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科普着眼于提高公众对“科学传言”的质疑能力也许更重要 精选

已有 4798 次阅读 2013-11-19 00:28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传播, 科学质疑

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尽管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今天发出的声音注定影响未来的世界。

对于科学传播,或者说科普,无数次听人说起,要打破传统,要有的放矢,要针对科学热点发出科学家的声音,以正视听。这些都没有错,相信有关人士一直在努力尝试。

可是,对于科学问题,我们何以以正视听?我们拿什么以正视听?过去是,今天更是,科学问题往往混杂于复杂的社会问题中,以正视听,要靠已经被科学证明了的科学事实,也要靠科学工作者的良心,当然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负责任、尊重事实的准确表述。

 


灌输式的科普方式已经遭到了广泛的反感,大大影响了科普的声誉,但至今仍然没有太大的改观。就像某著名电视台某著名的养生节目,本来还挺受欢迎的,也不能说有多大问题,有互动,但互动的方式我认为并不好,总充斥着一种老师考小学生的气氛,专家居高临下的样子,主持人也会不时提一些问题考考观众,答对了给点奖励什么的。试想如果在这样的节目中突然出现一个观众站起来质疑专家的观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那简直是要逆天了。

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社会环境,对科学问题缺乏形成质疑的氛围。其实,关于生活热点中涉及的许多看似科学的传言,还是有很多可以质疑的东西,当然,质疑的主要目的倒不一定是否定什么,而是进一步搞清什么。科学新闻(传闻的重要来源)同其他社会新闻一样往往以夸大事实、想尽办法吸引人们的眼球为目的,难免有断章取义,扭曲事实的情况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便捷的时时更新的科学新闻获取科学常识。遇有误导,实际上人们的质疑能力是有限的。接受误导,糊里糊涂瞎信者也不足为奇。

一方面源于我们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受教育的本身不仅仅是为了学一门或几门学问,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科学思维的能力,包括对涉及科学的问题的辨别和质疑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文化传统造就很多人习惯于迷信权威,从众心理也很普遍。很容易听信传言,而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些细节问题。

转变这个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不是怀疑一切,是合理质疑,努力去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能说现在的养生常识百分之八十都是错的,但我们的确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新闻传播的科学内容只是交给你一些线索,更深入的东西需要你慢慢挖掘,可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新闻背后的真相呢?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呢。


前几天浏览微信,发现有个网名叫做“活雷锋”的网友发了一个名为“关于水的不靠谱传言”,列举了包括矿物质水、矿泉水、纯净水、小分子团水,弱碱性水,隔夜水、千滚水”等有关水的20条“不靠谱”传言,尽管我很少转发涉及医学保健的贴子,但这个还是转了,因为觉得它还比较靠谱。发贴人是有一定的专业水准的,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有数据说话(假如这是数据的来源是可靠的)。科学需要实证,需要用数据说话。这是毋庸置疑的。关于水的问题,我提出过许多质疑,对这个贴子比较有同感。生活中有些小概率事件被夸大,或者数据被放大N倍,到处就都是可怕的陷阱了。


下班后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把电视声音开大,听养生节目,无意中又听到主持人在说多吃核桃,补脑健脑什么的。一直不太明白,核桃为什么能补脑,尤其是好多女同志,怀孕后猛吃核桃,为的是让生出的孩子更聪明。核桃的样子像大脑,这显然不是吃它能补脑的理由,至于说其中含的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那核桃相比于其他的干果和高磷食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我没有查到什么确切的答案。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相信也有人做类似的课题研究,但研究的成果又有多少能转变成普遍适用适于传播的养生真理呢,毕竟,人体医学营养学过于复杂。不能听风就是雨。


上周日科普作协基础专业委员会的换届会上也有人提到科普工作者在涉及社会热点的科学问题上加强发声力度的问题,这个提得也没错,但如何有效发声,发的声对不对,发错了怎么挽回影响?这些都是问题。这个社会一方面专家不愿意多说,怕说的不当挨骂,毕竟隔行如隔山,比如我问心内的医生关于霉菌性鼻窦炎的问题,结果他听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病,医生也需要不断学习。可常人往往把专家的能力夸大,说错了就成了“砖家”,社会缺少宽容的氛围。另一方面,也确有一些人为了利益不顾科学事实,混淆视听,对这些披着专家的外衣的骗子,就要特别小心,特别需要多点质疑的能力了。


科学传播无小事,多点质疑无坏处。科学也需要在质疑中前行,民众则需要在学会质疑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传播一种理性思维的精神,一种理性质疑的科学方法,与传播某些科学事实同样重要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742909.html

上一篇:几近夕阳时的三里河银杏大道
下一篇: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生活的实惠:从嫦娥奔月想到的一些事
收藏 IP: 114.253.83.*| 热度|

18 李学宽 曹聪 武夷山 孙学军 苏德辰 刘旭霞 李建国 许培扬 李健 薛宇 蔡小宁 闵应骅 赵序茅 EroControl ybtr3929 biofans Veteran11 dizhi10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