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实验室已经毕业的一位女生小雅,来成都出差。顺便来看看我,聊起了她的近况。我真心为她取的成绩及拥有的幸福生活感到欣慰。这里,我衷心祝福她!也希望,她能一如既往地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出身不好”“大龄博士”“土博士”“女博士”等,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几大“硬伤”集于一身的人。
2006年,小雅从成都一所二本学校计算机专业考入我实验室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当时我还不具备博士招生资格,研二她转入学院其他实验室硕博连读,研究方向是气体传感器及材料器件方面。博士读了5年,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传感器相关的研究工作。在站期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其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发表了6篇SCI论文,加上博士期间的成果,研究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积累,站内就已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去年博后出站,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工作。入职当年,即晋升副研究员职称,今年也开始独立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的面上项目。
从本、硕、博到博士后,呆在象牙塔里整整14年。她未曾有别人看来是“硬伤”的出国经历,是一个地道的土博士+女博士。33岁的她,如今已正式开启她的科研之旅。
说到这,似乎可以回到了本文的主题,这也正是科学网及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
出身问题:如果出身不好,本科读的是一个二本学校。那么,即使后天再努力读个名校的博士,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因为很多用人单位要看出身。事实上呢,听她说,博士后出站前包括中科院某所在内的北京几家单位均愿意接纳她。小雅权衡后,选择了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的目前工作的这家科研机构。
性别问题:很多时候,一些媒体、网站和论坛均抛出醒目的标题,如“一位女博士生的血泪史”“一个女博士毕业生找工作的艰难心理路程”“女博士:想‘婚’不容易?”以及科学网在线访谈:“女博士就业困境谁之过”等。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她在博士期间就结婚生子。现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有了“北漂”一族喜欢拿来“炫耀”的北京户口(一家4口)、事业编制等。
大龄问题:博士正常学制4年,她读了5年。博士后一般是两年,她用了3年时间完成。在常人看来,这些都是很吃亏的事情。因为,现在的研究生们都想急着毕业,急着工作才是。
读博到底有没有用?土博士值不值得去读?女博士是否真的遭遇尴尬?
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从小雅艰辛的求学经历中得到答案。交谈中,她挂在脸上的幸福感及表现出来的自信满满告诉我们,她的所有付出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相关博文:
[1]30岁后,值不值得去读博
[2]“读博≠赌博”之我见
扫一扫,可关注“老马迷图”微信公众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