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什么样的研究生科研工作会做的相对较好? 精选

已有 44247 次阅读 2014-12-2 22:12 |个人分类:问道研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 研究生

一个实验室、同一导师指导的学生,在智力因素和专业基础相当时,一般而言,以下情况学生的科研工作会做的相对较好。

一、对课题有兴趣

一般来说,对课题本身没有兴趣,而是迫于导师的安排,而不得已从事的课题。这种情况,学生一般不愿意多花时间和深入钻研。相对来说,做的不如那些对课题本身感兴趣的同学。因此,兴趣驱动的科研,相对会做的较好。

二、有效时间投入多

从接纳一项科研任务起,需从了解和明确任务、国内外技术调研、文献研读、方案设计、理论推导、方案实施与具体实现、测试验证以及各种文档撰写等。一般来说,研究生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熟悉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推导公式、编写代码、大量测试数据等。前期的这些工作,可能花了时间,还不一定见到进展。如果不花这些时间,后期也不可能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时间,特别是有效时间的付出,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三、不服输的心态

有的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这种心态,如果体现在科研工作中,就是一种动力和极致的发挥。在他(她)心里,什么事都想比别人做得好,喜欢得到被人承认和肯定,认为别人做的好的,自己也一定做得好。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做科研一定差不到哪里去。

四、善于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为学习、科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的学生,网络上主要看新闻、关注八卦、游戏和聊天。有的学生,则用于资源收集,如文献研读、测试数据、开源代码、PPT讲座等。导师找不到的,他(她)都有办法找到。甚至,有的学生,还通过电子邮件等直接向文献作者寻求帮助,索要原始文献、测试数据和源代码等。

五、善于借力

科研中遇到问题,及时找导师、师兄(姐),找领域内相关专家等。交流与寻求帮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上面谈到的利用网络资源外,利用实验室已有基础、导师、师兄(姐)(包括已毕业的)、还有课题组内交流等。有问题的人,才是思考问题、钻研问题的人。如果老是提不出问题,那就是问题太多,以至于根本没思考过问题。有时候,自己感觉很困惑和迷茫的时候,也许交流后,就不是问题了。自己花了十天半月,没有解决的所谓“问题”,也许交流后就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毕竟,一个人的想法,是有局限的。

六、做事有计划

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科研工作也一样。做算法的,喜欢并行计算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单个算法都没跑通,就开始并行处理的话,是出不了正确结果的。因此,开始研究时,还得精心制定研究计划。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解决问题。如果遍地撒网,没鱼上钩,或是遍地开花,不结果,也同样达不到目的。

一句话,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啊。

以上为指导这么多届研究生后的深切体会及大致总结的成功“秘诀”。

研究生阶段的务实和“宁静致远”是一生受用的“短吃亏”;而务虚和功利则是“短享受”后,需要一生去自我补救的再“付出”。

相关博文:

