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学术报告预告

已有 2944 次阅读 2013-10-21 11:4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全球典型国家“科学家与媒体互动”现状研究系列报告会

主讲人: Hans Peter Peters

主讲人简介:汉斯·彼得·彼得斯(HansPeter Peters)博士是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的人类环境技术项目的高级研究员,柏林自由大学科学新闻学兼职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媒体社会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和环境公众舆论的形成,重点方向为新闻工作者和科学专家之间的互动,科学知识对公众理解技术创新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他对跨文化研究尤为感兴趣,他近期的研究包括“公众领域的气候变化”和“媒体公众对话中的科学专业知识整合”。同时他还是公众科技传播网络组织(PCST)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他对科学传播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并在著名期刊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包括《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同时他还单独或者同其他学者一起出版过学术研究专著,包括《公众科技传播指南》(Handbook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及同程东红博士等合作撰写的《社会语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模式,新实践》等。

第一场:

时间2013年10月24日 下午14:00—16:00

地点:科技会堂

报告主题: ““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比较研究中国与德国科学家通过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实践””

内容概要:讲座将结合2013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合作的结果,介绍中国科学家的大范围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对约1500名中国研究人员的调查数据,同时与德国进行的平行调研项目进行比较,讨论分析科学家通过媒体参与科学传播的现状和现实问题。

 

第二场:

时间:2013年10月25日下午 15:00—17:30

地点:科技会堂

报告主题: “媒体公众:科学报道对公众的影响力研究”

内容概要科学报道在媒体观众中的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科学传播具有广泛的受众,受众获取知识的能力很不均衡;媒体通过与科学家交流将实验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受众,受众的活跃程度和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关注程度,往往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在媒体报道关于生物技术,气候变化等科学研究成果时不同受众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这些不同的诠释取决于受众的“知识积累”和“先有态度”。

 

第三场:

时间:10月26日下午15:00—17:30

地点:科技会堂

报告主题: “科技媒体的运作方式以及科学家与媒体沟通的预期、经验和挑战 ”

内容摘要:与媒体顺畅的沟通交流,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几十年来,科学家和媒体记者之间沟通一直存在鸿沟。讲座将讨论记者的工作方式、记者与科学家交流时对科学家的期望、科学家将如何分析和看待这些期望,以及如何与记者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将针对科学家应该如何和媒体交流做出建议并讨论培训加强科学家与媒体交流能力的深远意义。

 

注:由于会场规模有限,有兴趣参加的同志们请留言给我,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734673.html

上一篇:如何解读科学和健康方面的报道
下一篇:对《科学新闻在英国缘何受关注》译文的两个批注
收藏 IP: 210.14.119.*|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