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C效应的发现,不管是粒子物理学家还是核物理学奖都是非常意外的。这种意外来自于我们对于其中一些关键的要素的忽略。EMC效应的形状几乎是一样,并且随着核子数的增加,EMC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所以这种效应是一个发生在原子核高能区的现象。很显然,核子数增加,原子核的体积越大。所以对于不同的核子数,EMC效应的原因是一样的,与体积可能有关。
这个普适现象发生在高能,的确很有意思。在原子核中,高能的部分发生在原子核的核子中的夸克。所以一个非常大的可能,就是这个夸克可能从一个核子跃迁到了另一个核子。在原子核中,自由的夸克是能量最高的,因为渐进自由机制。当能量变低的时候,夸克反而会被束缚住。
夸克移动的空间越大,原子核的能量就越低,这和金属中电子的现象很相似。但是情况不同。夸克从一个核子进入另一个核子的时候,中间的能量区更低。
为了解释EMC现象,出现了各种理论,但是都不能让人完全满意。
从原子核中的核子来看,此时的核子和自由的核子就不一样了。这和凝聚态也很相似,固体中的原子和自由的原子很显然差别很大,这个我们是熟悉的。但是原子核中的核子,和自由的核子有差别,但是不算太大,而且不同的原子核还不同。
这确实挺有意思。也就是说EMC现象发生的机制是一样的,但是量上是有区别的。这样一来,当我们讨论低能核物理的时候,也就是核结构,才更让人感觉奇怪,为什么没有出现普适性的行为,反而出现了周期性呢?甚至临近的原子核的性质都差别很大呢?
低能下的时候,更应该出现普适的行为,特别是已经证实低能下,平均场效应非常明显。所以核结构中周期性结构,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7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