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如何解读科学和健康方面的报道

已有 2635 次阅读 2013-10-18 09: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健康, 如何

人们对民生话题的科普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医学和健康的话题。国内国外应该都是如此吧,看看《养生堂》节目的收视率和养生方面汗牛充栋的著作就能够可见一斑;而国外更多的科学报道版面也聚焦于医学和健康方面的报道。

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说明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生活,但是我们并不是从同行评议的专业学术刊物中获得这些信息的,而是从大众传媒的渠道—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当然现在还有网络—中去了解这些的。因而这些信息和新闻就需要“解码”以及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当然这不是说要吹毛求疵,但是全盘接受也不是十分明智的做法。所以这方面就有一个对这些新闻进行解读的问题。

第一,渠道。这些新闻必定要有个渠道来源,是开展研究的组织还是个人。当然还要有这个研究是否已经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中发表的相关信息。如果缺乏这些信息,那么读者就应该对此保持警惕了。同时如果阐明了渠道来源,还要继续追问的是这些研究是独立开展的,还是利益相关方资助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利益冲突的问题,比如烟草公司赞助的吸烟和健康方面的研究结果肯定是不会让人信服的。

第二,样本。医学报道中通常不会提供这些技术方面的细节问题,比如样本的规模等。但是如果要评估这个研究对于读者个体的影响,这些细节问题就是重要的了。

第三,均衡性。好的科学报道会引用本领域的其他科学家对这个研究的一些评论。这些研究同以往的类似研究是否存在一致性?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对此读者也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该相信谁说的?读者最佳的选择可能就是在知道更多之前不做决定。

第四,对所谓的风险和收益的了解。很多报道会陈述该研究的风险和收益。不过此时科学家和记者们也知道难以用准确且有意义的方式阐述清楚这些风险,所以需要了解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的问题。比如患心脏病的绝对风险是千分之三,服用某种药物会是这种风险增加千分之三,即服用这些药物并且换心脏病的相对风险就是千分之六。不过即使有了这些信息,读者有时候也难以做出决定。因为这种风险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所以在我们对自己的健康风险担心之前,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报道的细节。

第五.某些术语。当某些报道中写道了“关系”,“趋势”等字眼的时候,就表明这些研究的结果在统计结果上是不明显的。同时统计结果明显的时候也未必也为这对每个个体都明显。所以好的科学报道会把这些研究放到特定的情境下,并且把这些同其他的风险进行对比,比如被雷击中的几率或者中500万彩票的几率等。

第六.验证。网络的发达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囿于传统的媒体。但是在通过网络检索健康方面信息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这个网站是谁运营的。二是谁给你提供的这个网站信息。三是其更新速度如何,等等。

(总结自SIRC的a layperson’s guide to decoding science and health storie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733872.html

上一篇:再说科研与科普相结合
下一篇:学术报告预告
收藏 IP: 210.14.119.*|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