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对代表作机制设计的思考

已有 2248 次阅读 2021-1-28 22:4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先摘抄几段相关的资料作为引言: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四唯”运动正式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间展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97663557404124&wfr=spider&for=pc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http://m.people.cn/n4/2020/1020/c645-14499054.html 


2020年10月,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积极配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推进地方人才计划整合清理,规范科技评价活动中人才“帽子”作为评审评价指标的使用、人才“帽子”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的问题。“四唯”清理行动深入推动落实破除“SCI至上”“唯论文”等硬措施,树好科技评价导向,改进学科、学校评估。


科技部针对黄力委员提出的《关于确立目标导向的科研项目评价体系的提案》,作出了详细答复。科技部表示,将持续对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的「四唯」做法开展清理,防止「四唯」清理走过场、再回潮。同时,对落实不力、存在严重「唯论文」问题或存在奖励论文发表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予以处理并责令整改。特别是规范了财政科研经费对发表论文的支持行为,不允许财政经费用于奖励论文发表,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516813/answer/1503187872   

       博主:这篇报道有2200多个关注,169万多浏览。多种观点的集合。


2021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强调: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http://www.gov.cn/xinwen/2021-01/27/content_5583091.htm    


类似的各种资料在网上有太多,但是从众多的资料中仍然看不到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一个解决方案。其中关于“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就是其中一个所谓的“重要举措”。其实,2016年教育部就有指向,将探索建立高校教师“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鼓励潜心研究、长期积累,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主要目标是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而实际是产生了新的重质量轻数量的科研评价倾向。目前的评价机制一般是提供若干篇代表作,但是这个若干篇多少是合理合适合情的?好像,没有科学实验(一般只是说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我们借来用)进行充分论证。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对代表作评价的建议方案:

在中国,其实要想避免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这里的定量就是给全部符合的业绩条件的成果,通过一定量的同行专家进行赋分量化。这里一定量(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得到合理的这个量值。博主估计:肯定比5各多,但一般在20人以内)的同行专家可以采取各三分之一比例组成,就是小同行1/3,一级学科内同行1/3,大学科同行1/3。同行评价是定性的过程,结果反映在分值上,形成量化的结果。这个量化结果上不封顶,最后以总分进行排序得到结果。

这样做的好处是:

1、兼顾了数量和质量。如果只规定5个成果为代表作,那么有高水平成果的大于5个的就吃亏了。比如,两个参加评价的对象,一个只有5个成果,一个却有10个成果,每个成果质量水平差不多,那么有10个成果的就吃亏了。

2、通过分值反映质量的高低。质量的高低通过赋分差异进行区分,这样结果清楚且容易辨认。比如,同样是5个成果,如果一个评价对象中有0-1的突破,给与500分,而那些非0-1的成果以及跟踪的成果赋分10分,也就是高水平的成果几十倍与一般的高水平成果(符合高水平的门槛要求的),差异化区分重要性。这样就解决了数量与质量的兼顾与平衡。当然,具体如何赋分可以通过广泛的调研甚至采用大数据进行测算。

3、计算总分上不封顶。这样的好处是真正区分总量的结果。如果同样进行设置权重,肯定会失去一些可供比较的不公平,也就是失去一些统计学意义。

4、设置比较底线。对于可用于进行比较的成果或者业绩进行详细罗列,然后进行归类,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设置底线,凡是超过底线的成果均作为代表作进行赋分计算。

5、成果赋分。赋分值一般也备受争议的,但是只要取得众数就可以了。比如一个0-1的成果,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100分就行,有的认为500分也不多。但是,当就这个事项进行大数据计算的话,最后可能是给0-1进行分档,国际500分,国家300分,地方的50分等。这个没有关系,只要通过一定的成果的方法进行赋值,并且被大多数认可就行了。

6、研制评价系统。将所有的评价过程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形成区块链,不仅有利于管理,也避免各种违规违纪。

7、按分排序。分值出来后,根据管理导向进行排序优选,将人为的主管投票的不确定性、不公平性减小到最低程度。


这样的一个“代表作”评价机制应该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同时也起到了破“五唯”等争议不休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347-1269484.html

上一篇:[转载]翁文波与王志明《关于知识的对话》
下一篇:[转载]香农:用一篇论文建立一个学科
收藏 IP: 182.48.9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