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灾区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精选

已有 8223 次阅读 2008-5-28 00:10 |个人分类:汶川地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灾区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这个题目有点残忍。地震是我们始料不及的,现在又没有办法能确切预报。高强度地震的发生频率不是很大,我们就需要抓住这些不幸的机会,多收集和掌握一些宝贵的信息,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为后人留下来,对于将来一定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关注的:
 
地震预报预测技术:这次大地震再次让人们质问地震到底能否预报和预测?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收集这次大地震的各种相关信息(如地质地貌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以后研究的意义是重大的。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遥感技术等高科技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效率和决策。及时掌握天灾造成危害的各种信息,对相关研究的参考价值是很大的。
 
医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不同时间获救的人员、不同伤害程度的病人、不同年龄的受伤者和幸存者,对他们的各种医学、病理学和与震灾相关的疾病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医院和医生应该有这个意识,及时认真细致的收集和记录这些数据。
 
心理学:心理安抚在这次灾难中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大批的心理学专家奔赴灾区,用专业的爱,安抚灾区人民那受伤的心灵,让灾区孩子们树立生的希望。这次幸存者有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伤害程度,同时有不同程度的遭遇(如失去亲人),针对这些不同的群体,开展科学的调查研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追踪他们的心理发育,跟踪他们的心理康复过程及其不同康复阶段的心理特点等等,应该是很有价值的。一个人在幼年时期的遭遇和经历,对于其成人时在心理、性格和身体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尤其是那些突然间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更需要特别关注。我们应该了解和收集这些相关信息。
 
人类的生理极限:大灾中人们体验到生命脆弱的同时,也见证了许多生命的坚强。在不同时间获救的幸存者,尤其那些超过“黄金”救助时间后获救的幸存者,他们的一些惊人的生理病理学资料是很宝贵的,相关救助的医院和医生应该认真记录和追踪。我们应该及时记录那些令人惊叹的有关人类生命极限的生理学资料,这对于了解我们人类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致命因素和建筑物抗震情况调查:在救援和清理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建筑物、建筑物内外的不同地点,对于人的生命的保护和伤害作用是不同的,要记录这些信息。同时通过对幸存者的问卷和走访等科学调查,也可以获得不同条件下人们生存和死亡的相关信息。这样我们就会掌握在强地震过程中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又有哪些因素使人们在灾难中获得重生。这些信息无疑对于人类以后的防震救灾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对不同材质的建筑物在地震过程中的倒塌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尤其是对于校舍的建筑情况调查,建立数据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环境调查:地震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等对当地的植被甚至动植物的生态学影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植被的恢复过程等,也是需要进行相关研究的。
 
总之,既然天灾来了,我们就需要抓住时机,仔细收集和记录那些宝贵的数据和信息,为了我们的明天不再承受这种灾难之苦。作为学者理应为国家分忧,可不要借机向国家“忽悠”经费。发国难财可是要遭人唾弃的!良心也会遭到谴责的。我们都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事情,有金刚钻就揽瓷器活,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用心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些死难的同胞,也就对得起国家了。(王德华 2008.5.2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26884.html

上一篇:抗震救灾让世界看到了什么?
下一篇:“六一”感怀:假如你还活着
收藏 IP: .*| 热度|

1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