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entblog

博文

年薪35万+突出业绩奖励:天津科技大学诚聘博士后

已有 5677 次阅读 2018-11-20 11:2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天津科技大学高薪聘请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人才定位  

博士后是我校有计划、有目的培养的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在站期间是具有流动性质的专职科研人员。  

二、薪酬待遇  

(一)基础年薪。按照35万元/年的标准执行,包含各类保险和公积金(补充公积金),由学校统筹国家、天津市、滨海新区等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政策统一兑现。  

(二)突出业绩奖励。博士后在完成工作协议规定的任务外,取得的额外科研业绩,可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规定享受突出业绩奖励;  

(三)其他奖励。学院或合作导师还可视博士后工作绩效情况,额外再发放相应奖励。  

三、工作任务  

博士后可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在2至4年内灵活确定博士后人员在站时间,并按照在站时间确定科研工作任务。在站工作任务以任务合同书为准。  

四、招收条件  

我校招收的博士后,档案和人事关系原则上应转入我校。在站期间按照专职科研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外籍博士后还需按照外事部门规定管理。  

博士后的招收以学校科研、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工作需要为中心,优先保证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需要。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个别紧缺人才,由政府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核准,年龄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允许招收本学院同一一级学科的博士后人员。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我校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18年9月,已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152人,目前在站博士后61人。  

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及引进人才相关配套办法,高薪引进聘用高层次青年科研研究人员。将博士后科研人员作为学校师资引进及培养的“蓄水池”。  

作为天津市属高校中唯一入驻滨海新区的具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完整培养体系的高等院校,我校结合滨海新区发展与高级人才培养的双重优势进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依托滨海新区的发展促进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博士后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学校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学科列表如下:  

序号

二级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1

制浆造纸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制糖工程

3

发酵工程

4

皮革化学与工程

5

轻化工材料工程

6

轻工过程与装备

7

盐科学与工程

8

轻工产业技术经济

9

印刷与包装工程

10

工业设计

11

发酵食品与健康

12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3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14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15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16

食品营养与安全

17

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

校博管办联系人:刘璐璐  

办公地址:天津科技大学滨海主校区1号楼205  

电话:022-60602714  

E-mail:liululu@tust.edu.cn  

网址:http://hr.tust.edu.cn/bsh/ 

主要招收单位联系方式: 

序号

招收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1

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老师

022-60912594

zp2161@tust.edu.cn

2

生物工程学院

史老师

022-60600058

slh413@tust.edu.cn

3

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张老师

022-60912585

zll@tust.edu.cn

4

造纸学院

张老师

022-60600298

zhangpen@tust.edu.cn

5

化工与材料学院

苏老师

022-60602737

sujianfu@tust.edu.cn

6

海洋与环境学院

王老师

022-60600359

hywang@tust.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155-1147221.html

上一篇: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2019年优秀青年、博士后研究人员长期招聘启事
下一篇: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诚揽英才,共谋“芯”发展
收藏 IP: 36.102.2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