1研究生导师十年感悟

2教师节给研究生新生的一些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848008.html

上一篇:从听校长报告想到的
下一篇:教授进中学之浙江行
收藏 IP: 183.221.12.*| 热度|

52 张红光 温世正 俞立平 龚循强 高文元 梁洪泽 关法春 王进 毛秀光 武夷山 杨金波 于仲波 陆泽橼 唐小卿 明波 陈德旺 冯广达 高建国 李东风 张俊鹏 彭渤 刘伟锋 梅媛 张慧铭 钱玉忠 林中祥 赵美娣 赵序茅 叶春浓 王中任 武丰豪 柯志新 潘竟虎 王德华 李毅伟 刘敏 陈筝 李承哲 biofans acidwang812 GUOLX duhui1122 yunmu wgq3867 wuxiangchao XuexingLu yjxia shenlu UNCblue hao cyllcz zouzoukank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IP: 61.180.241.*   | 赞 +1 [29]安妮   2017-4-6 09:41
彭老师好,您总结真的是太棒了!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我们的公众微信平台“哈医大研究生”(ID:hydyjs)上,希望得到老师的许可!谢谢老师!   
回复  好的~
2017-4-7 09:2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5.71.229.*   | 赞 +1 [28]wwxxff28   2015-1-22 23:23
彭老师,您好!请问像我们这些平时在实验室内做的都是工程性的项目,到了写论文时候,真是感觉写不出理论性。大部分都是工程能力强,但科研能力弱。好多前沿的研究其实都没接触过,或者只有一个不深入的了解。那在写论文过程中该怎样来弥补呢?
回复  如果是硕士生,对发表论文要求并不高;如果好好总结和凝练,学位论文还是容易完成的,起码工作量是有的。
如果是博士生,太偏工程的话,确实很麻烦。这我深有体会...
2015-1-23 11:1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83.63.97.*   | 赞 +1 [27]李东风   2014-12-12 14:43
可惜得是,混文凭的太多了。
回复    
2014-12-13 18:1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83.63.97.*   | 赞 +1 [26]李东风   2014-12-12 14:42
主动自觉的学生,有明确目标,坚持不懈的学生
IP: 218.189.227.*   | 赞 +1 [25]jrmereenie   2014-12-6 17:19
科研中遇到问题,及时找导师、师兄(姐),找领域内相关专家等。交流与寻求帮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上面谈到的利用网络资源外,利用实验室已有基础、导师、师兄(姐)(包括已毕业的)、还有课题组内交流等。
==============================
尽可能寻找导师和导师课题组以外的援助是必须的,这也是科研训练的一环。但是我认为外部援助即使再怎么大,也不可以取代导师的功能。真要是取代了,这导师就不用做了,学生不如換导师好了或者从一开始就不要拜错师。很多时候当学生醒悟过来,发觉拜错师、外部援助取代了导师功能的时候,通常都已经晚了,导师換不了。
回复  本文的聚焦点不在导师,也不是谈拜师的问题。
如果非要说到导师的作用,我想说的,导师就是一个方向的引路人。如果导师帮着学生收集文献、采集数据、手把手教学生怎么写代码。那么,我认为这个导师是负责的,但却是不合格的。
2014-12-8 21:1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2.66.175.*   | 赞 +1 [24]刘敏   2014-12-6 14:27
适合并喜欢做科研的人毕竟是少数
回复  讲的就是少部分学生
2014-12-13 18:1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0.73.15.*   | 赞 +1 [23]徐明昆   2014-12-5 05:19
本身能力和知识储备好最重要,
回复  有能力,有基础,不做事同学也难~
2014-12-6 14:1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10.178.15.*   | 赞 +1 [22]李毅伟   2014-12-4 16:08
学生的《读研感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848394.html
回复  拜读了~
2014-12-6 14:1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18.181.227.*   | 赞 +1 [21]潘竟虎   2014-12-4 08:44
好文!学校定位和背景不同,对于省属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我的理解是下面的次序:1、坐得住,耐得住寂寞
2、阅读,3、思考,4、动手,5、兴趣。因为学生入校后往往找不到兴趣,学无趣,学无力,然后导致学无能,前几项特别是第一项能做到,后面就轻松了,兴趣往往也就培育起来了
IP: 221.233.60.*   | 赞 +1 [20]王中任   2014-12-3 22:25
彭老师总结的太好了,第一条最要紧,后面都可以引导或培养。
IP: 171.112.96.*   | 赞 +1 [19]pwjxp   2014-12-3 20:04
总结的全面。
在下以为,常人占其一,即可完成任务;有其二三,会很快达到目标;但要做到成功,则需热爱专业、兴趣课题、痴迷工作……
回复    
2014-12-3 21:0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3.73.201.*   | 赞 +1 [18]许家友   2014-12-3 18:27
勤奋+悟性+持久的坚持
IP: 27.36.49.*   | 赞 +1 [17]叶春浓   2014-12-3 18:22
具备了第一点,后面五点是水到渠成的。
IP: 116.235.213.*   | 赞 +1 [16]訚耀保   2014-12-3 16:15
兴趣和投入最重要
回复  也是~
2014-12-3 17:4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4.65.145.*   | 赞 +1 [15]cloudyou   2014-12-3 13:09
“上进心"是不是更重要啊?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有兴趣不愿意投入、不服输但伴随偏执和嫉妒、有计划却心比天高高谈阔论。
IP: 117.32.153.*   | 赞 +1 [14]shawn2008   2014-12-3 12:06
11楼回复到关键点上了。
self-motivated intelligent
回复  嗯,对头
2014-12-3 12:0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0.45.79.*   | 赞 +1 [13]XuexingLu   2014-12-3 11:43
简单点, 有事业心,有聪明, 有担当
回复  总结得好!
2014-12-3 12:0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2.189.54.*   | 赞 +1 [12]vxcghhh   2014-12-3 10:26
可以防出轨的智能硬件神器们http://url.cn/eYWiRU

