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也谈诺贝尔医学奖:伦理大讨论挡不住人类生殖技术变革 精选

已有 11625 次阅读 2010-10-9 00:02 |个人分类:科普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试管婴儿, 爱德华兹

 
刚刚浏览了一下咱科学网的博客首页,关于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评述还真不少,忍不住来凑凑热闹。关于这个,过去也写过科普文章,都是老生常谈,不想重复了。

先说些题外话,家里人刚从俄罗斯旅游回来,一个劲儿赞叹那里的风景如何如何好,人多么多么少,资源如何如何丰富,使俺不由得生出一种羡慕感。你说诺大一个俄罗斯,才一亿多人口,能愁什么啊,中国穷就穷在人太多。欧洲女人不爱生孩子,一怕生了孩子体形就不美了,二怕养孩子拖累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再说,养老靠社会也不用靠子女。可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多数人还要养儿防老,喜欢养儿取乐,要不搞计划生育现在还真不行。繁衍后代,这个原本应该自然发生的事情,到了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必然有其不自然的一面。人为的干预不可避免。

同在地球上,人的观念和做法会有相当大的差别,有条件养有地方生的不生,没条件养被限制生的即拼命要生,难怪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如此不平衡。西方人指责中国人为终止妊娠的做法不人道,是在扼杀生命,中国人却认为这是对生命负责,是让中国人活得更好。西方人关于生育、人权的价值观挡不住中国计划生育的脚步。可见,处于不同的社会境地的人,对同一个事件会得出完全相反的认识。

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人类生殖方式的变革,同样会带来一场有关伦理问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成分在里面。但有关争论挡不住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殖技术的变革也是如此。

尽管很多西方人不愿意生育,可想生的还得想方设法让其生,这大概也算是重视人权的西方人推动生殖技术变革的一个动力吧。

实际上,人工辅助生殖早已用在动物繁殖上,比如,在家畜业中,现在让母牛生小牛,可以像在地里播种差不多,直接往牛肚子里移植体外受精的胚胎就行了。可在人类身上弄试管婴儿这样的大事,则是一争论就持续了几十年,随着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获2010年的诺奖,争论似应告一段落,实际情况却不会完全是这样。这个世界有共性,但更是个例的集成,当个例超出了人们传统观念所能接受的范畴时,就会成为被争论、谈论的对象,那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生命科学新突破,总要过伦理大讨论这一关的。

其实,俺总觉得,关于生与不生,选择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应该由自然来决定。关于生育方式,过去不可选,全凭自然,现在,怎么生可以选,可以自已生,也可以找人代理生,靠自然生不出来,可以求助于人工辅助生殖。相信生殖技术的变革和人为选择,必然也会是一种趋于自然的过程,没必要过分去担心,生殖方式多样化会搞得天下大乱。再说,人类繁衍还是会长期停留在有性生殖这种传统方式的。只不过技术之手推动了它的成功率罢了。

全世界已诞生的400万试管人中,不知道有多少因为自己是非正常出生而活得不自在?又有多少因盗用精子而引发的社会案件?精子管理的漏洞很大吗?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吗?这些显然不会成为阻止这项技术前进的因素。但哪天碰巧发生这样的事情:留下了冷冻胚胎的一对夫妇双双死于车祸,关于胚胎的性质归属,去留问题又会成为一场热闹的话题,可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实在是太低了。无碍大局。何况,国外包括国内,在精子库和人工受精方面,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

我同意我们对科学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做出防患于未然的预见,但不同意用少量极端的负面个案去抹杀科学进步的积极意义。当然,关于这个,现在大家越来越明智了。

相信已没有人怀疑,以试管婴儿技术为代表的人工辅助生殖,开创了人类生殖史上的先例,说是一种奇迹也可以,因为除了在四十多年前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体外受精从技术上不能不说是先进的,而且敢于向人类生殖方式变革这一禁区挑战,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作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爱德华兹是伟大的,他获诺奖当之无愧。当然,诺奖(自然科学奖)就那么回事,没有绝对的该授给谁,不该授给谁。

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        已为人母的路易丝·布朗与她的儿子卡梅伦,左为“试管婴儿之父”   
                   爱德华兹
科学发展的进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关于伦理问题的争论也会继续,但相信带给人们的应该是越来越理智的思考,是对技术本身的关注。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并且也在不断发展,成功率不断提高。但表面看起来就是为那些渴望生育而又不能生育的人而创造,毕竟地球上的直接受益人是绝对少数,因为更多的不孕不育的人选择了顺其自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选择人工辅助生殖的更是少数。但显然同其他技术一样,体外受精对后续技术变革的铺垫作用不可忽视。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使这项技术变得更好?更完美。对试管婴儿这项技术本身的风险性我本人也不无担心。这种生产方式出生的后代质量到底如何?真如传言所说,其新生儿缺陷发生频率比常规出生的要高一倍吗?如果是这样,原因到底出于精子的基因质量,还是受精的环境?关于这些事,很希望能尽快搞清楚。

我们赞叹生命诞生过程的神奇,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起,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就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过去这个过程是在母体里自然完成,经历了更多优胜劣态的考验,现在这个过程的开端是发生在试管中,甚至不用经历“胜者为王败着为寇”的生存竞争,越来越多在人类的掌控之下,说完全不会有什么问题,也不太现实。但现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据说已经可以做到胚胎的优生筛选了,大大减少了产生问题婴儿的风险,这倒是好事。感叹生命诞生的奇迹,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是好样的。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还是挺美的。人类自然生殖终归是占主流的。

总之,在人类的繁衍问题上,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关于克隆胚胎,关于婴儿定制,关于遗传优生筛选,尽管同样面临着伦理之争,但诱人的前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市场,使得研究和技术开发不会停下来。

人类有能力创造新的技术,也应该有能力用好这项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










诺贝尔情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371190.html

上一篇:京城景色之五:南边有片“南海”
下一篇:十全十美
收藏 IP: .*| 热度|

13 彭雷 孙学军 杨远帆 刘立 唐小卿 吕喆 李学宽 侯成亚 许培扬 朱猛进 王丙杰 plank shihuashishu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