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课堂随笔(二):食肉动物与精英

已有 4944 次阅读 2010-3-20 14:05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进化, 生态, 讲课

课堂随笔(二):支持精英,关注草根
王德华
 
本文没有主题。副标题是忽悠博友的。
接着《进化生态学》课堂上的话题继续聊(注:前后文之间没有逻辑)。
 
食肉动物处在金字塔的顶峰,自然属于精英阶层。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从食物链可以理解生物的数量(能量、资源)金字塔,对于理解和对待精英和底层群体(草根)是有些启发的。精英在峰顶,光环多,光芒四射,很耀眼。底层,宽大雄厚,忍受高营养级群体的压抑胁迫,没有光环,默默忍受,求得生存。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如果没有宽大雄厚的底座(底层),峰顶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再耀眼,丧失在视线之外。当然,光芒是从峰顶发出的,光环只能照在峰顶及其邻近区域。所以强调峰顶很重要,峰顶的贡献突出,引领群体发展,但是大自然知道将注意力放到底层生物上是完全正确的“自然选择”,这是保证峰顶永放光芒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所以,我说国家强调民生,关注民生,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是万分正确的决策。人类社会是同一物种,不该出现“残忍”竞争、捕食关系的,属于“内部”事物。但是社会是分阶层的,地位分高低的,权力(利)有大小的,追求和谐是一种永远的希望,也是一种奢望。现实一点,我们不去追求资源的平等(不可能),我们追求人格上的平等(这是完全可能的)。享受不到应有的资源,但是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
 
说到生物在自然中的地位(功能生态位,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我说研究生这个群体现在不是在峰顶上,所以抱怨是没有用的。制度和体制以及研究生的身份地位,已经决定了一些事情。但是,年轻时期是抱怨的年龄,抱怨也是你的一种权力。所以,年轻的时候该抱怨的事情,一定要抱怨。学生们又笑了。那怎么办啊?既然抱怨是年轻人的一种权力,知道抱怨也没有用,但如果憋在心里不舒服,一定要抱怨一下,至少自己心理平衡啊,再说了吼出来了,总会有人听到的。否则年长了,学的事故了,想抱怨也就抱怨不了了(或者不敢抱怨了)。心理平衡很重要啊,在今天尤其重要。独生子女时代,非常需要交流,也非常需要发泄。
 
任何生理功能都是有极限的。刘翔跑得再快,也是有极限的。挑战极限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挑战,很刺激,很危险。所以,体育健将,很少是生物学上“健康“的。食草动物有能力消化食物中的纤维素等低质量成分,也具备降解食物中的毒性(次生代谢物质)的能力,但是是有极限的。自然条件下,动物知道自己的极限,也知道自己的日常水平,不会每天将生理功能调节到极限状态,从极限到日常水平有一个缓冲空间。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极限的,自己应该知道和牢记的。生理能力超负荷了,调节很简单,感到不舒服了,干脆就不工作了,躺着睡觉休息就得了。心理是需要自己把握的,不要把关键的那几根弦绷得太紧和太久了。麻木了,更危险。所以知道了自己的极限后,如果导师逼自己太紧了,就主动大胆告诉老师:”我的极限值到了,别再逼我了”。学生们又笑了。
 
学会权衡,学会优化,学会最大化,学会分配。生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上有很多重要的原则:如权衡原则(trade-off),最大化原则,(资源)分配原则等等。目的是花费最小,效率最高;代价最小,收益最大。动物在一生中,很精明地“计划”着自己,“设计”着自己,如繁殖时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投入繁殖过程的资源要最大化,也会降低甚至放弃一些功能过程;在入冬前,储备越冬是关键,有些冬眠物种会迅速增加身体脂肪存积,有些物种会异常勤快,全体出动收集越冬的食物,停止消耗能量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所以,不同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时期,要善于将能量和精力、时间等资源重新进行优化分配。要学会这种能力,实践这种能力。如,研究生在(非英语)课堂上去强迫自己背诵几个英语单词、回避枯燥的专业课学习,实在是划不来的,代价大。效率低。我觉得还是要认真听课,不管授课老师讲的如何,只要你认真听了,发现老师讲得都是些废话,旧知识,这就是收获啊。知道了老师讲的是废话,知道了老师讲的你都掌握了,如果班上还有许多同学感觉很收益,显然你就是高出一筹的,知彼知己,是不是很重要啊。比在嘈杂的噪音中神经紧张去记忆一个英语单词强多了吧。要么,干脆不要听自己不喜欢的课。
 
最后,鼓励研究生们提问交流。提问的还是不多。大概还是课程的讲解和研究生们的兴趣没有很好协调起来。我提醒说:学会提问是成为科学家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一位大生理学家说的)。保持提问的习惯,养成质疑的习惯,是一个优秀学者的特质。还不错,有几位同学相继提问。课后,也有几位同学提问交流。
 
这就是讲课的好处。可以随时促进你进步,促进你学习,促进你思考。
 
(王德华 2010.3.17写,3.20完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04635.html

上一篇:课堂随笔(一):食草动物与农民
下一篇:“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来才需要理由”
收藏 IP: .*| 热度|

16 武夷山 王铮 段明 王伟 王秀萍 罗帆 何士刚 吴飞鹏 周春雷 杨洪强 任国鹏 吕喆 苗元华 侯振宇 cqq2008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