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ianguo531 聊聊感触、搞点学术、发发牢骚

博文

说说参考文献与被引 精选

已有 11759 次阅读 2015-3-15 10:01 |个人分类:学术视野|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参考文献, style, 科学研究, 找工作

做学术、写论文那是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现在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多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特别是理学学科。小到晋升找工作,大到奖励计划、国家基金申请与报奖都需要论文来支撑。而在这过程中一个学者的文献被引频次现在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层次上。学者或论文的被引频次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学者一篇论文影响的力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在这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众多论文中,参考文献已经成为必须的组成部分,甚至说没有参考文献就不能称之为一篇标准的学术研究论文。不知道前几年哪位牛人讲过,“你写论文也可以不加参考文献,这表示你这篇论文才是100%的原创。”研究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来进行,引用文献表示你的研究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显得有理有据。但是试想在还没有进行规范写作、期刊和传播渠道的时候,以前的大牛们论文后面是不是都没有文献啊?现在谁又有这勇气不加参考文献就能去投稿发表?自己在这几年阅读和审稿中,也经常会发现参考文献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引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霸王敬酒-不得不干(不得不引)

①在论文写作中有好多文献是大家在本领域内都熟知的经典文献。在谈某些问题的时候必然会提到这些文献。引用这些文献有两个前提:首先你得知道,那就是要你多读文献,进而了解最起码的入门常识;其次就是这个文献太经典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都得到学界的一直认可。这样的文献就是让你不得不引。②但是还有另一种文献也可能不得不引,那就是研究的案例太少。研究的案例太少让你无法去选择,即便你对论文中的研究结论持怀疑态度,但是你也会在文中用某某人曾经对什么进行过研究这样的表述进行引用。这里的文献引用最起码都是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文献,需要去进行引用。③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大牛的名人效应。这个人在这个领域太牛了,名气很大,为了论文能够顺利通过评审最好引用一些他(她)的文献,即便这个专家在这个具体的实验和领域中从未涉及。这种情况的引用有投机的嫌疑,要不得。④最后一种情况是被逼的或者是胡来的。经常在小木中里面看到问题求助的帖子上说自己的审稿意见里面列出意见让引用******的文献,有的甚至连格式都给你弄好了,就等你复制粘贴即可。而发帖的人也基本上都能猜出审稿人为何人了。而作者们在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情况下也都心照不宣,何乐而不为呢?大都会照办。但是我却为这个审稿人难过,何必呢?自己的论文没有被引用,可能是由于这个作者文献阅读量少造成的,但是也可能是你的工作不够出色或者简单重复造成的呢?审稿人有提高论文质量的责任和义务,可以给读者多推荐阅读些相关的文献,但是也不必强求其引用啊,推荐的文献对这篇论文有无帮助、是否需要引用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里想说的是学术的公平环境需要作者和审稿人都要有一种不卑不亢和坦诚无私的态度。怪罪某一方的孤陋寡闻或强权霸道都是不合理的。

(2)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自己跟自己玩)

现在各大期刊,出版社以及数据库都会统计年度被引排名(爱思维尔发布中国地区高被引学者榜单),而这作为评价一个学者的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备受关注。有的人就会根据这种新情况弄出点新花样。那就是自引。其实自引并不是什么令人不齿的事情。如果自己的研究具有连续性和不断推进的过程,甚至一直走在学界的前沿,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说明研究的进展也都很正常的。但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己瞎弄,甚至一篇论文中引用自己十几篇的论文,这个怎么也说不通的。这些年以方舟子为代表的学术打假案例中多次发现被检举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样的情况影响很坏,我们知道数据库中被引和自引都可以清晰的查到,如果发表sci论文还是自己引用自己的,那费劲巴拉的发表英文论文的作用又在哪?老外们看在眼里,这样国人的科研形象转变又困难了许多。其实,在英文论文的写作中用老外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和撰写论文,估计论文被录用和引用的概率应该会更大些,这也不失为一种聪明而又无奈的捷径。有的时候自己玩不一定是引用自己论文,在现实中,特别是学术研究经历不足的研究生们会为了单纯的增加引文的数量以达到体现工作量充实和阅读量广泛的目的而胡乱增加文献。这种行为严重了说就存在了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些就需要指导老师去及时的纠正与指导,以免学生因为自己的无知误入歧途。

我也突然想起我的导师在改我的一篇论文后提到了他当时刚审完的一篇稿件和我的研究的相关性以及启示。因此,推荐我们在沙龙的时候对这篇已经确认出版的论文进行讨论并谈谈看法。最后,在我论文已经被确认录用的时候特别嘱咐我要等那篇论文正式出版后进行正式引用,以表示对这篇论文工作的认可。因此,我在最后一次校稿的时候我终于看到该文的正式的卷期号,并及时进行了更正!我想这就是一个大学者多年进行科研活动与写作中积累的学术素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327-874518.html

上一篇: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下一篇:印度人真的有那么笨?
收藏 IP: 114.212.124.*| 热度|

13 麻庭光 黄永义 史晓雷 刘克 姚伟 鲍博 姜春林 胡方云 张强 吴跃华 shenlu chenhuansheng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