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北京三里河,不仅有银杏大道

已有 6379 次阅读 2016-11-9 00: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三里河银杏大道

深秋,赏银杏的季节,而北京西城三里河的银杏,早已成为京城银杏观赏的地标。


夜幕不久就要降临,在这里拍照的人们还没有散去,人们抓紧利用太阳那最后一抹余晖,与这里老资格的银杏树合影。可惜来了几个安保人员,劝说大家差不多散了吧,一会儿这地界将有重要的外事活动。

银杏大道的墙里,就是著名的钓鱼台国宾馆,安保重地。过去记得墙外站岗的很多,这银杏大道其实一直是用铁栅栏与街道分开的,近些年才开了口子,供人们自由出入,观赏银杏黄了的秋景。

在长安街上住了十几年,骑车或坐公交去魏公村上班,无数次经过三里路,经过那条银杏大道,直到近十年左右,才发现这里成为秋天京城赏银杏的一块宝地。年复一年,人气儿越来越旺。那年,我山东一位搞银杏栽培的作者路过三里河,看到那么多银杏树,直说可惜,他们那里的银杏叶子一斤可以卖四元钱呢。银杏叶主要用于提取黄铜甙,制药用。

北京的地名带“河”字的不少,必定与水与河有关。三里河的地名得名于一条源自玉渊潭的同名小河,小河原本是金代开凿的一条引水大渠,也曾属金口河的一段旧河道。三里河河水从玉渊潭流出,至三里河桥处折弯向南(折拐点在现在的西单万方商场与银岛商厦之间),流到东钓鱼台后,又折弯向正东,直奔护城河。

三里河桥距金中都城北城墙(现会城门,离我家很近)三里,故河得名三里河。京城的大小河流,不是与漕运有关,就是与引排水有关,三里河也是如此,曾经担负着漕运和排水功能,解放后, 随着北京水利工程建设,西山洪水不再那么汹涌,上世纪50年代河道填平,三里河作为一条河流彻底消失了。但三里河的名字却保留下来。

三里河同京城许多地方一样,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建筑等历史。远的不多说了。银杏大道起点相对的月坛南街38号的四部一会建筑群,始建于1953年,是当年原一机部、二机部、重工业部、地质部(四部)和国家计委(一会)联合盖建的办公大楼。现今,四部一会建筑群已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保护名录(第一批)》中。北京最早的一批现代化建筑。



90年代末,记得梁的后代曾找到我们出版社,出版一部有关梁建筑思想的书稿,提到解放初那场关于北京城市中心位置的论战,梁等力主保留古城,城市中心西移到木樨地公主坟一带。最终,城市的中心终于没有落在木樨地、公主坟一带,老城也没有保留下来,梁老先生的书因为众所周之的原因没有在我社出成。保留一下的是四部一会建筑群,还是中科院等重要单位的所在地。当然,还有钓鱼台国宾馆及其墙外的银杏树,北京最早栽培的一批银杏树。

最早熟悉三里河这个地名,也源于来往于东西城之间时,常坐13路公交,而它西城那头的总站,就在三里河路和月坛南街的路口。如今,这路公交早已成为历史。三里河,北京西城海淀两区的交界,随着城市的发展,近乎城市中心的位置,交通便利,以往算绿化最好的街道,当然,现在后来居上的太多了。

如今,三里河的银杏树越长越茂盛,这里的人气儿也越来越高,到这里赏银杏,要的就是人气儿,拍照不拍到人,太难了。





墙里就是钓鱼台国宾馆,里面的银杏树想必长得更好,一想找机会进去拍,

人少,但一直没成行。



等到银杏叶子都黄了,也该随风飘落了


阳光下的银杏叶子的确很出彩



真的不是有意拍人的,没办法,天天都是那么多人





来这里拍照的年轻人特别多












这老先生拿着自制的高画质相机,天天坐在这里给游人展示、拍照。


遇到大庭广众下拍婚纱照的,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很开化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013592.html

上一篇:北宫秋色
下一篇:皖南寻秋奇妙绝美之旅(一):探访云上村庄木梨硔
收藏 IP: 61.149.19.*| 热度|

13 张士宏 武夷山 王大元 强涛 李学宽 吕喆 刘忠波 李土荣 刘光银 籍利平 ljxm xlsd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