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些年的科研白做了吗?
(王德华)
今天弟子们给导师过生日,祝先生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说起学术评价,说起考核办法,说起研究生获得学位需要SCI论文,说起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均… …。我不知怎么冒了一句:我们现在实在不需要那么多没有用处的SCI论文,我更欣赏和钦佩那些具有应用和实用价值的工作,哪怕是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健康、对我们的污染的社会和环境有一点贡献,哪怕是为农民研究点具有实用性的技术。所以,我很欣赏和钦佩类似地方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工作。师弟当头一棒: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你这些年的科研算是白做了。我没有辩解,没有争论,很快话题转向。但,坐下来,我又刻意去回味那句话:我这些年的科研白做了吗?我内心里一定不会轻易承认我白做了。可是如果说没有白做,那我都做了些什么?
回想起来,自己内心里对于技术还是很向往的。小时候就羡慕村里有技术特长的人和手巧的人,如木匠、绘画、剪纸、编织等。父亲的手很巧,农活很专业,如麦收时的扬场、耕种时的扶耧,都是技术活,父亲都是打头阵,小时候因为父亲而特自豪。后来考大学,除了在一类院校填报了华东纺织工学院和省师范外,在二类院校志愿中报了5个医学院,主要源于父亲一句“当医生总有饭吃”的话,很遗憾被第一类院校录取的省师范录取了。也很庆幸,自己的手很拙,技巧活做不了。还好,从小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喜欢跟小朋友争论,没想靠读几本书也可以挣饭吃。
上周实验室与地方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召开联合会议,很明显地方研究所科学家的工作实用性很强,有很多的技术成分和地方实用性。尽管SCI论文稍逊一筹,但应用特色非常突出。我跟同事聊天也说起这事,实用性研究与“空对空”研究都需要理性。记得在讨论的时候,有老师说科学院曾提倡两条腿走路,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一体的。
我承认两者不矛盾。我也理解没有坚厚的基础研究,在高技术上发展和跨越是有瓶颈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当今的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有SCI,就能够抬头走路。有CNS,就可以昂头挺胸。连临床医生都要求必须发表SCI论文,所以就有了能够发SCI论文而不能持手术刀的大夫。
这些年来,经历的、看到的,很多很多不明白的事情。我们的SCI论文数量在世界上可以高声宣布了,我们的研究生数量也是世界第一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SCI论文吗?这些高额的科研经费堆起来的SCI论文真的对国家的科学发展、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了吗?如果有,到底有多少呢?我们需要科学家,我们需要研究生,可我们真不需要这么多做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和研究生,至少在当前的中国是这样的。我们大多数科学家可能还是应该瞄准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为好。那些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做出来的低水平重复性的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几乎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我们应该发现和鼓励有才华的学者从事高科技研究工作。在当前,国家更应该鼓励袁隆平式的科学家,研究生培养也应该这样。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国家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是很可观的,为国计民生做点真正有用的工作是应该提倡和鼓励的,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应该加以限制,甚至制止。
有学者会说,SCI论文锻炼和提高了研究生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发表SCI论文的青年学生已经很多很多,有多少毕业后还能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激情呢?很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每年都有这么多发表SCI论文的青年学子,可我们的人才还是主要靠重金从国外引进。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提高了什么能力呢?再说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学术地位,其他学科我不了解,就说生物学领域,我们的学术地位在国际学术界能站到什么高度?前几天有位年轻人的文章写得很深刻,我们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参考文献,都是清一色的“洋货”,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即使需要,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引进的科学家、土产的科学家,成千上万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去跟在人家后面跑吗?我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自娱自乐吗?难道科学家这么做就为了自己晋升、报奖、奖金,研究生们为了获得那一纸学位证书吗?
我不解,越来越不解。我相信,周围比我聪明的人有的是,比我知道得多、看得远、思考得深的学者有的是,所以把困惑写出来,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答案,解除一些疑惑。
但我隐约感到,我们这么下去是有问题的。科学家应该是有良心、热爱科学的,不应该是见钱眼开的。我们的研究生应该是有活力、有激情、有责任感的,不应该是唯利是图的。科学界、教育界,真的变商业了吗?
困惑ing,求解ing,思考ing ... ...
贴梗海棠
榆叶梅
白玉兰
玉兰、贴梗海棠和连翘
紫玉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