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著作《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之前言

已有 3080 次阅读 2019-9-12 13:04 |个人分类:出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分析技术哲学, 哲学, 技术人工物, 系统性研究纲领

 

 著作《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之前言

    吴国林等著:《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

 

前言

        我作为首席专家于201110月获得了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07),课题组经过近6年的专心、刻苦认真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学术目标2017年10月23日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专业的通讯评审,专家鉴定意见的总体评价是:

    (1)该项目较好地完成了约定的研究任务。

      (2)该项目成果是在充分借鉴、整合相关高水平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项对技术哲学发展趋势的系统性研究力作。以国内外技术哲学研究状况为基础,以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研究纲领构建为核心,辅以前沿技术的哲学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勾勒了国外技术哲学的总体框架,也提供了国内技术哲学探索的基本图谱,就其全面性和丰富性而言,在国际国内还属首次,对中国技术哲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一种展示和评断,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还对分支的技术哲学作了简要描述,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包括信息的、生物的、纳米的、认知的、量子的技术哲学等。这些都是技术哲学发展比较强劲、成果比较丰硕的领域,此项工作对其他领域的梳理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我认为,鉴定是中肯的,也是对课题组6年攻关的公允评价:一是建立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研究纲领;二是“国际国内首次”对技术哲学进行“全面性和丰富性”的研究。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是对国际上原有的二重性研究纲领的新突破,更为合理。本著作也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技术哲学发展趋势,并以分析技术哲学为核心的重要专著。事实上,我最为看重的是构建了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这是中国学者在国际技术哲学领域做出了新的学术推进。

    分析技术哲学研究获得了国际上的积极评价。国际上最著名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 Mitcham)的评价是:“吴国林教授正在领导中国技术哲学的分析进路(Professor Wu is leading the analytic approach to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n China)”。这是他2016628-73日在华南理工大学进行系列学术讲座时、对吴国林领导的分析技术哲学研究所做出的评价。


(注:本著作部分为精装。其它为平装)


    在最终成果出版之际,有必要将项目的相关情况给予说明。

    (1)201110月获得本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来,一直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学校领导、社会科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高度重视。获得重大攻关项目之后不久,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教授于201111月给课题组吴国林教授发来了热情洋溢的祝贺,并提出了更高的学术要求——带动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2018年5月,正值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期间,王迎军教授欣然为本专著《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做序,对研究项目、培养人才和团队建设作出了充分肯定——形成了技术哲学研究的南方重镇,而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她说: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学校培养了一支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使我校成为国内技术哲学研究的南方重镇。希望以该项目的结项为新起点,开启我校哲学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局面,拓展出一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道路。

    2)按时召开开题论证会。201217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领导和国内有关技术哲学的重要专家指导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对本课题的原有计划进行了调整,使重大课题的执行更加合理。

    课题组认真根据专家意见、适当调整原订研究计划和组织实施。2011最初申报的课题原计划为9个子课题。2011年11月的《研究计划合同书》建议:①将原有的9个子课题凝练成4个子课题;②增加两个子课题。20121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议。基于上述意见,课题最终确定为6个子课题,于2012年2月将重新调整的《投标评审书》上报教育部社科司,见表0-1。将任务重新分配为6个子课题,与相关的子课题负责人签订了合同书,明确了相关的权利、责任和任务,按合同书及时划拨研究经费。

 

                  表0-1 重新确立各子课题的分工

子课题名称

主持人

完成任务

量子技术哲学研究

吴国林

量子技术哲学研究报告,前言、统稿、定稿、总协调

总报告的其他部分(包括特邀作者),包括统稿

吴国林

总报告其他部分

召开研讨会

吴国林

开题、中期、结项、其他学术研讨会、出版

信息技术哲学研究

肖  峰

信息技术哲学研究报告

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

吴国盛

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报告

分析的技术哲学研究

张志林

分析的技术哲学研究报告(吴国林具体、全力进行相关研究)

国外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陈  凡

国外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报告

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李三虎

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报告

   

    (3)2013年8月上报《中期检验报告书》,经专家评定:通过中期检查。专家组的《中期检查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课题设计的总体目标推进,‘建立分析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课题组于20133月上报了《中期检查整改报告》,以建立分析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为研究重点。

    4)阶段性论文的出版,产生较大学术影响。经过课题组的艰苦努力,最终完成了相关学术论文48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35 篇:《中国社会科学》1篇;《哲学研究》3篇;《哲学动态》2篇;《自然辩证法研究》5篇;《自然辩证法通讯》3篇;《新华文摘》转摘1篇;新华文摘》数字版全文转载1篇;中国人民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全文转载11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译著1部。

    最终成果的绝大部分章节,特别是第二篇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都是在发表论文的基础上,再经过修改纳入到最终著作之中。其标志性成果“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以《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可能进路》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第29-51页),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7第1期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5期第161-162页论点摘编;被《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www.xinhuawz.com);《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可能进路》被《广东社会科学年鉴》(2016年)收录近1万字;论文《分析技术哲学的探索与展望》被载入到《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编)。可见,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与此相关的核心是,构建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推理关系,并实现形式化。最早在申报和获得此重大攻关项目时,原先也并不预先知道能够构建起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模型,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才发现了解决之道。直到2015年才构建,要素、结构、功能和意向构成技术人工物的四因素系统模型,该系统处于环境之中。

