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anyuanli 坪安除草,草坪平安。中国园林植保网——有空就去看看。

博文

输液植保中防治病虫害的药剂选择及操作要点浅析

已有 5133 次阅读 2010-6-10 22:26 |个人分类:园林植保|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农药, 输液, 农资, 吊袋, 插瓶

输液植保中防治病虫害的药剂选择及操作要点浅析

郑州张伟兴

 

一、输液植保防治虫害的几个操作要点及优势条件

1、这种方法常被用来对付通常难以防治或高大树木的病虫害。

对于高大树木,因喷药困难,通过输液进行防治可以省工、省药,并能降低对环境、天敌的影响。如造桥虫、舟蛾、麻栎毛虫、柿绵蚧、梧桐龟蜡蚧、松毛虫等。

对于疑难病虫害优势明显。如卷叶蛾、大蓑蛾、椿象、天牛、梨网蝽等多种枝内外害虫数种并发,如枣疯病、桑树萎缩病、黄化病、柑橘黄龙病、泡桐丛枝病、合欢枯萎病等。

防治生理性病害特效。

2、防治中心病株优势明显。

3、非内吸的胃毒剂,输入植物体后,其杀虫范围扩大,具有广谱性作用。如敌百虫不但能够毒杀咀嚼式口器害虫刺蛾,还能起内吸剂作用,可杀灭刺吸式口器害虫柿绵蚧和梨网蝽。

4、对天敌安全性好。

5、对人畜安全。特别是输入剧毒农药时更能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所输入的药剂的初始输液有效浓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因此只要知道药物有效浓度的衰变函数,对于施药提前时期的掌握也能正确控制,也就控制了农药在果树上使用的残留期。

6、对于一些输液速度很快的树种,如苹果树、梨树、杨柳树,用这种方法杀虫,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7、对杀虫时机的要求不苛刻,只要是害虫的危害期,都可输液防治。如介壳虫,通常的防治方法是孵化器防治效果最好,虽然有杀扑磷可以带壳渗透,但使用时仍然有很多局限性。而对于输液植保,即便在介壳虫披上厚厚的硬壳,即便树体高大,仍然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8、和通常喷药植保相比,输液植保的用药量极低,大约为其用药量的1/10甚至更低。

注:能用喷洒方法有效防治的害虫,我们不提倡输液植保。

二、输液植保的工具选择

1、医用吊瓶即可。瓶子、输液线,不同的是,针头太细,可以改造的粗一些,最好呈外细里粗状,插进树体后避免外流。

2、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专用吊袋进行销售。

三、输液位置与打孔

1、输液位置稍低为好,距地面以30公分为宜。

2、打孔:与树干呈45度角,斜向下打入5-10公分,使用手工电钻即可,钻头细度约在3毫米。尽量把里面的碎木屑掏干净。

3、插吊袋或插瓶自然滴注药液。

四、几个注意事项

1、掌握好输液的时间。首先要考虑食用植物的施药安全期,其次要避免在害虫不危害植物的期间输药,如化蛹期、产卵期,并最好在其生命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上输药。

2、要讲究用药的突击量或加强量,使药物输入后,立即在植物体内达到要求的杀虫有效浓度。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陆续输入些药物,这称为巩固量或维持量,目的是维持植物体内药物的杀虫有效浓度,使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防止害虫的功能。

3、按照害虫的性质选择农药与输液方式,然后在通过试验,确定输液杀虫的有效浓度。一般情况下,输液杀虫的有效浓度约在0.015-0.05%之间,浓度过小不能起到杀虫作用甚至培养害虫的抗药性,浓度过大,若在树体内积累过多,则会烧坏植物叶片。

1)对于新陈代谢缓慢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介壳虫类,需用残效期长的高效内吸杀虫剂。这样,使它在缓慢的危害过程中,吸食的农药能在其体内逐步积累,最终达到致死的剂量。

2)对于新陈代谢旺盛、世代交替密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当其主要危害叶片、嫩梢时,可用水溶性或乳剂类胃毒性杀虫剂;当其危害果实、枝及干时,应再加入些内吸性杀虫剂,如敌百虫、乐果等。

3)对于咀嚼式口器害虫,食量一般都大,因此更容易毒杀,如卷叶蛾、舟蛾、造桥虫、食心虫等。当它主要分布在叶片、嫩梢、嫩枝上时,则用水溶性或乳剂类胃毒性杀虫剂;当其分布在枝干果上时,最好加入些内吸性农药。

4)、针对果实害虫输液,时间选择很重要,一般要求傍晚开始输药,避免叶片过多的争夺输入物质,包括防治食心虫。

5)对于非食用的观赏树木,可以使用食用植物禁用的农药。如防治天牛,建议使用久效磷进行防治。防治松材线虫病,建议使用氟乙酰胺进行防治。

五、对于韧皮部病害的防治,药剂选择使得输液植保受阻

对于韧皮部病害的防治,如杨柳树烂皮病(腐烂病),与上面都不相同。因为通过木质部导管所吸收传输的农药经过叶片后我们不能确定有多少能够被传输下来,或者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水解等生理生化反应。事实上,很多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不能被双向传导。

目前,能够在植物的韧皮部被双向传导的杀菌剂极为有限,主要品种为甲霜灵和三乙磷酸铝。但在其防效和使用范围上还不能满足防治植物根病、茎部病害的需要。甲霜灵一经使用就有了抗性的报道。

能够在韧皮部从下往上传导的杀菌剂较多,如有机磷制剂、羟酰替苯胺类、苯并咪唑类、羟基嘧啶类、哌嗪类、吗啉类的许多品种。这类内吸杀菌剂的共同特点是药剂被植物吸收后都是在植物体质外体运转,即从下往上输导,药剂的分布随蒸腾作用,花瓣、果实没有或很少有药剂到达。并且这类药剂在木本植物的移动性很差,只能用于草本植物防治禾谷类病害。

能够在韧皮部向下传导的杀菌剂极为有限,如吡氯灵,虽能向下传导,但不易向顶部传导,而且对哺乳动物有慢性毒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而近年来专家们提出的导向农药,或许在防治韧皮部病害如杨柳树腐烂病方面会有良好效果。如李俊凯等将具有定向传导特性的生长素吲哚丁酸与定向传导的杀菌剂三唑醇进行拼接合成,得到了吲哚丁酸三唑醇酯,试验了在大豆苗上的传导性,发现该化合物能通过韧皮部传导并在大豆的根部积累。把谷氨酸和拌种灵拼接合成后,该化合物具有双向传导的性能,可以在多种植物的韧皮部进行双向传导。

注:本文引用了冯晋臣、李俊凯、徐汉虹等专家教授的文献,本文作者在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53-334193.html

上一篇:引发农药使用的革命——输液植保
下一篇:2010年度中国“草甘膦”的是是非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