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梅花”,在导师的叮嘱下特意将今天安排得比较闲以避台风,没想到期待很久的台风最终以小雨的形式就过去了,直接的感受就是又被气象部门忽悠了一把!闲下来看看科学网发现又是关于科学院和高校的比较,说实话都有点反感了,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有人缠着这个问题不依不饶!此处就专业设置角度讲讲对于这两天科学网上关于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的数量比较问题的看法!
高校专业繁多,而中科院的专业则有限,这是有目共睹的!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应具备“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国内外同行承认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或对本学科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承认的突出的创造性科技成果,或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要求,也就是几乎每个专业都会有相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说到这里结果应该比较明了了!
高校中的许多专业在中科院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比如自然科学类的农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所方面应该为农业部的农科院和卫生部的医科院(有时候协和的都被计算在清华了);师范学校和部分高校具有的教育学也是同样的情况!更多文科专业研究所方面也只是有少部分专业在社科院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设置!部分高校涉及的军事和国防的相关专业也有类似情况!这些专业里获得的的杰青数目到底有多少呢,谁愿意统计就统计去吧,估计不少吧!比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华西临床医学院就有杰青获得者11名(注:该中心共有5个院)。
因此单单用高校获得了更多的杰青的名额比中科院多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这和中国的GDP远远超过瑞士,但并不代表中国人就比瑞士人富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中科院近年来确实存在着不足。
近年来高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为国家引进了大批的人才(包括很多杰青);于此同时的中科院则发展相对迟缓(或者稳健)。因此就质疑中科院明显有失公允!
高校的发展以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硬件(说白了就是钱),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来高校在经费充足时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而与此同时,中科院在这方面受到的限制则明显较少,中科院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受制于软件(很大程度上就是人)。软件和硬件的提升速度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高校的发展越过了硬件限制的坎势必将遇到和中科院一样的问题,那个时候还能保持如此之快的发展态势吗?这就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另外,拿中科院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平淡相比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问题,能说明的只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国了!
当初的中科院聚集中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但这些科学家并不仅仅是中科院的,很多前辈也是一些高校某些院系的创始人、某些学科的奠基人。他们之所以在中科院是因为当时国家资源有限,只有在这里才更有可能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出力啊!
再说,中科院昔日取得的众多标志性成果也不仅仅是中科院自己的。被公认为和诺奖失之交背的“结晶牛胰岛素”的成果就是中科院和北大等众多单位共同完成的。如果都同样的逻辑去比较现在的高校和他的过去的话,那么高校岂不是更亏了?
在中国,高校和中科院原本就肩负不同的社会责任,根本属性就不一样!稍作思辨有利于各自的发展,但老是用各种指标来进行对比势必会照成不好的影响,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