47.62.*| 热度|

2 罗娜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