科学家为您揭秘“良心”长在哪http://url.cn/UcP0x2

超级震撼!未来警察的高科技装备http://url.cn/aOcGpi

比现代还先进 古代牛逼的高科技http://url.cn/dtWBve

从生物学揭秘男人为什么爱摸女人胸http://url.cn/cOy6q
IP: 170.140.151.*   | 赞 +1 [11]vldb   2014-12-3 10:05
self-motivated intelligent
回复  对应第3条 ~
2014-12-3 12:0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4.210.252.*   | 赞 +1 [10]胡小文   2014-12-3 09:34
觉得研究生阶段要挺过一个绝望期,借力要少借点,不能一碰到问题就去问别人或求助网络,自己多研究研究,多独立思考,可能这也是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吧。
回复  能做到这样的研究生,当然是精品了...
2014-12-3 12:0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17.32.153.*   | 赞 +1 [9]刘宏基   2014-12-3 08:59
科研做得好,不如第一学历是211或985好。科研做的再好,本科如果非211或985,那么他基本上找不到好工作。这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适用的。
回复  也不一定啊,要相信自己能力~
2014-12-3 12:0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02.205.103.*   | 赞 +1 [8]陈德旺   2014-12-3 08:49
彭老师高见,我要推荐给我的研究生学习学习。
回复  谢谢陈教授!
2014-12-3 12: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1.11.46.*   | 赞 +1 [7]明波   2014-12-3 08:36
我缺乏好几条,反思下。。。
回复  加油
2014-12-3 12: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3.72.182.*   | 赞 +1 [6]wgq3867   2014-12-3 08:31
不怀疑大部分,但往往少部分钻营者占了上风。导致认真的至少在读书阶段不如钻营的。而讲长远,往往很多人又看不到。呵呵。
回复  吴老师,说的不无道理 ~
2014-12-3 12:0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2.44.86.*   | 赞 +1 [5]毛秀光   2014-12-3 07:56
精辟!
回复  3Q~
2014-12-3 12:0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76.168.247.*   | 赞 +1 [4]赵洪宝   2014-12-3 07:01
好文章呀,支持。
回复  谢谢~
2014-12-3 12:0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1.183.148.*   | 赞 +1 [3]张能立   2014-12-3 06:07
“contradiction”能被翻译成为“矛盾”的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848032.html
IP: 14.152.69.*   | 赞 +1 [2]张阳东   2014-12-2 23:54
真的是好文章,但是读研已过半个学期的我因为没处理好各种关系,吃了不少苦头。或许是这边科研气氛的问题,我觉得向师兄借力很痛苦。@x@
回复  这可能与你实验室氛围有关~
2014-12-3 12:0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1.217.9.*   | 赞 +1 [1]张红光   2014-12-2 22:23
好文!
回复  谢谢张老师肯定!
2014-12-2 22:2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1/1 | 总计:29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5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