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餐桌引“热议”

已有 5922 次阅读 2015-11-22 11:24 |个人分类:时事浅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转基因三文鱼上餐桌

小雪节气,中国的北方正迎来一场罕见的寒潮,大面积雨雪如期而至,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除了寒潮,还有转基因三文鱼上餐桌、亚冠、金马奖……当然, 前者的热议度比起后两者,那简直不算什么。

看了一下微博上的热门话题:金马奖参与讨论的是27.6万,亚冠决赛是4.1万人,而转基金三文鱼上餐桌参与讨论的3283,但话题的阅读人数也超过了1000万。可见,关于转基因三文鱼,关注度也不算小,但参与讨论的人在微博上并不算很多。理性的互动不多,在其他一些社交论坛中也大致如此。

可以想象,对于全球第一种获准上市供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对吃与不吃转基因三文鱼,网络上人们的态度取向是什么,看了部分评论,就能看出对此是骂声一片,理智的声音难免被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场景不同、手法不同……这并不代表真正的民意。

这让我想起了发表在《科普研究》上的一篇关于转基因食品公众态度的调查文章中提到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转基因科普信息属于那些我们从不关注的信息,直到我们的注意力被负面报道唤醒,人类的认知系统优先处理负面信息,这早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所以,对待转基因食品问题,并不是一般的科学知识普及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人们认知心理问题
……

前天看了央视有关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用于消费的新闻报道,我在第一时间在微信上进行了转载,并表明我的态度,如果有机会,我会第一时间品尝这美味的转基因三文鱼,尽管实现这个愿望还需时日。两年以后、产量有限、供应很少……这对于中国大陆像我这样很少食用三文鱼这样价格昂贵的海鲜的普通百姓,确实比较遥远,想当一次“小白鼠”,恐怕还没有机会,何况即使当了,转基因三文鱼又不是毒药,吃几次就中毒,老美为什么要把“有毒的东西”搬上餐桌?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至于人们担心的转基因三文鱼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我想都应该在可控的范围。

对三文鱼这种人们习惯生食的海鲜(其实我只在饭店吃过有数的几次三文鱼生鱼片),我更关心的是其是否卫生,吃了会不会拉肚子,而不是是不是转基因动物。我问了几个这几天能接触到的普通百姓,他们对于“吃不吃转基因三文鱼”这个问题,大多表示了沉默,我们不知无从沟通起。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要讲清楚转基因动物是怎么回事,并不容易,我们不能责怪老百姓无知,你可以在无知中保持沉默,但确实有一些人,既无知,又瞎搅乱,其目的很复杂。

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我也曾问过我的学理工科的美国同学,她的回答是“相信政府,政府说安全的食品应该是可以吃的”。可见,美国人面临的公众信任危机相比国人要差一些,面对转基因食品,他们比国人要坦然些。


早上刚去超市买了一瓶转基因大豆油,相比其他植物油的价格,大豆油的价格便宜些,瓶子上都标注了“原料来自转基因大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已避免不了转基因食品,反转叫得凶的人不一定就不吃转基因食品,只是表明态度,也许只是为了追求博取更多眼球罢了。在很多情况下,“愤怒相比理智和同情,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上的情况就是如此。转基因食品之争,早已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按传统的方式进行转基因知识科普,解决转基因之争,基本无效。(我家还有农业部朋友送的宣传转基因专业知识的扑克牌呢)

比转基因食品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风险更大的问题多得数不过来,同样,也不能单纯用传统科普去解决。

一直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尽管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写过一些这方面的科普文章、图书。感觉诸如转基因动物研究什么的,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之路,还是比较漫长的。上世纪80年代,实验室诞生了转基因鼠、转基因鱼、转基因猪等等转基因动物,人们也大肆憧憬过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美妙前景,也包括应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用蛋白药物等,但真正投入应用的寥寥(2009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刚批准首个转基因动物表达的药 ATryn,人类终于有了第一个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药物上市用于临床。该药品是从经过基因修饰奶山羊分泌出的羊奶中提取纯化,它是用于治疗一种被称为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的疾病)。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初步成功,到投入应用,至少也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Atryn如此,转基因三文鱼也是如此,除了繁复的审批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成熟,也需要投入很多。转基因动植物研究、特别是应用,并没有人们想像的进展那么快,我一向反对盲目的炒作。政府和科学界对此已经比较谨慎了。

科学家的探索欲、好奇心永无止境,科学家会朝着认定的方向不懈努力,整合了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以及大洋鳕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转基因三文鱼走向应用,对科学家来说,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毕竟,转基因动物的培育难度要大得多,走向应用也难得多。

不管怎么说,人类要解决生存危机,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他农业技术是根本出路。只追求的所谓原生态食品,能够满足6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吗?没有化肥农药,你能有这么充足丰富的食品吃?没有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人类无法面对未来的食品危机。无疑,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不能放弃。当然,我不反对在转基因食品走上餐桌这些问题上,采取足够谨慎的态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937402.html

上一篇:彩秋(五):香山另类红叶“红羽毛枫”及其他
下一篇:由中国化学会就“我们恨化学”商业广告致函CCTV想到的一些事
收藏 IP: 114.243.203.*| 热度|

29 蔡小宁 姬扬 杨正瓴 吕洪波 周少祥 安海龙 黄永义 谢平 刘辉 徐旭东 张晓良 唐凌峰 吕喆 冯大诚 刘光银 杨国力 虞左俊 李土荣 段石松 张庆费 余昕 聂云辉 文克玲 lushanz eizh biofans shenlu lrx ab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