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教师节。电视上那对卡通老人天天蹦跶着唱“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中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过节岂能不送礼。或许是因为自己学问浅,教书育人水平低,德薄望轻,今年的教师节,除了收到几个学生的节日祝福短信,再没有见到其他的礼物。
古今中外,教师的地位一向被吹捧得很高。古语有“天地君亲师”一说,教师地位排序只在天地君亲之后,其地位尊崇,可想而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教师学问固然应当足以传道授业,道德亦应为社会之表率。而既然以道德表率来要求教师,就不免以高于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教师。正因为如此,教师节要不要给教师送礼,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突然变得复杂起来,引得网上一片热议。
教师节送礼之风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翻成曲阜大白话就是:“只要给俺送十条咸猪肉,俺就收他做徒弟啦。”《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脩”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组词“束脩”;二是同“修”。并没出现“束修”这种写法。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修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朱熹认为“束修其至薄者”,意思是这“十条腊肉”不算什么厚礼。一条束脩大约一公斤,十条束脩十公斤。孔子时代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比较高,但弟子们差不多都是农民,家里养猪自制腊肉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按一头猪可以出一百公斤腊肉算,农民交纳给孔子的学费是一头猪的十分之一。对于家境贫寒的子弟来说,一头猪可能就是全家一年很大的一笔收入,估计应该占到全家收入的二分之一(另一半来自庄稼的收入)。合计来算,十条束脩应该是全家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有报道说,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200元。二十分之一,应为160元。也就是说,现代农民家庭如果要到孔子那里去上学,要交纳160元的学费。160元购买现代腊肉,可以买五公斤。大约相当于“束修”的一半。因为恩格尔系数降低,虽然只有一半,但是也许符合当时的实际。另一种计算方法,就是按现代十公斤腊肉的价格计算。这样就要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十分之一,为320元。
宋真宗时,讲筵说到这十条腊肉,云:‘圣人教人也要钱’。”一句话“圣人教人也要钱”,当年“批林批孔”时,这十条腊肉成了孔夫子的一个罪状。“批林批孔”的大字报炮轰说他一边嘴里说有教无类,一边却公开宣称要收礼,嫌贫爱富,是个伪君子。
当年,孔子办的不是官学,是私学,实际就是个“红白理事礼仪培训学校”,教授一些民间红白理事方面的礼仪,跟现在郭德纲的德云社、赵本山的本山艺术学院相似。孔子一方面向弟子们传授一些民间礼仪方面的知识和技艺,边学边练,也领着弟子们参与一些红白理事商业演出活动。他的培训学校按今天的标准划分,属于私立学校、民办学校。办学既没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没有“希望工程”。孔子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经济不宽裕,日子过得很紧巴,收点学费也是天经地义。假如春秋时代有教师节的话,象孔子他老人家这样的私立学校,要想有一个好的办学环境,一定是要到鲁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去送礼,意思意思滴。当然,送的礼物就不只是十条腊肉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