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婆罗门参,啥东东?好吃吗? 精选

已有 28665 次阅读 2016-11-28 11:19 |个人分类:认识植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参, 蒜叶婆罗门参, 菊科植物, 矢车菊, 党参


图1:蒜叶婆罗门参(Tragopogon porrifolius


   婆罗门参是个不常见的植物名,同时又是一个惹人好奇的名字。阳春三月,在昆明近郊,看到杂草丛中挺出一朵朵鲜艳夺目的紫花时,顿时有点懵了,这是屠格涅夫散文中常见的车矢菊吗?肯定不是,因为车矢菊的头状花全由整齐的管状花组成,几乎同时开放,花瓣末端稍有些卷曲,颇有些蕾丝边儿的温柔。



图2: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眼前的小紫花呢?虽表现出和车矢菊一般雅致好看的紫花,但头状花序内外有别。瞧,花序外轮一圈是唇形花冠明显的长舌状花,花瓣长条形,末端截平具有不易觉察的浅裂。花序中央则是一簇簇矮矮的短舌状花,紫色的短花瓣不分你我地簇拥着星星点点的黄花药,让人知晓明亮的紫色碰上鲜艳的黄色,颇为搭调。



图3:蒜叶婆罗门参(Tragopogon porrifolius


   看到这,你也许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讲这么详细。因为植物种类繁多,分门别类鉴定或准确说出植物种名,诀窍在于辨识花果细微的形态特征。哪怕一眼看上去很相似的花,在植物学家眼里也会因为不易察觉的特征而有所区别。如常见的玫瑰和月季,虽说花型相似,但在植物学家眼里,区别明显。玫瑰香气浓郁,叶片有皱,每年夏天开花;月季香味清淡,叶片舒张,每个月开花,故名月季。那么对于不熟悉植物学的人来说,菊花通常会被人不明就里地视为一朵模样端庄的花,而不是植物学上认为的由数枚小花组成的一个头状花序。



图4:蒜叶婆罗门参(Tragopogon porrifolius


   闲话休讲。婆罗门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让植物学家把它和古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联系起来呢?说实话,这是一个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科学问题,被称为民族植物学。我查了一些资料,也没有看到关于婆罗门参中文名的说法。倒是“蒜叶婆罗门参、洋参、蒜土洋参;西洋白牛蒡”之类的俗名有很多解释。

   蒜叶,很容易理解,是因为婆罗门参的叶片条状披针形,比韭菜叶片宽一点,形似青蒜或小葱叶片而得名。那么,“参”作何解释呢?我们知道,但凡植物名带着“参”类的,通常是可以像人参那样具有滋补作用的植物,谓之曰“食药同源植物”。例如,最有名的是五加科的人参和西洋参;桔梗科的党参和臭参、唇形科的丹参;薯蓣科的参薯(其实就是山药)等,都具有滋补的作用。那么这样一朵紫花为何与“参”沾上关系呢?

   当闲暇之余,刨出一株婆罗门参的根时,你就会明白这直筒型,无分叉的根确实很像人参,或有几分胡萝卜的样子。不也有人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么?眼前这开紫花的婆罗门参,那肥厚的根到底可以吃吗?



图5:蒜叶婆罗门参(Tragopogon porrifolius)的根茎


   说到吃啊,感兴趣的大有人在。有人说,可以吃。在欧洲超市就有卖的,名曰Salsify,指的就是婆罗门参的根茎。它可以切片炒食,也可以煮汤吃。根茎切断时,会有白色的乳汁流出来,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黑。因此,食品包装袋上会特地注明,洗净去皮泡在清水里,需要加几滴醋或柠檬防止变色。这道受欧洲人民欢迎的美食,据说吃起来有牡蛎的鲜美味,又称牡蛎婆罗门参(Oyster plant/Salsify)。不过,有朋友切片素炒,细品后说,带几分茭白的清淡。




图6:美味婆罗门参(英文:Salsify)

   由此看来,这样一种生于地中海沿岸的草本植物,在欧洲种植是做蔬菜或花卉之用的。在我国新疆阿尔泰、陕西太白山也有分布,云南也有栽培种植。然而,就全世界范围来说,作为瘦果尾部缀有降落伞般的柔毛,可以像蒲公英一样自由扩散的菊科植物来说,婆罗门参在欧洲北部、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都已被列为入侵植物。它在贫瘠的沙地荒地上,生命力顽强,长得可欢了。



图7:蒜叶婆罗门参(Tragopogon porrifolius)的瘦果自备降落伞般的柔毛,便于扩散。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这样一种小花,花色可赏,肥根可食,不继续开发利用的话,还有点可惜?因此,为防止其成为外来入侵植物,是不是可以加大栽培选育力度,发展为一种可食用,可药用,可观赏的经济植物呢?尤其是想到“民以食为天”的古训,让婆罗门参走上百姓餐桌,让人们多一道异域风味,合理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那该多好。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植物新语”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526-1017217.html

上一篇:清明回乡:家乡巨变与乡愁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在你我身边——《植物新语》出版后记
收藏 IP: 107.13.170.*| 热度|

19 陈楷翰 李颖业 武夷山 刘钢 梁红斌 杨正瓴 杨国力 李学宽 白龙亮 赵琳琳 胡涛 李竞 孙启高 郑永军 鲍海飞 李土荣 xlsd biofans nm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