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un1987 我的未来我创造

博文

如何发展良好的研究生导师关系 精选

已有 8545 次阅读 2020-10-14 11: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才是国家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是赢到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要素。而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毫无疑问是学校,如何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当前,随着对高素质科技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本人就如何发展好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进行初浅探讨。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多重社会属性,是多种社会关系的混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第一角色显然是教育者,是师傅。学生,作业接受教育的主体,是学徒。因此,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第一种关系当属师徒关系。亦师亦友,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显然,朋友关系也是常见的师生相处方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将研究生视为兄弟姐妹,自家孩子,悉心指导照顾,这种亲人关系属于师生关系中的稀有品种。此外,师生之间也存在一种合作者的关系,同甘共苦,共克时艰,寻求双赢。当然,将研究生当作公司员工,导师作为公司老板,这种类似上下属的师生关系在现实中也相当普遍。上述各种关系在不同的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表现不一,结果自然也天差地别。有相处其乐融融的,有剑拔弩张的,有越雷池侵害学生权益的,有因为利益关系走上法庭对峙的。导师不导,学生不学;导师对研究生漠不关心,研究生对导师心存芥蒂;导师对学生一味压榨,研究生对导师阳奉阴违。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研究生导师关系。如何把握好各种社会关系,做到守初心,不逾矩,求共赢,是研究生和导师共同面临的难题。

结合自己作为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研究生导师的角度就如何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谈两点看法。

(1)不忘初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育是良心工程,尽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背后牵扯的却是学生背后的整个家庭。因此,学生是否顺利毕业,是否成才,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的未来和幸福。这也正是教育工作的神圣性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一份敬畏,坚持做一点奉献,不能单纯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不能把所有付出都换算成收入、福利。教育工作的工作都要时刻遵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刻为学生着想,时刻想着学生,时刻思考学生的出路。

(2)求同存异,寻求共赢,打造坚实的利益共同体。志同道合,勠力同心,寻求共赢,这是一种大多数研究生和导师所期望的师生发展模式。但实际上,导师与研究生可能在性格秉性、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一旦师生关系剑拔弩张,相互看不顺眼,则师徒关系、朋友关系、亲人关系等种种关系属性都会名存实亡。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学会换位思考,这是研究生和导师寻求共同发展的基础条件。撇开各种人际关系,研究生和导师之间还存在一种天然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常常带有冲突和矛盾,是师生关系恶化的根本因素。研究生和导师相互依赖,相互协作开展科研工作,共同获得科研成果。但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导师希望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自己在领域内的学术地位,但研究生可能会选择一些低水平期刊,尽早达到毕业要求;或者导师聚焦横向科研课题,但研究生希望从事基础研究,获得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偏向一方的利益诉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共赢,才是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作为师徒,师傅倾囊相授,徒弟勤奋好学;作为朋友,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作为亲人,关怀备至,细心呵护,不计得失,甘于付出;作为合作者,相互提携,共克难题。其中,师徒关系是底线,合作者身份是常态,朋友和亲人关系是升华。唯有恪守底线,才能不让师生关系变得畸形;唯有寻求共赢,才能让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无论是师徒、朋友、亲人、合作者关系,最终都是为研究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健康的研究生导师关系要求导师不忘初心,恪守本分,把引领研究生走好科研之路、人生之路作为工作中心,少些得失算计,多些无私奉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114-1254334.html

上一篇:致自动化162班同学们的一封信
下一篇:入职高校五年之思考:青年教师如何发展?
收藏 IP: 182.245.65.*| 热度|

14 信忠保 王从彦 农绍庄 郑永军 姚伟 张淑扬 黄永义 孙颉 张红光 文端智 杨轶杰 曹俊兴 郁志勇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