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科学普及与公众参与科学(写在2019全国科普日) 精选

已有 9578 次阅读 2019-9-17 19:27 |个人分类:科普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普及, 公众参与科学

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科普工作者,关于科普,也发表过一些议论,我不懂那么多理论,也谈不出太多大道理。记得五年前,写过一篇题为“怎样让公众理解科学”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853333.html),文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困惑,包括在什么尺度上让公众理解科学,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此文算是对那篇博文的补充吧。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了“崭新科普”,谈到了科学普及发展到今天的阶段,应该让公众从理解科学走向参与科学。提出“公众参与科学,科学家理解公众”。文中的观点我很赞同,特别是作为科学传播的主体科学家,应该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理解公众的需求,包括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情感诉求,等等,这一点往往十分欠缺,也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效果。

无需引导,公众参与科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个时代,“公众既是科学知识的受众和传播者,也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当然,还是科学成果的受益人和分享者”。

所谓“新型科普”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口号提出已有五年,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当年,“双创”当选为十大流行语。让公众参与科学,也应该是“双创”的一部分。

有能力的公众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参与到科学创造中去。在这其中,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也需要接受科学普及。有需求才有动力,投资者需要学习,决策者需要学习,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各方智慧。曾有参与高新技术项目的朋友谈到,在写项目申请书给当地相关部门看时,人家反映根本看不懂,不知道该不该立项。这种情况太普遍了。一方不懂传播的技巧,另一方可能也不愿意费脑筋去了解新的知识,双方缺乏对话的条件。也许双方都需要在参与科学中做些改变,不同层面的参与,不同层面的改变。

公众的范畴很广,公众是社会群体,可以区分很多类别。参与决策的是公众,普通消费者也是公众。商家向消费者的产品介绍也是一种“科普”,商品知识的普及与被普及,一定是讲求高效率的。双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最终关系上升为利益共同体,发生交易。

传统的科学普及作为公益品牌往往是单向的,无需交易,所以不太注重效率。一味要求公众理解科学,可他们为什么要理解科学?作为传播主体的科学工作者,理解公众吗?您在那里高高在上、长篇大论,您了解受众的感受吗?这个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科学家要关注公众参与科学的方式,对传播的需求。

如今,科学研究的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从认知范围的跃迁,还是科学社会规范的变化,都需要公众更广泛地参与进来。在当代,科学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高大上”,不再“不容置疑”,失去了绝对权威的地位,时刻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科学家需要通过新的科普方式向公众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公众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参与证明自己的参与“价值”。这种参与并不是所谓“外行”瞎掺和,而是广开思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当代人类的生活的确越来越科学化了,公众不自觉融入“科学生活”的圈子。当然,这种融入也是分层次的,人们更多的是享受科学带给我们的新意和便利,看似真正主动想深入了解甚至研究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和科学产品的并不多,那似乎是科学迷的事儿,普通公众不感兴趣。但,民间对科学的主动探索,也许会产生火花,推进创新。

不知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民间的科学创新如何通过“新型科普”进行引导?

科学发展到今天,从教育层面来说,全民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对科学的很多领域有了或多或少参与的发言权。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为了发声,人们也在不断学习,他们的声音不仅包含了对科学本身的看法,也包含了科学文化、社会文化的一些东西,应该得到重视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大趋势,科学家也是公众,他们的知识面一定是有限的,也需要被“科普”,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普,传播者和受众需要广泛的交流,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用到实效,比如拓展思路,找到新的创新点。这也许应该是“新科普”更应发挥的作用。

传播科学科学家的确需要努力去理解公众,就像商家努力去理解消费者的需求,需求对上号了,就会得到实际的效果。当然,这里不谈责任,只谈实效。相互理解了,就会更好地融入实效,有利于双方的科学创业和创新。

2019年全国科普日(9.14-9.20)活动正在进行中,尽管“科学普及”这个字眼看起来从未淡出公众的视野,但特定日子的相关活动似乎并未引起公众广泛的关注,关于科学普及、科学传播这个事儿,全世界很多人都在研究,相关的理论不少,但俺觉得理论联系实际还是挺重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198384.html

上一篇:园艺是个啥?世园会是个啥?
下一篇:挡不住的传播:传播者和受众信息不对称咋整?
收藏 IP: 221.219.222.*| 热度|

20 张学文 姬扬 王春艳 史晓雷 代恒伟 杨顺华 范振英 黄永义 张忆文 刘勇 郑永军 姚远 刘立 李学宽 尤明庆 周忠浩 武夷山 曾杰 杨正瓴 蒋新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