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组有10多个人,很多同学找我是因为想跟着课题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由于大家科研的基础基本上为0,对于专业软件学习、期刊阅读、出野外采样、室内实验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环节都是零基础,更谈不上独自发现和凝练科学问题。所以,我这个做老师的责任重大,也在不断摸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模式与方法。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事与愿违的事情也常有发生。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怀疑这条路对与否?更是常想起古人的那句老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来做当然不会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老师的职责是教育和培养学生,自己的独乐还真不是我内心中期望的众乐景象。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们院的一位老教授,他在教研会议上对着我们这帮年轻人(相对年轻)说,到我这个年纪方能体会到,一个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而不是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这也就是作为教师的独乐与众乐最好的哲学式回答。
我也是遵循着这样的想法去做,坚持在手把手培养学生的第一线,而不是局限于上课。几年下来,我对于组会的认识愈发深刻。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月、两个月开一次组会,有事就开,没事就是各自忙碌。现在是1-2个星期就要开一次,有事无事都要开,已经形成制度和习惯。在组会中,我们当然做不到刘强东先生早上8点半雷打不动的早餐会,更做不到他的“五有五不四框架”碾压式的气场。其实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利用好早晨的时间确实太重要了。我们由于学生上课的特殊性,因此,我们的组会一般都会放在周末的下午召开,有的甚至晚上,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小传统:
一、鼓励PPT汇报
学生大部分对于ppt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以为是word的另一种展示方法,这就更是谈不上如何运用好ppt。所以,我鼓励学生用ppt讲自己的工作。这种对于逻辑性和表现力要求极高的表达展示方式其实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语言表达与ppt协同、板式布局,色彩配置、形体以及讲台的感觉等方面都是可以通过ppt汇报来得以提高。
二、学生先讲,老师后讲
机关领导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一把手末位发言制。我虽然不是领导,但是老师的角色注定会对学生的思路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也遵循学生充分讨论,老师最后发言的策略,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的老师的偏见和固定式思维影响新思路的形成。
三、问题提出必须给出对策
组会很重要的工作是总结得失,解决问题,提出未来计划。针对课题组遇到的棘手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组会的核心要务,而对策和办法当然是最重要的。如果在短时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或者对众多的方案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针对第一种情景,我们经常会采取会后单聊的形式,挖细节,看文献,求助等形式去寻求突破;第二种情形一般我们会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两种或者三种方案同时进行,资源虽有浪费,但进度却常常得以保证。
四、不长篇大论,简明扼要
有的会议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让人身心俱疲。一听开会,甚至有的人会形成定势思维,即又是可以闭目养神,玩手机的时间了。我不鼓励学生在文献讲解环节采用像国外议员发言时采取的拖延战术,用来显示自己看的文献多。如果你能将一篇一万字的论文,用几张图表把它的核心思路、创新点都讲清楚,那表明你对这篇论文的精要才是真的读懂了。长篇大论的照抄别人的表述,我觉得是一种不熟悉的表现。
五、会后有回应
会上讨论决定的事情,一个星期之内必定要给出回复,报告事情的最新进展。如果学生不主动,那我就会单独电话通知到办公室当面汇报。进展还是不顺利我会继续重复这一形式,如果真的影响了整个课题组的进度了,我一般会另增加人手,但数据的使用权会相应进行分散。
粗浅总结,以此为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