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报考指导:选年长的博导不好吗? 精选

已有 9685 次阅读 2013-3-2 10:2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博导, 老博导, 年轻博导

说说博士生导师的 “老与少”

(王德华)

 

 

周四晚上支离破碎地写了几个字,就撑不住了。想当年,熬夜啥的,算什么呢。好汉不提当年勇啊。赶紧把想说的写完。

 

博士生导师(博导),从年龄上分,一定是有老与少的,年长与年轻。虽有老少之分,按说不应该有优劣之别。如果具备了指导研究生的能力,也有实力(包括实验室条件和研究经费等各种资源),就可以指导研究生,成为“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导师,是个非常崇高的一个称呼,按说真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导师的。哪些人可以为师?哪些方面可以为师?学生需要为师的指导什么?有需求,才有市场。所以,作为研究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如果面对的都是合格的导师,是选择年长的,还是选择年轻的,完全在于自己的需求。我还是那句话:选择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导师是合格的?具备哪些素质就是合格的导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导师?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个标准,各单位在遴选导师的时候,也有一个所谓的“标准”。

 

学生有需求,才有导师。学生不需要指导,就不需要导师。所以,真正优秀的学生是不需要指导的,或者说不需要具体指导的。那么,是否可以说由于研究生没有多少优秀的,所以才有这么多导师吗?当然不是的。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哪个聪明绝顶的学生是在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五好”也好,“三好”也好,各种“优秀”也好,也是某个或某几个方面,总有一些方面是需要提高和完善的。说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这本身就是一个缺点了,不是吗?所以才有“人无完人”的说法。

 

既然学生有需求,那么研究生该学习些什么呢?需要哪些指导呢?

理科)研究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所以科研是第一位的。科研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所需要的各种素养,所需要的各种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演讲的能力,申请基金的能力,开展合作的能力,教书的能力,指导研究生的能力,组织和领导团队的能力,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建立(创立)新学科的能力… … 应该说,科研作为一个职业,有许多许多的知识和学问需要学习、掌握和感悟。这需要智慧,需要胸怀,需要视野,需要品行,需要责任,需要追求,更需要勇气。

 

这些方面,师从老博导学习好呢?还是接受年轻博导的指导好呢?谁能给出一个答案来?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性格和天资各异,需求也不会相同。

 

如果研究生自己有很高的追求和目标,如想发表CNS的文章,那么应该申请去大实验室,经费充足的实验室,群体作战的实验室。如果研究生要学习具体的实验技能,需要直接的进入一个领域或具体的课题,那么申请去年轻学者的实验室是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年轻学者,对一些新技术比较娴熟,所从事的课题方向也相对比较时尚,学术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有活力,有激情,有闯劲,在他们手下工作和学习可以学到很多第一手的本事、技巧或绝招。年轻学者刚开张,实验室小,人员少,有时间和精力指导、交流和讨论。

 

如果研究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好,科研能力比较强,看问题比较前瞻,希望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和空间,那么选择年轻博导怕就不是很合适了。至于学术规范,系统的学术思想,学术思维,处理问题的方式,生活理念,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熏陶,需要一些经验背景,那自然老博导们在这些方面有些优势。

 

学术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发展学科领域,建设人才队伍。要发展,需要学术积累,学术背景,这样老博导们有较长时间的积淀和耕耘,对年轻人将来的发展相对有利。学术生涯,需要建立学术声誉,学术网络,这些方面也是老博导们的优势。

 

师生在一起,难得的是一种默契。一种和谐的状态,需要各个方面的匹配。所以,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穿的人才有体验。

 

上面说的是在正常的情况下,研究生为追求学问而求学,导师为发现和培养人才而指导。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方面不正常。以正常状态的逻辑去讨论不正常的事情,本身就有点滑稽。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很多博导不是通过正常途径上来的,很多是速成型的,还有通过其他途径上来的。所以有人调侃,儿子没当好,也没当过爹,就直接当爷爷,感觉可能会很好,但弊端太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需要经验和一定的经历。有些问题,没有经历,可能永远不会明白,也无法深层次感悟。常言说:有儿女,方知父母恩。等自己成为父母后,对于自己父母的理解真的就深了一层。导师这个职业,也是一样。经历,很重要。实践,也很重要。

 

当今的研究生培养,很多都是以论文为导向了。导师如此,学生也如此。师生这样一致的目标也很难得,所以选择年轻导师还是好些。年轻博导逼得紧,亲自指导的多,看管严,做事果断,也没有耐心去听学生们婆婆妈妈的唠叨。共同的目标:数据和论文!

 

 

好了,要报考研究生的学子们,你是喜欢年轻博导呢,还是喜欢老博导?应该有答案了吧。选择适合自己的!

 

导师的责任和素养

无论年轻博导,还是年长博导,都需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花费心血,去思考,去践行。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本钱。有各种心理准备,有对学生做出突破性成果的期盼,有对学生顺利毕业的希冀,也要有对进步慢、悟性差学生的耐性,甚至要有对一些研究生出格行为、非常规行为的容忍和宽容。容忍和宽容,要在规矩和政策内。没有原则的宽容是纵容,只会有害而无利。

 

最后,再说几句火箭式博导的事情。在一个特殊时期,什么奇迹都会发生,这不足为奇。虽然有人质疑“存在就是合理的”,发生过的事情,评论一下还是可以的,关注一下也是应该的,何况这是培养高尖端科学人才的事情呢。有老师撰文担忧年轻人当博导太早了、太容易了,没有门槛了,无非就是一种担忧,由于过来的大多数人成为博导不是这样的,都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如从硕士生导师再到博士生导师。“学生博导”、“娃娃博导”,“哥哥博导”,“姐姐博导”,这是政策和程序问题,只要符合条件、符合政策,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年轻学者们一听老家伙担忧就“义愤填膺”,实际上“火箭式博导”再多,对年长博导没有任何影响,哪些资源和待遇与老博导们无缘。如果说有影响的话,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对年轻科学家这个群体,加进了人为的行政的因素,就会对本来就不公平的这锅粥,又搅了一把。

 

无论年轻还是年长,只要成为导师,就要担负起导师的责任。何为导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666434.html

上一篇:随记:上课、博导
下一篇:明白与糊涂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28 李学宽 陈国文 曹聪 李宁 李汝资 朱晓刚 张骥 汪晓军 王浩 陆俊茜 孔梅 罗友广 罗帆 蒋永华 李本先 赵斌 姜春燕 李竞 刘全生 翟自洋 高孟绪 王小龙 wgq3867 cly85 cloudyou zgg changtg hainan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