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ming15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ming159 最简单的行囊能走最远的路,最合适的人需要最耐心的等待~

博文

谈谈中国的专利质量,与美国差距在哪里?

已有 11339 次阅读 2012-5-11 03:39 |个人分类:我的思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 SCI, 美国, 专利


中国的SCI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质量低下,灌水的居多。

中国的专利申请也差不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可以讲中国是一个专利大国,专利申请的数量大,但目前中国的专利利用水平不高,很多专利都束置高阁,无人问津。原因很多:

1.专利质量不高,即申请专利的科技含量不高。

2.专利市场的管理不佳,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管理机制。具体表现为整个市场基本没有专利价值评估,市场开发前景预测方面的服务。这就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人手中,与企业、市场脱节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3.山寨、盗版横行。使专利申请人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4.民众的专利意识不强。主要是由于盗版猖獗,很多人都不认可专利可以受法律保护,或者认为保不保护都不重要,反正我想用就能用,也不构成侵权。有的人却完全相反,觉得专利申请非常困难,认为专利是一项难以高攀的事或物。所以自己有很好的材料也没有去想到要申请专利。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或个人为图方便省事,往往就近找一个所谓的专利事务代理机构来打理专利事务。而这些专利代理机构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机构对专利代理业务工作并不精通,所以即使申请了专利也很难被利用或者利用之后不出现产权纠纷问题。

民众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意识薄弱,表现非常严重。甚至很多科研工作人员和大学老师在这方面也很薄弱。例如:涉及到评审职称、住房分配等一系列相关的待遇问题的时候,很多科技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甚至部分完成科研项目后,就急着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科研成果,不注意专利的保护。

所以,我们在专利知识的宣传方面与当今社会生产发展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同时也因为以上原因,抑制了专利沿着正常轨道的发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本人最近正在写一个专利。写的过程中,对比了几个中国与美国的专利,在这里和大家讨论讨论。由于,这是我写的第一个专利,相关的涉猎比较少,所看过的专利数目,专利涉及的领域也仅仅限于本专业领域范围内,非常有限。

写这篇文章,目的是跟大家做个讨论。我仅仅是从一个小的、具体的——主要是从写作的内容这一方面出发,谈谈我的看法,不足或者错误之处,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本文主要对比的是技术发明说明书,不对比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比较短,所有内容也是从技术发明说明书里面进行界定和说明的)

通过我看过的美国专利与中国的专利相比较,我认为美国专利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文中反复强调目的和应用范围,前后出现多次。中国的专利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也是容易引起纠纷的原因之一。

2.在专利中,会花费一定的篇幅,详尽地描述该发明所采用的技术的特点以及能达到的目的,关键是还会涉及到目前所采用的技术的不足之处。中国的专利关于技术的描述非常简单,很少涉及别的技术,更不会延伸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3,通俗易懂,美国的专利描述详尽,更像是给技术员看的,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啰嗦。

发明内容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从可能的取材方法开始,然后包括每个实验步骤可能的处理方法,每种方法的不同处理步骤、原理、注意事项不厌其烦,非常详尽。例如,一个分子生物学相关专利,关于PCR扩增就写了差不多4页。

而我们的专利似乎定位就是给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读的。好像就是匆匆忙忙地把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就是专利了,并不是从一线应用人员的角度出发写作的该专利。读完美国的专利再来看中国相关的专利,你最能感觉到的就是,什么叫浮躁。

4.极其注重保护专利的核心,尽量扩大细枝末节部分,大大地拓展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例如,该专利的某一步骤只采用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会在专利中列举其他十几种可能达到该目的传统技术手段。所以,综合以上,如此下来,同样的一个专利用在中国申请只需要写10页,在美国至少要写20页。

通过这4点,我们可以再提炼一下,美国的专利最注重的有两个方面:实用性和垄断。这两个方面在专利撰写过程中精心描述、苦心经营,正是保证其走向应用的核心。

中国的专利就好比一根杆子,光秃秃的;美国的专利像一颗枝繁叶茂的树,细枝末节清清楚楚。所以他们没有重复申请、少有纠纷,每一个专利都是一个领域中的重大成果——专利的质量非常高,加之完善的管理、企业与法律的应用配套与保障、民众强烈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专利在中国,问题多多,任重而道远!靠我们踏踏实实做事,多从目的出发,不急不躁,慢慢地去改变。

本人就参照美国的专利写法,把它写得非常详尽,不知道会被删成啥样?应该专利不像SCI一样看字数收取版面费吧?那就不用删掉了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7699-569483.html

上一篇:压力超大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下一篇:今天被煮了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16 边一 吕喆 边媛媛 刘旭霞 崔庆彬 柳东阳 郭敬颖 曹聪 窦亚琪 孙媛媛 张天翼 武夷山 杨晓虹 陈沐 张骥 林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