    (5)出版专著和主编学术丛书。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邀请,吴国林教授主编两套丛书《当代技术哲学前沿研究丛书》(《量子技术哲学》(吴国林)、《信息技术哲学》(肖峰)、《技术哲学研究》(吴国林等))和《当代哲学前沿丛书》。我的个人专著《量子技术哲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量子技术的哲学著作,具有开拓性和系统性,居于国际研究前沿,其中第十四章第二节“量子信息与不确定性的关系”中的量子信息理论中新的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及其哲学阐释,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张江教授的高度赞扬,他说,他的文学阐释理论正需要相关量子理论前沿的哲学研究成果。于是,2016年年三十(2017年1月27日)的下午张江与吴国林教授通电话进行讨论新的不确定原理,后张江教授专程到广州于2017年2月7日晚上与第二天上午再次进行学术讨论。

    (6)多次主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与学术工作坊。主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5次:主办全国“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2011)、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前沿研讨会(2012)、第六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2015)、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2017)等。主办国际分析技术哲学小型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alytic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2016)。还多次举办了南方技术哲学论坛等小型研讨会。多次邀请国内外学者到我校讲学。其中包括米切姆、克劳斯等技术哲学家到我校讲学和做学术报告。

多个会议的综述发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前沿研讨会纪要》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7期),《物理学哲学的奠基盛会——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4期)。探寻分析技术哲学的未来研究近路》发表在《国际学术动态》(2016年第3期)。

    (7)相关研究成果应邀到国内外多个大学作学术报告。吴国林教授应邀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东南大学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做学术报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也在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国际著名技术哲学家米切姆、克劳斯给予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性研究纲领以积极评价。

    (8)成立相关的高层次学术机构。第一,2015年被批准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吴国林教授担任首任理事长(主任),该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第二,2015年被批准成立校级“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为主任。

    第三,2017年4月14日,华南理工大学正批准成立“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成为校级研究机构,聘任吴国林教授为高等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席。原有的校级“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为高等研究所的下级单位。2017年5月4日,“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 被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该基地从事纯粹的基础理论研究,是获批的首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9)开设相关研究课程。吴国林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在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专业亲自开设了两门课程:《分析的技术哲学研究》和《逻辑哲学导论》,前者直接为分析技术哲学的研究服务,而逻辑哲学同时服务分析技术哲学的核心任务,即如何构建技术人工物从结构到功能的推理,构建什么样的逻辑推理方式,并最终找到了技术推理的三值逻辑形式。

   (10)形成了有影响的研究团队,开创了分析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性研究纲领。技术哲学研究的南方重镇(学派)正在形成之中,在广东,形成了包括6名正教授、6名副教授的分析技术哲学研究团队,还有若干博士、硕士等研究生加入。有关研究成果近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已获得2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等。有5篇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与分析技术哲学的研究主题相关。

    客观地讲,本重大攻关项目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了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研究纲领,是对原有的二重性研究纲领的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①提出了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模型,构建了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

    ②提出技术原子,建立从结构到功能之间的逻辑推理,并用三值逻辑给予表达。

    ③提出技术人工物的全同性原理。

    ④提出技术陈述的意义(实践意义)与意谓(有效值)统一于有效性。

    ⑤提出技术知识的分类与具体技术的结构图。

    ⑥研讨了技术解释和技术推理的几种情形,一是多值逻辑表达,另一种是贝叶斯概率展开联接。

    ⑦提出分析技术哲学研究的“综合的分析哲学方法”。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何为学术,学术一定有难度!没有难度的东西,就一定不是学术。想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严谨的学术,是不可能的。就如对量子纠缠的理解,只能从数学语言才能理解,而任何其他的经典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比喻,都会出毛病。同样,真正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大众化的。比如,优异的飞机发动机是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制造的,中国目前还在突破之中。同样,核心的学术需要经过艰苦的正规训练,人文社会科学是认识人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同样具有客观性,不因为意识形态而发生变化。没有国际视野,没有掌握必要的外语,如英文、德文、甚至古希腊语,没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训练,没有基础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比如牛顿力学、微积分、分子生物学等,没有必要的逻辑学训练,那么,就不可能进行深入的、前沿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心灵鸡汤并不是学术。没有经过逻辑论证的东西,它可能有思想或观点,但它也不能成为学术。

        难度是成为学术的核心因素,但是,还有一个生命力因素,即学术应当有生命力,它成为不断推进的研究序列,这也是研究纲领的应有之义。该学术不能成为考古式的研究,而应当是,该学术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该学术也将发生理论范式的革命。比如,西方哲学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变革,西方哲学在不断发生变革,不断有新的哲学理论和方法的诞生。不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而不断革命的学术,它只能成为遗产、或最终被历史所淘汰。生命力因素实质是表明学术研究应当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序列。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不仅开拓了国际学术视野,而且培养了研究人才,拥有了集体攻关的重要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提出了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为分析技术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我们也突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学派意识,学术交流频繁,技术哲学研究实际上成为我国的南方研究重镇进入到技术哲学的国际学术前沿,能够与国际技术哲学家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

 

                                              吴国林

                                                                                             2018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1197702.html

上一篇:参加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侧记
下一篇:关于举行第五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的通知(第一轮)
收藏 IP: 18.162.120.*| 热度|

1 焦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