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绍兴,文琴携子陪伴我们游览了禹陵、兰亭和鲁迅故里。这三个景区各具特色,但我最喜欢的是幽美的兰亭。
从文化起源上看,兰亭与禹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是一个祭典的两处祭地。据《吴越春秋》记载,越建都于今绍兴城后,越王勾践创设国之祭礼,为“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祭陵山于会稽;祀水泽于江州”。相传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草,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翠竹掩映之下,鹅池、流觞亭、小兰亭、御碑亭、墨华亭和右军祠等布局精妙,曲水流觞之间,散发出氤氲的书香气息。遗憾的是,王羲之亲书《兰亭集序》的真迹已难寻觅。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父子合作“太”字的佳话,备有多套简易工具,激励孩童现场习字;木桥之上,备有沙盘竹枝和石板清水,供游人悬臂练笔。
详情参看所拍照片,以及转载的兰亭简介。
兰亭简介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gdyl/562400.htm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御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鹅池用地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
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流觞亭北方有可视为兰亭中心之幽美的八角形“御碑亭”,建于高一层的石台上,亭内御碑高3丈、宽1丈,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亭后有稍微高起的山冈,借景十分优美。
园内东北有安置王羲之像之祠堂“右军祠”,内有一幅王羲之爱鹅构想图,其南有以回廊围绕的方形“墨华池”与墨华亭,周围回廊墙上镶有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兰亭集序》之石刻。
在古兰亭的茂林修竹中,建有“兰亭书法博物馆”。该馆占地十余亩,其建筑风格和色彩,能与兰亭古建筑容为一体。馆内除收藏和展出古今书法精品外,还设有书艺交流厅,并定期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