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我是疫苗,我要发言 精选

已有 9882 次阅读 2013-12-26 00:00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疫苗

我是疫苗,最近舆论又把我推到了封口浪尖,因为有个别刚出生的小婴儿疑似因我而死,吓得有些家长谈我色变,都不敢给孩子再打预防针了。这可行不通啊。


如果有人对我产生疑问,我就感觉好冤枉啊。其实我真不是吹牛,我可是人类预防和治疗一些重要传染病的头号大功臣呢。

因为有了我,让无数的生命免于传染病之苦,甚至因为我,一些曾因病毒肆虐残害了无数人生命的传染病已经彻底消失了,比如,在我的帮助下,世界上已经有30多年没有再出现天花病人了,这个讨厌的传染病,曾经让人谈虎色变,不知害了多少人呢。因为有了我,像乙型肝炎这样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大下降,早晚有一天,经过我们的手,会消灭更多的传染病!

 

虽然家长们都会带孩子们去接触我,但真正对我了解多一点的可能并不多,以致于一出了与我有关的事儿,家长们对要不要让孩子与我继续接触就比较纠结。

大家对我一直都不陌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打针,打预防各种传染病的针,注射进去的就是各种我的制剂。说起我,要深入进去,其实很专业的,反正一般人根本看不清我到底是个啥东西。

简单地说,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外来坏蛋的记性。早在几百年前,聪明的人类就知道人如果得了某些传染病就不会再得,这是因为人体的安保部队是会长记性的,对坏人一次不认识,吃了苦头,第二次一般就认识了,不但认识,而且已经做好了消灭坏人的准备。这就是人体的自然免疫,是对外来敌人的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有了记性,坏人再敢来犯,一般就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了。但是,这种以人体被攻击为代价产生抗敌能力的事儿听起来就不那么靠谱,道理大家一想就明白了,敌人来势汹汹,伤亡往往会很大的。

对付敌人,跟打仗一个道理,还是先入为主、主动出击比较稳妥。出于这个想法,人类发明了我,就是想通过一小股杀伤力很弱的坏人或者冒充坏人的标志性物质,刺激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正确的应答,也就是长记性,帮助人类建立起人工主动免疫的本领。

当然,任何科学发现应用起来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对我的应用也不例外。特别是我诞生早期时缺点比较多,造我之法比较简单单一。往往是把病毒什么的坏人打死或打个半死,整的没有战斗力了就开进人体了。全是用死病毒的制成的我吧,倒是威胁小了,虽然模样还在,也能让安保人员长点记性,但诱敌深入的效果也自然差些,得反复应用;毒性减弱的活疫苗效果就好多了,但风险相对大些,一般孕妇和有免疫功能有问题的人就要小心应用了。

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制造我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连基因工程是这样很牛很先进的生物技术都用上了。科学家知道,其实侵犯人体的一些坏人一般都是有特殊的标记的,就像人长着一个鼻子两个嘴,人体的免疫系统记的就是这些标记,因此,也不需要什么活的病毒做诱饵,只需要病毒身上的标记物,比如它们外衣上的某种蛋白质,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了。但直接从病毒身上扒外衣还是有一定风险,现在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的好办法,把能制造出这些特殊标记物的指令传达给比较听话的生物细胞,比如酵母的细胞,让它们代劳,大量增值这些标记物,不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制造的新型疫苗也安全多了。科学家们把它称作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现在,刚出生的婴儿要接种的乙型肝炎疫苗就是这类疫苗,其中有用的东西就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就是要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的东东。

哎,说多了又太专业,也不知道比喻是不是很恰当。反正有一点当仁不让不让,我是大功臣,人类预防疾病已离不开我,除非人类还想回到疫病时不时来个大流行的过去。小孩子肯定不愿意打预防针,但为什么要强制打,要推行计划免疫,因为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家庭两个家庭的事,是全社会的事儿,因为传染病是会传染的啊。厉害了就变成了瘟疫,瘟疫会死好多人的。

还好,现在多数人对我们是认可的,与打预防针关联的人命官司也不会盲目往我们身上推卸责任,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个例,不是所有的婴儿都适合接种我们,有时这个真不好判断,容易判断失误,会出大问题,所以科技的进步是要相辅相成的,避免悲剧的发生也有赖于医学的进步,当然,也有赖于对我的研究和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我非十全十美。我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安全、更完美呢。

当然,有一点我是最不愿意提及也是人们最敏感的话题,那就是在生产我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因为我们是高科技产品,制造我们是很精细的活儿,任何偷工减料,工作懈怠、唯利是图的做法,都会要人命的。但愿意人类能严把我的生产质量关,不要再用生命的代价损害我们的名誉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752905.html

上一篇:岁末杂感(二):高科技时代的冷漠
下一篇:岁末杂感(三):我们能够慢下来吗?
收藏 IP: 114.253.134.*| 热度|

30 陈安 吕喆 刘旭霞 尤明庆 闵应骅 牛登科 王春艳 朱志敏 王守业 吴云鹏 陆俊茜 吕洪波 李冰 刘用生 李宇斌 李大斌 赵凤光 陈理 徐长庆 薛宇 董焱章 杨远帆 王荣林 zhngshai xuyiganghz DXY1234 ybtr3929 lu634208 yunmu qiuyu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