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科学网一位博主,贴了一篇题为“ 这个年纪了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个博士”的博文,第二天就发现博主删除了该文。这位博主其实也曾发邮件给我,要我帮他把把脉。看得出,博主内心很纠结,到底该不该去读博。
读博这个话题,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是换做10年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他去读。记得当年与我博士同宿舍的室友,入学时已经44岁,其实他本人当时也已是地矿部一个二级单位的老总了,而且他虽然是单位委培,但至少有3年以上时间是在校脱产读博。后来我答辩毕业后,听说他脱产在校呆了5年,最后还没参加答辩,只是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继续当老总。
那个年代,来自单位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们,出来读博的还真不少,应届生反而很少。记得当年全校招35个博士,仅有5个人是全日制应届生。不言而喻,单位来读的,想提升一下学历,回去后,职务、职称晋升能派上用场。那些脱离原单位来读统招博士的,一般也是想跳槽换一个单位。因为,那年月,博士还属于稀缺资源。
如今每年博士毕业生人数剧增,博士已不再是头顶上的光环。高校自不必说,而相对有一些技术含量的企业、研究所等单位,也不再稀罕高学历的人才了。学历优势确实已今非昔比,很多单位的头头也早早就戴上了博士帽。
关于读博到底有没有用,以前的博文中我也谈到过此话题(见:“读博≠赌博”之我见),不过是针对硕士毕业或应届生而言的。
那么,单位已工作多年,年龄已超过30岁的人,还该不该读博呢。
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有动机的。也就是说,读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或者反过来想想,读博优势不在时,读了又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因素和后果。工作后再回校读博,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就业,换单位,换地方,谋求更好的发展。博主也意识到了,现在国内很看重年龄优势,所有“人才计划”的帽子都有年龄限制。一般来说,拿到博士学位需要3-6年,视各学校的毕业要求而定,等戴上博士帽可能就35-36岁了。
从博主的博文和给我邮件中看出,他现在的单位还是不错的,是央企,而且博主在单位干的还不错,已成为业务骨干。从这点来说,没必要再去读博。
2)提升学历,谋求更高的平台和资源。博士要说是一个平台,那也是过去式;要说资源嘛,读博期间,进入导师或导师积累的人脉和圈子,对后续的发展或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回到原单位,说不定哪个老总成了你的师兄。石油行业我呆过,还比较看重同门或校友情结。冲着这一点来说,建议博主去读一个在职博士,还是不错的选择。读博不一定能提升你的学术水平多少,但每个学校要达到博士毕业的基本要求,会把你向科学研究工作拉近一步。
3)遵从内心,崇尚学术及科学研究工作。
读博期间,经济上肯定有损失,成家立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人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后,总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支撑或许更强烈。个人的追求和信仰,也许会让人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我有一个师弟,现年龄过了40岁,博士毕业10余年,很早就是副教授了。但突发奇想,又想去国外名校拿一个博士学位。可想可知,在职老师要去国外脱产读博,只能是辞职。尽管家人、亲朋友们极力反对,但他还是辞职了,前些时候真的去国外读博了。
所以我想说,如果博主真想遵从内心和追求长远目标。建议不妨去读,哪怕在职,甚至脱产。
所谓的“年龄”限制,只能限制住那些只想在体制内追求各种人才“帽子”或想获得丰厚资源、待遇的人。自己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自己的健康状况允许。
读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为什么读博。
相关博文:
[1]“读博≠赌博”之我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