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太行秋色(三):太行北端白石山 精选

已有 5620 次阅读 2016-10-27 23:36 |个人分类:走遍天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白石山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横跨面积大,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也就是800里,因此,有八百里太行之说。


从房山向南出北京,进入河北境内,经涿州、涞水、易县,到达涞源,这里有个白石山景区,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最高峰云都峰海拔
2096米。用“雄居”两字,足见其与它山之不同。

白石山,从字面上看,一定与白石有关,没错,进入涞源县再往南走,山体渐渐呈现裸露的白石,白石山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

据资料介绍,白石山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地壳运动使这块白云质大理岩产生了两组以上的垂直节理,在后来亿万年漫长的岁月里,风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岩层变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伫立在稳固的花岗岩基座上,使得这些又奇又险的峰林在不断的地质运动中能够被保留下来。

至于白色大理石的形成,据说是由于岩浆侵入运动时,炙热的岩浆烧烤白云岩,使用白云岩发生重结晶等热变质形成。但白石山顶部因距岩浆较远,火候不够,虽了发生了热变质,但未形成纯大理岩,仍为层层叠叠的白云岩貌。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
15公里,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也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白石山出名似乎还是这两年的事情,最早看到白石山的介绍,还是在所住楼的电梯里,把广告做到电梯里,真是不错的宣传途径,上上下下,一天好几次看到白石山的海报,很快,白石山的名字就铭刻在头脑中了。

后来,又看到一些去过的朋友发的有关白石山的照片,越发关注,也一直想一睹这座雄踞太行最北端名山的真容。

看过太多有关白石山的美照,当然内心的期望值也不低,但我也知道,好的景色需要好的天气条件,可惜国庆第二天,天气状况并不理想,华北大地被雾霾笼罩,离开涞水老家,一路向西,先到易水湖,可惜好天好水皆被雾霾所毁,连一张能看的照片都没有拍下,只好继续向西,好在进入白石山地界,空气质量的有所改善,怪不得保定的表侄想到在白石山下买房呢。

赶上假期,人多是免不了的,好在我们中午才到,游人已经不想想像的那么多了。进入东门不远就是索道站,坐索道到祥云门很方便(当然也可以坐观光车),下了索道要沿路边的一段栈道(平路)到达能看到景的地方。

白石山好景多多,如果赶上好天气,走不多远就可以拍到美景。剩下来的事就看你的体力和时间,沿两条线路,即飞狐峡线和双雄石线向下或向上走,分别可到达年轻人们向往的玻璃栈道——飞狐玻璃栈道和双雄玻璃栈道,其实我也很想体验一下的,一向不怎么服老,可惜那天时间有限,同行的又有小孩,走的路太远,没有成行,有些遗憾。不过,要想体验玻璃栈道,不出北京就可以的。


白石山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区的精华部分,由100多座高低错落、相对独立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2096米,高出周围群山数百米。因白石山其形其韵酷似黄山,故被游人称为“北方黄山”。登临其顶可以远眺狼牙山和五台山。白石山景观多样,集峰林、怪石、绝壁、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长城、庙观等景观于一体,地貌奇特,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

白石山的确是北方少有的有独特地质景观的地方,美景太多,可惜我们这次只是玩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地方也是我想去第二次的地方。

因为天气等原因,此行没有拍到什么理想的照片,这也是一直迟迟未发的原因。既然写了太行东边的百望山,最北边的白石山也该写写。真的不一样,太行山的地貌实在丰富。至于照片,拍的不好,起码大家可以看个大概面貌吧。



山里雾很大,但能看出景色还是不错的



山里能看到蓝天



山崖边的栈道看着还有点眩,但走起来倒没什么感觉,还好,咱不恐高



植被丰富,秋意初显



在索道车上拍的一块巨石,是大理石吗?



游人很多,都围着这个石雕拍照呢









这就是大理岩峰林地貌吗















山谷很深,下到谷底景色应该也不错,但路一直未修好,索道也没有开通,其中可能

有很多原因,总有来说,太行山区的经济发展不快,旅游设施建设还是相对滞后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011284.html

上一篇:太行秋色(二):太行前哨第一峰百望山
下一篇:北宫秋色
收藏 IP: 111.192.204.*| 热度|

22 章雨旭 郑永军 武夷山 蒋永华 郭向云 白龙亮 李土荣 张晓良 杨正瓴 jason1857 xlsd zhangling Njfh xiyu2005 yiwuchu126 zhgshare dyyyrsc Hohai20054181 wurong570403 aaazzzxxx aliala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