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上大学,你准备好了吗? 精选

已有 29584 次阅读 2018-8-19 13:25 |个人分类:校园时评|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新生入学

新生入学,已进入倒计时。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的同学们,你们即将成为大学里最年轻的被称为“新生”的一群人,也会成为开学季大学校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我知道,你们都是怀揣理想与梦想,走进曾经向往的大学校园,而且你们还都是各省的高分考生。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四年后的结局又会如何?

有的人高中很优秀,来到大学,一下子变得平庸,甚至迷失。有的同学,高中阶段表现平平,进入大学后却越加优秀,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这都属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

上了大学,你也许才会知道,你最信赖和崇拜的人曾经讲过的有些话,可能是临时哄你的美丽谎言。

高中老师说:“熬过高中三年,上了大学你们就解放了,大学就没这么累了……”。所谓“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是真的吗?

入学前,少数父母告诉孩子:“我认识学院某领导,某教授……”。这在暗示你,四年该干啥干啥,出问题了,有爸妈兜着呢。这样的暗示,导致学生挂科、降级和退学的孩子不少。大学四年,路还得自己走!

大学四年,学生思想变迁与成长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入学新鲜期:大一第一学期,适应期

度过心力交瘁的高考,走入美丽的大学校园,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聚到一起,内心充满了好奇。军训场上的严肃,课堂里的专注,那一张张带着稚气的脸,跟高中生没啥区别。应该说,每个人内心都描绘着一幅对未来的美好蓝图,都是好学、想求上进的有为青年。

大一,特别是新生的第一学期,是大学四年十分关键的时段。她可能决定你大学四年中,是否改变高中时期的意思形态,是否快速适应和成长,是否拥有自信,是否走入一个良性态势……。不过,尽可放心,不会决定你的终生,除非你迷失太远。大学生涯的第一学期,是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的关键时期。有的人,转变的很快,有的人没法适应新环境。

这个阶段,课程不多。竞选班干、团干,适当加入一些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忙”起来是不错的想法。

大学迷茫期:大一第二学期——大二结束,迷失期,也是关键期

随着环境的熟悉,新鲜感的消失,心智的成长,会出现大的两极分化。有的开始热衷于社团活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有的面对课堂上抽象的数学公式,不知道学了何用,学习兴趣锐减,对上大学开始感到困惑,加上不良室友的影响,开始沉迷网络、游戏等,继而挂科越来越多,信心越来越不足,最后过上了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这个阶段,有的从暂时迷茫走向清晰,奋斗目标越加明确,有的则从清醒陷入迷茫,这些变化都是悄然发生的。

这个阶段,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参加一些科创竞赛或主动加入学院老师的科研团队,是理工科学生的主流做法。

人生谁没有迷茫过,关键不要迷失太远。

思想成熟期:大三开始——毕业,定型期

这阶段,课程学习由基础课开始转为专业课,有些大二前迷失的学生,开始对自己专业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重新审视未来,重拾信心,对人生开始有了规划。这个阶段,大都步入20岁年龄段,即走入懂事的年龄,那些曾经迷失无可挽回的学生,该清退的已清退学籍,该降级的降级了。留下来的,都是想好好毕业的。想考研的,开始用功复习,想直接工作的,开始留意用人单位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继而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加上大四阶段的考研、找工作、毕业设计等步步为营的具体事情,不得不慢慢改变以往养成的坏习惯。

大三开始,很多同学会通过工作实习、考研、出国深造等途径,努力改变自己,弥补大学期间留下的遗憾。那么,同样可以活出精彩,拥有美好前程。

最后,引用一句话:“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取决于高考。希望从这个九月开始,永远记得你背负的勇气。如果曾为梦想选择「不放弃」,这样的人生才精彩。”

2018级的新生们,加油!

end.jpg

my2dcode.png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相关博文

[1]别辜负父母那双期待的眼神——致大一新生

[2]人生谁没有迷茫过,关键不要迷失太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1130042.html

上一篇:【授权发表】活成你们的兄长
下一篇:Sobel算子的数学基础
收藏 IP: 202.115.10.*| 热度|

11 朱晓刚 黄永义 吴斌 郭景涛 李毅伟 詹亮 郭战胜 卢文全 宁利中 李曙 李晓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