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宇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free

博文

后AI时代

已有 1343 次阅读 2023-7-20 10: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要想知道某项技术的影响,首先要去观察那些最先采用技术的领域,这个命题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就是围棋。

围棋属于简单规则下的复杂系统,可以类比细胞自动机,不同点在于围棋是有限博弈,也就是存在明确目标且一定在最大周期内会有一个结果。这种问题其实是计算机最喜欢的类型,限定了最终结果的计算就是个寻优问题。现实中其实很多职业也可属于围棋类问题,不同点在于其规则要更复杂,系统或计算空间更开放,但只要你目的明确,总有算法。

围棋391格对局讲究布局、中盘与官子三个阶段,类比人生的话就相当于就业前、工作与退休三个阶段。如同围棋很多人中盘就投子,很多人官子阶段胜天半目,如果硬要给人生出个成绩单会发现大多数对局是走不到官子阶段的。虽然很多人天然把目的设定在了优渥的退休生活,但中盘的中年人会因为对手或时代的行为不可预测而早早收场,过上一眼可到头的生活。

不过这并不改变绝大多数人对布局阶段的美好希望,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局,很多家长甚至总结出一些固定套路来给孩子铺路,这在围棋里叫做定式。在围棋启蒙阶段除了做死活题就是要背定式,一个传统定式不见得后盘出彩,但因为对弈的人也在背定式,所以起码中盘之前大家都是不输不赢。对比人生就是大家都接受教育,也许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但学的东西起码是一致的。很少有对局在定式阶段就结束的,这时候大家都是按着套路一步步来,就算有人知道更多的定式,其作用多大也没法精确预判。

围棋中盘的撕杀有时会受益于定式的预判,有时则会陷入变化多端的棋局里根本算不清。对比人生就是你学的知识有时有用,有时完全不够用,甚至被当初学的东西限制了后面的视角。如果你的对手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下出俗手与妙手,有的人中盘没留神就被屠龙,一大串累积的目数瞬间归零。对于职业棋手而言,大多数这时候就投子认负了,大不了重开一局。但对具体人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家破人亡或负债累累或牢狱之灾,人生是没办法重开的,此时落子其实步步痛苦。不过只要你人还在下,就可能碰到对方打勺,也就是对手出了俗手或走了臭棋,此时抓住机会也可以绝地反击。

到了官子阶段,虽然各国规则不同,对弈双方都开始暗中点目了。官子阶段其实终点已经不远了,有经验的职业棋手到这个阶段很多已经知道结果了,当然官子阶段打勺的情况也很多。到了最后收官,如果谨小慎微跟对手棋力相当,那么胜负应该在半目以内,此时很难说谁赢了谁,单纯就是运气跟规则。人生的退休阶段其实也差不多,活开了也并不在乎最后胜负,只看这盘棋走的是否精彩。

上面说的是2016年之前的围棋,下面就要说现在的情景了。首先,人工智能跟人类一样,也是先学的定式与经典对局;不过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人工智能引入了增强学习,也就是自己跟自己对弈,到这个阶段,从计算角度就可以突破掉人类定式去尝试更多的变化并形成自己的定式;最后,就是现在很多人已经在总结人工智能的定式并应用于实战。很多人开始复盘过去的棋局,让人工智能来进行评价好坏,结果发现很多过去认为的大俗手在人工智能看来是不错的。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点三三的布局,现在开局看到点三三稀松平常,但在2016年之前,很少有人用点三三开局。无他,当时围棋教育认为点三三不利于后面发展。在定式方面,当前世界围棋第一人申真谞被称为“申工智能”,据说他经常跟人工智能训练,脑中可能记住了无数人工智能的定式,对局时步步都跟人工智能的首选一致。他这样的开局,对于不熟悉人工智能定式的职业棋手来说就有点降维打击了。不过,人工智能时代前最后的世冠柯洁就点评过这样很没意思,纯粹成了记忆游戏。

简单说,围棋到了今天人机对战里获胜已经是不可能了,甚至很多人工智能专门在网上下指导棋。更有意思的是,人类不但不再追求自己的尊严,反而反过来去研究人工智能的下法与道理,甚至总结出了人工智能的经典下法,开始向机器学习了。

