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研入门:清楚科学问题对于科学研究是很关键的 精选

已有 9692 次阅读 2011-1-24 00:50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 科学问题

清楚科学问题对于科学研究是很关键的

(王德华)

 

这个帖子主要针对高中生、大学生和硕士生初期的科研。

 

现在许多高中生参与了科研活动,大学生也在积极实践科研活动,硕士研究生结束基础课后面临着一项重要的科研活动就是选题。所谓选题,就是选择科学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可行性高的问题,选择创新性强的问题,选择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是科学问题?什么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什么是创新性的科学问题,等等,这个问题就大了,但却是每个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必须清楚和明白的一个问题。

 

我们经常读到早先的学术论文,尤其是在信息闭塞时代的中文期刊,文章的前言写的往往很简单,一般很多论文是在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后,然后说关于某个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没有研究、或者国内某种生物上还没有见到相关研究,某个参数指标还没有在自己要研究的生物身上进行过测定,等等,所以我们就开展了这项工作。这种前言的写作方式很普遍,科研看出来基本是重复性研究或者模仿性研究。这些研究有些是有意义的,初期模仿也是有必要的,但不可以作为科研的模式学习。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解释自然规律。所以,在从事一项研究之前,在调研、查阅我文献的基础上,要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根据自己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相关科研活动,如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投稿发表等等。

 

举个对动物限制食物的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上关于动物能量(热量)摄入与体重的关系的问题有很多研究,一个方式是利用限制食物(热量、能量)的方式,对动物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相关指标参数的变化,分析限制食物(热量)后产生的效果。有文献上报道,线虫80% 限食处理后 (喂动物八成饱),线虫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30%。学生读到文章后,马上想在田鼠上做类似的研究。以对话方式说明如下:

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答:与人类健康相关,有意义,感兴趣。

问:既然已经有结论了,为什么还要做呢?

答:那篇文章的实验动物是线虫,田鼠没有结果。文章报道限食80%,我想限食60% 看看。

问:为什么限食60%

答:也许效果更好,还没有发现限食60%的研究。

问:为什么不限食65%70%75%85%90%

答:有时间的话,我会多做。我想先做60%限食的。

问:动物限食65%,时间久了,能存活下来吗?

答:不知道,先试试看。不行的话,75%限食看看。

问:这样的思路开展工作,没有尽头啊?想想看,75% 限食做了,74% 呢?73% 呢?72% 呢?72.5% …..

答:???

… …

总结:做科研必须要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科学问题要有原创性。问题确定了,再确定说明问题的指标参数,据此设计实验进行数据收集。这就是假说驱动的科学研究的一般套路。参数和指标,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不是参数和指标。通过交流和经历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不少。

 

结合上面的对话,这个实验的科学问题是:限食会影响生物的寿命,或根据文献提出的问题是:限食可以延长生物的寿命。指标和参数是:食物(能量、热量)摄入、体重、寿命…..等。参数和指标根据科学问题决定的。所谓限食,80%是限食,85%也是限食,70%也是限食,75%还是限食,所以实验验证的问题是:限食影响生物的寿命。好的实验设计的话,设定几个限食的梯度(如70%80%85%等等)进行数据收集。一般意义和具体数据还是要分清的。

 

能进行原创实验是比较理想的。还是上面的例子。限制动物的食物摄入(限制热量摄入),可以延长寿命的结论就是在这样的限食实验中得出来的。有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兴趣,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文献有线虫的结果,有小鼠的结果,有果蝇的结果,就是没有发现有野生田鼠的结果,没有自己要研究的实验动物的结果,所以一个很容易想到的问题是:我要对野生田鼠(我的实验动物)进行限食和寿命关系的研究。

 

这是一个好问题,对限食可以延长寿命的结论进行另一个物种的验证,是可以的。如果对实验根据文献进行相应的改进,测定指标等进行补充和完善,应该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是照搬模仿,这样的实验显然不是原创的,如果他人的文章在CNS上发表了,你要做的田鼠等物种的工作一定没有机会在CNS上发表了,但数据好的话还是可以发表的。所以,同样是科研工作,对学科领域和人类的知识的贡献显然是不同的。

 

再重复一遍:参数和指标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不是参数和指标。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不是提出一些指标参数,也不是提出一些仪器设备。对于野外生物学研究,博物学方法很重要,通过观察发现生物的变化规律和模式(pattern),根据变化规律和模式发现提出科学问题,然后进行比较深入的实验操纵(处理)研究。当今的生物学研究,应该提倡假说驱动的研究,科学问题驱动的研究,不是指标和参数驱动的研究,不是仪器设备驱动的研究,不是实验动物驱动的研究,更不是重复的研究,不是随意的观察,没有基础的观察。

 

高中生、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开始科学研究活动时,从小处着手,从小问题着手,逐步深入,也许是个途径。我觉得,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应该是更重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407275.html

上一篇:四川大学的教授(副教授)晋升条件是不是很宽松?
下一篇:生物学难题:生物的体型为什么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24 刘进平 武京治 李学宽 梁建华 饶海 蔡津津 刘俊明 朱志敏 唐常杰 郑永军 王凯 林涛 刘立 邹滨 吕喆 王萌 王婷婷 魏强 汪凯 xqhuang zgg hushibin taotprotein chenhuans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