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挡不住的诱惑:你用什么把“谣言”消灭在萌芽中?

已有 4862 次阅读 2019-3-18 23:52 |个人分类:科普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普, 辟谣

一次关于科普新媒体的研讨,几位专家都谈到了现在的科普“辟谣”平台问题,一个是名字不太好,其实涉及的很多问题,还够不上“谣言”的格,要么是失实报道,要么是流言。再有就是“辟谣”的效果不太理想,等“谣言”广泛传播了,再去澄清事实,往往为时已晚。所以,最好是避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把“谣言”消灭在萌芽之中,多么美好的梦想。但现实是残酷的。

网络时代,你很难堵住别人的嘴。那些制造流言的,往往都特别能揣摩目标人群的心理,用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夸张的手法,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达到“先入为主”,一旦这些信息占据了人们的大脑,被当作“常识”储存起来,其实是很难被抹去的。所以,所谓辟谣的效果微弱。

当然,人们习惯于接受那些与自己的传统认识、价值观相符的东西,不符合的东西根本不会去理会,所以,真正需要传播辟谣信息的,根本就不会看到那些辟谣帖子。你不能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看那些信息,即便看了,也不一定留下烙印。坊间有流传的最不靠谱的科普措施:用科普经费给每个村民家里都装配上电视墙,然后召集他们蹲在村委会墙根统一收看科普节目。这实际也是对目前一些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科普做法的讽刺。科普不能靠行政命令,靠灌输。

总说自己对那些所谓的科学流言有着强大的免疫力,每每看到那些辟谣帖,就很惊讶,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信息,看样子自己是被禁锢在固定信息群编织的“茧房”中了。不过想想,有些所谓谣言并没有普遍意义,只是小编把其挖出来,包装一下,作为噱头,吸引人眼球罢了。流量为王的年代啊,借着辟谣传播谣言的人也大有人在,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

还有人说,全民素质提高了,谣言就不会满天飞了,真的吗?看数据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晚上和朋友的朋友吃饭吃到很晚,很少喝酒的俺喝了点红酒,头有点晕乎乎的。席间的讨论似乎很热闹,几个涉足所谓大健康产业的老板居然兴致勃勃谈起了GENE科学,虽然都声称自己是外行,但还都觉得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尤其那位参观过某知名企业、听了一些动人故事的。我这个有点内行的偶尔插几句嘴,人家好像也听不进去。在我听来,他们说的都类似流言,大多不是科学事实,突然就感到,“科普”这玩意,目前太多乱象,不一定起到好作用,比如目前的GENE科普,还是少讲,理由是太复杂,科学上很多搞不清,也很难讲清。想借此圈钱的就拼命编故事,把人们往偏沟里带,让你掏钱,这样的例子不少,我就不详细说了,要不又该得罪人了。利益驱使的科普弄得普通老百姓晕头转向,不名就里。

所以,科学流言是禁止不了的,谣言是辟不完的,把涉及科学的流言消灭在萌芽中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我们只能尽量呼吁,要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尤其是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自己思考一下,进行一下信息的过滤,留下那些更能说得通的。

(挡不住的传播:未完持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168272.html

上一篇:挡不住的传播:科普,凭什么吸引科学家参与其中?
下一篇:挡不住的传播:微信群的影响力
收藏 IP: 221.219.223.*| 热度|

6 郑永军 尤明庆 武夷山 李学宽 张忆文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