这让我想到一个类似但本质不同的场景,在红白机游戏竞速里,有一种叫做TAS的玩法,在玩一些古早的游戏时会逐帧分析进行完美指令操作。很多游戏在做出了TAS玩法后,真人的竞速也有了质的飞跃,很多也特别有观赏性。不过TAS最大的限制在于其只能找到已知套路里的最优,不会去主动发现特别离谱的新套路。当前人工智能因为有自我对弈增强学习的玩法,是可能发现新套路的,此时我们就只能跟机器学了。

那么,机器的新套路是不是最优呢?我感觉也不一定,生命的形式发展到碳基已经有了智能,到了硅基的智能其实已经不是我们可以判断而只能学习的了,最多我们也就是拔电源。更强的围棋棋手应该是机工智能后面的智能做出来的,他们用什么手段可能已经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了。人类可以创造比人类更聪明的智能,那么这个更聪明的智能就可以进一步创造比它还要聪明的东西出来。只要我们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进步教育观,那么可能就要放弃掉人作为最聪明物种的前提,毕竟碳基生物的教育还是太慢太因循守旧了。

另一个围棋的启示则在于其对当前定式的评价。如前所述,之前教育体系里认为赢的走法其实可能是亏的,甚至所谓的围棋理论都被人工智能冲击了基础。柯洁在一次直播中就提及他当年受邀去给低段位职业棋手讲棋现在看其实可能没啥用,因为他当时认为对或者好的下法后来让人工智能一评价其实并不好,他自己的围棋理论或者所谓棋感其实可能就是错的。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当前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就是去判断那些基于经验的学科里总结的经验是否靠谱,很有可能有些领域的经典做法是局限在局部解而没看到最优解。其实人工智能目前也逐渐下沉到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应该会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深度学习出来以后的人工智能甚至不需要人类提供样本特征或统计量,模型可以自己去学来形成特征,然后通过增强学习来发现更泛用的模式或定式。当然,这依然可能不是最优解,但这已经不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围棋依然还有人下,还依然有比赛。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卷不过机器,但总还是可以跟人卷的。不过,当前围棋比赛里已经出现开挂的行为了,当人工智能开始流行最先用上的人也可以看成开挂的,所以同围棋界一样,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讨论如何控制人工智能,核心就是不要动了社会公平性的根基,否则现有安定的生存秩序一定会被破坏掉。从另一个角度看,后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用太担心如何与机器相处,毕竟蚂蚁也没必要担心如何与人相处,对人类而言需要担心的依然是如何与同类相处。高等智慧对于低等智慧从来都是漠不关心的,低等智慧最需要关心的从来都是同等智慧的竞争。

后AI时代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棋,那么就不要把机器当成对手,更大的可能是我们在机器的建议下去完善人间的规则,这样起码保证人生对局是相对公平的。另外就是不要再去讨论自己是不是会被机器替代这类问题了,作为下一代智能的载体,机器根本不屑于取代某个人类工作。更可能的场景是作为保姆的机器在地球开发出适合人类可持续生存的无经济系统配给体系,你的衣食住行都是免费按需供给,但机器不会给人类这个巨婴群体定义胜负与活着的意义,到时人类需要给自己找到博弈场景生存下去。那么人工智能呢?它们也许才是星河大海的探索实体与人类好奇心的实践者。

人类的敌人永远只有人类。

p.s. 不要误认为我懂棋,我青少年时代语文老师说他同学因为下棋脑溢血了,我因此有阴影不愿学棋甚至看到这个词都不舒服。现在想开了但算力跟不上,101测了下12级就过不去了,怕是上启蒙班都不够资格,一直都是只懂基础规则一个定式都没记住的水平,不过这个状态做题如果对了很有成就感,毕竟不是靠记忆力而是现场算的或是靠直觉下,也算是快乐围棋了,想必职业棋手看我也如同机器看职业棋手那样吧,眼神中只有慈爱没有仇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0956-1396008.html

上一篇:C指数
下一篇:有人生环
收藏 IP: 73.89.23.*| 热度|

5 李剑超 李升伟 郑永军 尤明庆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