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赴重庆进行学术交流

已有 2163 次阅读 2013-12-23 09:4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应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的邀请,本人于12月20日赴重庆参加第一届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并于21日上午做了题为《科研、科普及其他问题》的会议报告。

在报告中着重探讨了科研与科普相关的问题,首先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了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科普,谁来做科研,谁来做科普,以及科研与科普的关系问题。

然后通过案例展示了科普的起源,或者说科普的发端问题,其中包括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的伽利略选择用通俗拉丁文而不是更加晦涩难懂的拉丁文来撰写著作;1826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每周五晚上都会在皇家学院举办的讲座中向拥挤不堪的公众阐述最新的科学进展。同时还有科普期刊的发展以及科学共同体成员参与科普的情况(比如19世纪晚期,美国已经出现了几本科普杂志—其中比较优秀的包括《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和《大众科学月刊》(PopularScience Monthly)美国科促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所有成员不仅是杰出的研究人员,而且还是在当时的科普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

是什么问题导致了科研与科普出现了分离呢,大概原因包括科学成为一门专业,科学家成为一门职业,制度惩罚(拒绝接收其成为会员,拒绝给予经费支持等),科学家不愿意参与科普了(因为对科普工作的过分投入可能会毁掉科学家的职业生涯,得不到同行的认可,同时付出与回报也不相匹配,所以科学家把科学传播的工作留给了科学新闻记者)。

但是随着民主意识的觉醒,公众要求科学家阐释其研究的相关问题,科学家也需要向纳税人进行解释,已获得支持。另外对于媒体报道和经费的竞争也促使科学家纷纷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科学传播,因为科学媒体或者科学报道的减少(科学报道的媒体数量下降:1989年每周报道科学的媒体95家,1992年44家,2005年,仅存24家)也使得科学家通过媒体报道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的难度加大。而在国内,高层领导多次通过各种场合强调要加强科研与科普的相关工作,同时也设立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并且在重庆等地开展了科研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的试点工作。

同时报告中还介绍了国外相关机构的情况,包括英国国皇家学会(the English Royal Society)、法国科学院(the FrenchAcademie des Science)、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the Australian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美国科促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等都要求其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科普工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American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英国研究理事会(the British Research Council)出台传播指南,成立新闻办公室或者聘用传播工作人员;各种活动—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纪录片,科学表演和研究中的志愿服务。以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theAmerican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组建了专业团队来致力于帮助科学家同普通公众进行交流等。

最后,报告还探讨了对《大学科普》杂志定位及其他问题的理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752104.html

上一篇:科普与营销
下一篇:科学传播的公信力
收藏 IP: 210.14.1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