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古印度《有转神赞》前三颂对逻辑与宇宙演化的启示

已有 5699 次阅读 2010-11-2 09:39 |个人分类: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代科学, 逻辑, 有转神赞, 宇宙模式, 古印度

吴国林
我们原来重视研究西方的经典,而忽视了对印度的古代经典的研究。实际上,印度的经典还有许多启示现代科学的因素。
印度最古的经典是著名的吠陀文献。狭义上的吠陀,是指四部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通称为四吠陀。广义的吠陀还包括解释这四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经书,以及学习吠陀的辅导书。四吠陀中《梨俱吠陀》最为古老,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比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约公元前7-6世纪)还要早得多。而中国最早的经典《易经》,大约成书在殷周之际(这有争论:还有说在商周之际、成王之际,还有说在春秋时期等),其时间跨度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200-300年,这也不会比印度的《梨俱吠陀》早。
《梨俱吠陀》的内容大部分是对神话和对神的赞歌,还包括对自然的直观与测想,提出了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梨俱吠陀》共10卷,共有1028首神曲。其中的《有转神赞》的前三首是:
1、无既非有,有亦非有;
无空气界,无远天界。
何物隐藏,藏于何处?
谁保护之,深广大水?
 
2、死既非有,不死亦无;
黑夜白昼,二无迹象。
不依空气,自力独存,
在此之外,别无存在。
 
3、太初宇宙,混沌幽冥,
茫茫洪水,渺无物迹。
由空变有,有复隐藏,
热之威力,乃产披一。
 
在第一颂中,说明了“无”与“有”的关系,以及“非有”对于无、有的意义。“无”与“有”是统一的。
在第二颂中,用“死”与“不死”来诠释“无”与“有”的关系。
在第三颂中,讲客观世界的构成,认为原水是宇宙的本原,而且补充了空与火两个基质,即宇宙由“水、火、空”复合而成。其宇宙演化模式是:空→水→火→披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379566.html

上一篇:佛的智慧对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的影响
下一篇:太阳岛的松鼠
收藏 IP: .*| 热度|

2 赵国求 刘全慧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