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早立方向,潜心学问,定有成绩 精选

已有 10319 次阅读 2019-11-2 13:11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动物生理生态学, 研究方向, 研究生, 年轻学者

早立方向,潜心学问,定有成绩

王德华

 

(说明:根据在第九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会会议上的发言稿整理。)

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九届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于20191025-28日在河北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举行。这是学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代表达260余人,学术报告很精彩,墙报也很漂亮,尤其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演讲,对学术的追求和热情很吸引人,也很感染人。

一年来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些进展是很令人振奋的。就我自己有限的的了解,举几个代表性例子:

在鸟类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团队通过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三种雀形目鸟类(褐冠山雀、黑冠山雀、棕额长尾山雀)和其各自低海拔地区的近缘物种(沼泽山雀、黄腹山雀、红头长尾山雀)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3种高海拔鸟类可能以序列和表达水平协同改变的方式实现其适应性进化。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PNAS)上。

在爬行动物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团队发现乌龟胚胎通过行为热调节可以影响自身的性别。他们利用辣椒素受体阻断剂抑制了胚胎的行为热调节,使胚胎无法选择适宜的温度发育。通过比较胚胎行为热调节受抑制和不受抑制后代的性比,发现胚胎行为热调节受抑制的后代巢温较低时基本都是偏雄,巢温较高时是偏雌的,能在卵内选择适宜温度的胚胎,其后代性比接近于11。他们利用行为和生理结果构建了机制模型,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胚胎行为热调节对种群后代性比的影响,表明胚胎能够通过行为热调节缓冲气候变化对种群性比偏移的影响。文章发表在Current Biology 上。

在无脊椎动物(贝类)中,中国海洋大学董云伟教授团队通过对齿纹蜒螺、熊本牡蛎、中华滨螺、短滨螺、日本菊花螺、白脊管藤壶等物种的群落结构、地理扩散、和生理生态学特征测定,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潮间带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即冬季低温是限制南方种群和南方物种向北扩散的制约因素。文章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上。

在哺乳动物中,我们研究组对啮齿动物的肠道菌群对代谢产热调节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通过配对饲喂实验、菌群移植实验、药理学实验等,揭示了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这个轴系激活去甲肾上腺素—PKA产热信号通路,促进了产热蛋白(UCP1)的表达等。文章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上。

这几个例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

1)科学问题是从多年研究的积累中提炼出来或拓展、深入的;

2)多学科、多技术结合,运用新技术手段;

3)通过比较的思维方法,聚焦关键生态因素的影响;

4)机理性探索,多个实验,从表型到控制实验manipulation,逐步回答科学问题。

这个范式可以作为研究生选题的参考,也可以作为年轻人科研方向的参考。

在此我也谈点个人的看法,与年轻学者们和研究生们讨论。我有一个观点:年轻学者要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年轻学者,还是有志向走学术路的研究生,都需要早点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自己愿意和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的方向,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方向。同时要选择与导师的大方向既有重叠又有分离的方向,或者在导师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完全拓展新的方向。

还有一点,作为研究生和青年学者,要多花时间和精力思考科学问题,勇于开拓新的领域,多拓展新的方向,多深入、多积累、多交叉和整合,多做系统性的工作。一个人一旦确定了方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回答和解决,逐步深入或拓展,潜心钻研,积少成多,一定会有成就,有创新的成绩,有不跟风的成绩。学术就是这样做的,这样做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术。

生态学研究有国际性,也有区域性和本土性。我国地理特征多样复杂,代表性种类多样,也有不少土著物种。实际上,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很多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很多类群,对它们适应环境的生理学机理还未知。如大型野生动物生理生态学,如亚洲象、藏羚羊、金丝猴的环境生理学(或保护生理学等)还不是很多。

所以,我国的年轻学者责任重大,同时也天地开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204519.html

上一篇:研究生的潜力需要挖掘和激励
下一篇:学术界是否还有主流学术期刊的说法?
收藏 IP: 114.252.210.*| 热度|

31 郑永军 卜令泽 吴斌 王从彦 许亚东 高建国 罗汉江 郭新磊 杨正瓴 杨顺华 孙颉 李东风 彭真明 王安良 黄永义 邝宏达 李少斌 李万峰 杨金波 姚伟 徐冉成 李学宽 周忠浩 张忆文 熊建华 农绍庄 李学友 张成岗 原梅妮 霍天满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