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无比神奇,大自然绚丽多彩。当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基因的不同组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也包括我们不同的人种。也许有一天,通过基因编辑,可以达到改造人种的目的,但首先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伦理问题,但人类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经济或观赏类的动植物改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尽可以大显身手。
不管是我们今天吃到的美味蔬果,还是仅供观赏花朵的植物,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对植物进行人工改造的过程中,传统的选种、杂交育种等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不同的基因混合,造就不同的物种,但它们之间总能找到相似的地方。也许某一天,你可以见到一个长着一张有猫脸特证的人,也可以见到一只有人脸特征和绵羊,基因表达这东西,有时真说不好。对于不同类别的植物,虽然有着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但类似“串种”的情况太经常发生了,尤其在花等益于观察的器官上。人们发现有益的不同,就有办法将其保存下来。
植物育种学家最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善于观察,寻找自然界中的那些偶然的“突变”,并想法利用其培育新的植物。就像当年袁隆平偶然发现在雄性不育的“野败”水稻株,才有了后来的杂交水稻的成功,看起来,我们不能忽略大自然的“馈赠”。
言归正传。记得前两天浏览博文,不知是哪位老师发了一组长得像菊花的桃花。巧得是,今天在家对面的莲花河滨水绿道散步观花,没走多远就发现了几株与众不同的桃花,不像一般桃花的花瓣是椭圆形,而是“一条一条的披针形,整个花型宛如盛开的菊花,花朵不算很大,花的颜色比较鲜艳,显得很特别。
所以,我们总能找到能颠覆传统的不同。我们能见到的观赏植物总是一年比一年丰富,拿蔷薇科李属这些观花的植物来说,虽然是木本,树木生长慢,但要培育新的类型也不算困难,因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式使偶然发现的变异比较好地保存下来。不论是是吃果的桃子,还是观花的桃子,很少采用实生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一般会采用那些具有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的野生种(野生毛桃、毛樱桃等)做砧木,嫁接需要的品种(变种)。通过嫁接还可以使一株树上长出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朵。
所以,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多的观花蔷薇科植物,也要得益于抓住了大自然的馈赠,也巧妙利用了传统的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在重视转基因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同时,也不该忽视传统的选种育种工作,在野外、田间地头进行性状观察、选种育种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其实特别辛苦,也许他们发表一篇论文的分量看起来不如那些偏重实验室分子育种的专家,但工作同样重要。当然,传统的植物育种,必须插上现代生物技术的翅膀,才能换发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山桃花开过了,碧桃正在开,不知这“菊花桃”该不该归于重瓣半重瓣的碧桃一类,反正这不算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菊花和桃花这两类亲源关系较远、完全不同类类型的物种,也“串了一次种”呢。如果仔细观察,说不定哪天我们也会有新发现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