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用心负责的导师更容易受伤 精选

已有 13566 次阅读 2017-11-8 12:14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师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

用心负责的导师更容易受伤

王德华

师生到底该如何相处?

导师到底该怎么做?

导师到底该管哪些事情?

导师到底该宽容学生哪些方面?

… …

说起当今的师生关系,每一位导师都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有时候是在抱怨,很多的时候又不是在抱怨,似乎是一种倾诉。在这个导师强势的时代,导师也需要倾诉吗?

我说,用心的负责的导师,心理上容易受伤。

前几天收到了一位导师的来信。这位导师给我出了一道思考题: “在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在研究生教育中,您如何解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和‘教书育人’?”这个问题太大,涉及的问题太多,我答应这位老师我思考一下,然后再做回答。

这位老师来信的部分内容如下:

【(三年前)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期然这两天几乎又遭遇了同样的心情。说实在的我是有些失望,我的用心付出,学生觉得都是应该的,而我的不满意,学生觉得都是多余的。这让我想起了2014年,因为几乎同样的遭遇,情绪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因为见到了您的博文,让我开始有些释然… …

本以为从今年开始,我可能已经走过了最坏的时光。不曾想,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竟然又是来自和我几乎朝夕相处的学生。所谓师生相处,我现在的理解,其实类似婚恋,性格不合,离散终有头。当然,一切也可能是我觉悟太低,情商太弱,修为太浅。因为这样,我对学生直言你们可以果断重新选择,好像这样说学生又很受伤。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今后各自都有更美好的人生,祝愿彼此。

昨天出席学院的导学座谈会,我们领导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还有老师“教书育人”两大职能。只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教书育人”,在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到底是如何解读的?我十分感念当年您给我的解惑,所以今天写这封信一方面想表示我的感激,另一方面也是想请教:又是时隔三年,您又是如何解读的?

今年是我入职的第8个年头,我曾经深深认同竺可桢先生语“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只是这一刻我又困惑了,因为很多时候,我发现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这封信我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会有些思考,但最后都是没有结果。首先我被这位导师对教育的态度、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所感动,字里行间里充满了这种感觉。我本以为经过思考后会有一个答案,可是我自己也很失望,我竟然也没有找到答案。知道自己的答卷不能及格了,但又不能交白卷,就给个不及格的答案吧。

对研究生如何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看似很简单明了的问题,其实每个导师在践行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困惑。对研究生“传道授业解惑”与本科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导师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必要的储备?如果说本科生需要的是基础知识,那研究生需要的应该是专业知识。本科生需要的是发现兴趣和培养兴趣,研究生需要的应该是树立专业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能力培养,应该是在学术道路上或生活道路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和要求。

给研究生“传道”,应该主要是科研的道,学术的道,像如何选题,如何阅读和分析文献,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撰写论文,如何做学术报告,如何撰写学位论文等等。

给研究生“授业”,应该授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思考。是创新的能力,是探索未知的能力,是独立的能力,是开阔的视野,是宽广的胸怀。激发的是青年特有的智慧和才华。

给研究生“解惑”,是多方面的惑,有学术的惑,有生活的惑,也有工作的惑。如何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如何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现在的方向有没有发展前途?毕业以后该如何发展?博士后该不该都?出国对自己学业的发展有没有必要?… … 研究生们确实有很多很多的惑。

这样的回答显然太空了。作为导师该怎么做呢?事实上每一个方面,都要求导师去思考,去计划,去安排,去实施,还要去督促,去检查和考核。看似很程序化的过程,实际上更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越是程序化的事情,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过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需要重新开始,这也无疑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对研究生如何实施教书育人

如何理解“教书育人”?研究生导师是否还有“教书育人”的责任?这个看似不用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很值得思考。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了,并且经过了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和教育,已经有了基本的理性思考和是非判断能力,大多数研究生的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具备了基本的社会和生活常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哲学已经逐渐形成。所以,这个阶段进行一般的说教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

作为研究生导师,书还是要教的,人也是要育的。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教学相长。所谓的因材施教,在研究生阶段实施起来不是很容易。导师们会发现,在研究生阶段,有些学生的目标很明确,有些学生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也有些研究生看似好像已经知道了自己在追求什么,实际上很模糊,也确实有不少研究生没有明确的追求和目标。有些学生没有学术追求,没有学术理想,所以表现得很现实,很实际,很功利,甚至很短视,很势利,很俗气。这些现象,对于今天经受了社会大熔炉熏陶的研究生们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可是,导师们困惑的恰恰就是这些研究生们觉得很正常的事情。导师们一般的观点是,既然读了研究生,走上学术这条路,就应该与一般的追求不一样。研究生们偏偏就不认这个理。

我还是觉得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力大,优秀传统的影响力大,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研究组,每周的研究组组会,主要就是“传道”,导师可以传道,研究生们也可以传道,这就是学术的道。参加学术会议,修改论文初稿,讨论研究进展,讨论实验方案,这都是学术的道。新生入学交流,毕业生毕业欢送会,这些重要的时刻,研究组都有很温馨的仪式。师生交流总结,组会交流总结,中期考核总结,学位论文答辩总结,毕业总结,参加学术活动总结,学期总结,学年总结等等各种方式的交流总结,给研究生们提供了很多很多必须的思考机会和必要的空间。这些细节,有心的学生会在一次次“作业”中感悟出学术的“道”和生活的“道”,也就会渐渐消除各种“惑”。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对于一个研究组的发展,对于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方面,需要导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去策划,去安排实施。

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倾向于是恋爱关系的说法,主要是强调双方都需要小心翼翼去经营和维护这种关系,只有如此才可能有最后的圆满。师生关系与婚恋关系都是基于缘分,我是相信缘分的。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先生1938年在开学典礼上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竺校长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一般的实用人才,而是要培养成为社会的领袖、各界的精英人才。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的进步,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内涵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人才培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的教育可以造就大批的专家,可以造就各界的精英、各界的领袖,可以造就改变社会的精英人才,改变世界的精英人才,但我们的教育一定是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人才,不能培养惟利是图、物质至上、自私自利的“人才”。所以,导师有时候需要一点精神,需要一点自作多情,也需要一点一厢情愿。

由于导师对学生有期待,有责任,所以就多了份牵挂,多了份操劳。也正如此,才会受伤。

由于我自己这几年的懈怠,大多数学生们意识到了自觉和主动的重要性,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也会厚颜地说,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们主动性和自觉性意识越来越强。谁都喜欢“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

谢谢这位老师给我这个思考的机会。

各位导师,在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您是如何解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请赐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084295.html

上一篇:我国动物生态学发展形势喜人
下一篇:师生交流:研究生要相信导师的学术水平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35 彭真明 雷宏江 王从彦 吴斌 周健 李学宽 武夷山 李毅伟 黄永义 苏德辰 王安良 马臻 汪育才 李东风 张立学 刘立 谢平 文克玲 胡世莱 陈万浩 吕喆 张忆文 吴乃成 刘建彬 汪啸 周春雷 李学友 刘钢 张鹏举 姬扬 郭战胜 马军 李斌 neilchau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