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通过新浪微博等媒体关注河南义昌大桥塌陷事件。可以想见,这几天许多网络上都是什么声音占主导。尽管对于在缺乏透明度、公平度的社会现实下,人们需要发泄的出口,发泄的渠道,表示理解,但已经厌倦了不加分析,不加思索的胡乱指责和谩骂,显然,这对于社会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负面的情绪太多,应该想办法加以消除。
昨天上科学网,已经注意到了一些博主从专业角度对义昌大桥塌陷原因进行分析的一些博文,如陈龙珠老师的文章。当时还奇怪怎么这么大的事,这么热闹的讨论,竟没有置顶的文章,刚刚上首页,发现终于有了置顶的文章,很是欣喜,说明科学网编辑还是挺能抓热点。
其实,面对这样重大的安全事故,相信多数人还是想通过科学、正规的渠道了解事实的真相,尽管有时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但无论是不加分析、没有依据的胡乱质疑、猜疑,还是为了掩盖某些事实匆匆给出的事故结论,都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也于事无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分析必不可少。
我不懂土木专业,没能力对事故本身的原因加以评说和猜测。但我知道科学网上并不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看了徐腾飞老师、宋欢平老师等的文章,我觉得最起码他们是认真从专业角度去给出事故的分析,应该是出于理智,尽管在科学问题上,大家有争论,有不同看法,有质疑,但总比那些随风倒,跟着瞎起哄,甚至失去理智的声音强得多。
科学网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鼓励博士们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发出科学工作者出于专业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有时往往由于受到不完整事实再现等原因的限制,并不一定百分之百科学,但毕竟可以借此机会扩大科学的影响力,让公众更多了解相关的科学问题。
虽然我不懂专业,但我认真看了这些文章,我也学到了一些有关桥梁设计、土木工程方面,还有爆炸力学的知识,尽管不完全理解,但有印象总比没有印象好。
重大公共事件,包括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本身是不幸的,令人惋惜。公众的质疑可以理解,不外是希望政府能在防患于未然,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上做得更多,更好。政府是不是也应该在尊重事实、广泛听取专业科学工作者的声音的基础上,在相对科学的舆论导向上做得更好呢?
也许,在很多社会问题上我们无能为力,但适时发出科学的声音,掀起科学讨论,向公众传播更多的科学内容,正是我们科学网能做也应该做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659444.html
上一篇:
圆明园冬景下一篇:
初三逛了洋庙会,顺便唠叨几句过年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