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研究生离开导师要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精选

已有 9718 次阅读 2013-12-7 12:07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闭幕式, 动物生态学, 华中师范大学, 师生传承

第一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讲师承关系  

(王德华)

 

这次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很成功。参会代表达440人,学生代表201人,论文摘要318篇。大会报告5个,专题17个,专题报告215个,墙报28个。

按照大会惯例,评选出5名年度全国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学工作者,资助10名研究生参会,评选出8名研究生优秀墙报奖。

 

会议特点:

这次会议有不少第一:

1、         这是参会代表最多的一次会议。学术质量、演讲质量,也是非常好的。

2、         第一次按照专题征集论文和报告人。高峰时6个分会场同时举行。

3、         提问踊跃,讨论热烈。

4、         大会安排井然有序,会场服务很周全。

 

专题的特点:

1、         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兽类学野外工作专题。鼓励从事野外研究的研究生。

2、         重视了方法学的思考和应用:如红外相机监测与野生动物多样性专题、野生动物生境监测与评价专题等。

3、         发展快、队伍大的领域:脊椎动物分子生态与适应性进化和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等。

4、         专题专业化,这是需要鼓励的,如生理生态学领域的冬眠与低氧适应专题。

5、         传统领域发展喜人:如小哺乳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动物种群生态学专题等,逐渐被边缘化的学科、耗时耗力的领域,难得还有一批学者在坚持着、支撑着,更可喜的是一批年轻学者也热爱着这些领域,逐渐成长起来。

6、         无脊椎动物生态学,也有专题。

7、         鱼类生态学,一直需要鼓励和吸引鱼类生态学工作者参与到会议中来。

8、         群落生态学、大尺度生态学,似嫌不足,需要更多关注和鼓励。

 

几点个人体会:

1、         工作积累与创新:进一步重视实验系统的建立,实验系统的建立要有特色,发挥专长和优势,要有独特性。挖掘研究兴趣,发现研究兴趣,然后坚持下去,扎扎实实积累下去。定有成绩。

要思考国际学术前沿与地域特色的结合问题。不能总是追踪与模仿,要有独立创新的工作。

学问要做到专业化,要加强合作,要扩大交流。要实现独立创新,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思维的转变,原始性创新,需要勇气。保守,永远不会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2、         演讲能力和演讲风采:从我参加的专题看,这次会议演讲的水平都不错,尤其青年组学者提高很快。训练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对于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要在全国(国际)的舞台上,讲好的科学故事,讲系统的科学故事。这就需要积累,需要系统的工作,需要一种执着的精神。我们的思想需要整合,更需要飞跃。我们不能只是每年都讲述每一个动物种类适应的故事,不同动物不同行为的故事,不同物种的故事,我们需要提出自己的理论,需要发展自己的思想,需要学术上的综合和飞跃。要实现飞跃,需要眼光,需要视野,更需要自信。自信,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3、         大会报告很精彩。这次选择的大会报告,有几个关键词:行为、生态、进化、功能、机理,还有繁殖策略、生存适应与进化等,这是我们学科领域的关键词。动物生态学,只要围绕“功能-机理-进化”的思路开展研究、思考问题,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不同的空间尺度,不同的生物组织尺度(从基因、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整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等),表型、基因型和环境,三个方面需要综合。岛屿生物地理学家R McArthur 曾说过,Science 就是发现和搜寻可以重复的格局 (repeated pattern),而不是简单的去收集一些事实。我们需要验证(确定)那些已经发现和描述的pattern,只有可重复的pattern,才值得去花费力气和精力去解释。

 

4、         国际规范。国内的学术会议在逐渐走向规范化,这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参会代表的增多,更需要规范化。如:

注册。我们要习惯会前注册,这样有利于会议组织者的安排。不注册、不缴费,有时候让会议组织者很为难,如食宿的安排。

学术报告。报告的组织需要专题化,按照科学家的共同兴趣进行交流。

会议日程。不要随便改动会议日程,尤其是报告人和报告时间,不能随便改动和取消。不能由于一些学者的身份和工作时间而随便提前或更换报告人,或取消报告。这是对参会代表的不尊重,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多个分会场同时举行,更要严格按照会议日程的时间表进行,这样有利代表选择听不同分会场自己感兴趣的报告。一般参会代表都会提前自己喜欢的报告和时间确定好了,一旦扑空或不知道日程有改动,会很失望,甚至很恼火的。

墙报。还是建议大家重视墙报的交流方式。墙报是很好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可以面对面,可以面对很多感兴趣的代表,直接进行交流和对话。对于研究生尤其重要,更会加深别人的印象。当然,设立墙报,会议就需要为墙报交流专门留出时间段,而不是安排在晚上、茶歇或午餐时间,这样的交流效果几乎就没有了。

 

5、         科学家族与师承关系: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师生同台演讲、三代同台演讲,已经不是很稀罕的事情了。每年的会议期间,师生相聚畅谈,已经成为了一个向往和期待。我们向往和祝福这种科学大家庭的温馨。科学家族,优秀的传统,优秀的典范和榜样,对于家族内部,对于学术界,都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但也有些现象需要注意,同门师兄弟姐妹之间的研究有些重叠交叉太多了。

我对此有一个个人的建议:研究生作为家族中的一员,有责任把传统传承下去,把精神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要敢于开拓不同的领域,开拓新的领域。学生要敢于超过老师,超过师兄师姐,要做导师、师兄师姐不能做、不敢做的领域,想他们不敢想的事情。这是年轻人的特点,也是年轻人的优势。研究生毕业独立后,要尽量避免自己的课题方向与导师和师兄师姐的雷同,更忌讳完全一致,这对自己的发展是不利的。师兄弟姐妹之间的研究方向,更要注意,避免重复性研究,避免雷同的研究。

师承,更重要的是发展。所以,作为研究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学术视野,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超越导师,超越师兄师姐。

还有一点,我们当今的大多数导师都是“土八路”,土八路有土八路的优势,也有明显的不足。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前沿知识、知识更新、学术视野、科研能力、对问题的敏锐程度等等,导师的能力在下降。我们要有一种胸怀,要鼓励和扶持年轻人,起铺路石的作用,这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很重要。青年学者更要清楚导师的优势和不足,要敢于质疑导师,要想办法与更优秀的学者交流、请教。向更优秀的学者请教,不是不尊重自己的导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当然,希望海外学成归来的导师们,要带领我们一起前进。

 

最后一点,大家肩上有一个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思考和清楚自己学科的发展,我们要有规划,要清楚学科面临的挑战。还要思考队伍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考虑一些必要技能和新技术手段的培训和交流。我们一定要敞开胸怀,加强合作,加强交流,多花点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动物类群繁多,我们现在有很好的科研条件,我们应该做出让世人触目的成绩,我们有能力做出让学术界瞩目的成绩。

 

祝福我国的动物生态学健康发展。

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师生的辛勤工作和周密安排。

感谢全国参会代表的贡献和分享。

 

(说明:本文是受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在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很多是个人意见,谬误之处,个人负责。)

 

 

 

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学者 获得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47797.html

上一篇:学生优秀,不是导师的功劳,是导师的幸运
下一篇:悟缘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19 赵序茅 夏少波 武夷山 徐萌萌 高建国 吕喆 李学宽 曹聪 苏光松 李建国 李宇斌 燕双仟 王琛柱 罗帆 褚昭明 孙学军 liguoshuai zg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