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站地铁和过街桥如何方便携带行李的旅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8月24日发布
北京站是1959年十大建筑之一,距今已经67年了,北京站的运量一再翻番,北京地铁站距今也63年了,许多地方需要改造升级,否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旅客的需求。北京站前的过街天桥更是处于经常“维修”,而无实质性改进。
8月22日午间我们由沈阳北乘坐D6于17:23抵达北京站,在出口处,带着两三件行李的我们,无法就近在东南口下地铁(只出不进)。只能经过街桥到马路对面的东北口地铁口下地铁。然而在过街桥却既无自动梯,也无升降电梯,只能自已提着行李上下过街桥。不过地铁并无自动梯,还需要自己拎着行李下站。对于年轻旅客问题还不打,对于年龄偏大和身体欠佳的旅客问题就大了,记得几年前,杜先生带着行李出站,差点在这里犯病了。
有人问为何不乘坐出租汽车呢?我们19日一早在高峰到来前是乘坐出租车由天通苑到北京站的,但22日17:40这时是高峰期,乘坐出租车并非明智之举。我们乘坐2号地铁线到安定门,转乘301公交车就可到天通苑家门口。
多年来,北京市的地铁及其配套工程侧重于新线建设,忽略旧有线路和配套工程的加快改建,希望市政府能够及早解决携带行李出入北京站的旅客困难,一般领导干部是没有这个体会的,这可是造福老百姓的大问题。具体来说,笔者斗胆建议:
第一,同时开放临近北京站每侧的进出口;
第二,建设或完善北京站两侧过街天桥的升降电梯;
第三,创造条件建设北京站两侧过街天桥的自动梯;
第四,建设进出地铁的上下自动电梯。
******************88
首都让人寒心的第一桥--北京火车站前过街天桥
(2011-10-28 10:12:34)
标签: | 分类:实事评论 |
首都让人寒心的第一桥--北京火车站前过街天桥
今年10月10日,我陪同母亲会哈尔滨,此前知道站前的天桥上有滚梯,所以没有太担心虽然年迈,但依然可以行走自如的母亲。不成想来到站前天桥才发现,因故障维修,滚梯关闭了,我和老母只能望桥兴叹,不知所错。
期间看到许多老人、妇人带孩子上桥,都是步履蹒跚,行动艰难。这就是北京首都的第一车站,这个高铁飞速发展、后奥运的北京,它的火车站前交通、服务设施还停留在80-90年代,甚至还不如。
母亲因为北京火车站行走不便的劳累,又加上火车内空气不流通,终于引发心脏病,如果不是紧急救助,也许现在已名归黄泉。10月22日,时隔12天后,我从母亲紧急入住的北戴河医院回京,又坐了动车返回北京站,天桥滚梯依然没有修好。我一个人提着大箱子,又一次爬行过天桥,我怀疑北京站前天桥的滚梯技术比中国动车的技术、火箭的技术还高、精、尖,一部滚梯的故障12天(可能天数更多)还修不好,这真是中国首都的耻辱。
为了经济利益、社会发展,中国铁路运输近年以超音速的速度发展,赢得世界瞩目,然而在高铁发达的同时,相关配套的服务却显得异常缺失。作为首都北京的第一火车站,只有乘地铁可以直达车站广场,而坐地铁也要走楼梯,对于携带行李的人有多不方便? 更可恶的是,站前广场被完全封闭,必须要经过天桥才可进入广场,而天桥滚梯常年故障不断。我理解北京站出入人多,但是这不是理由。
谁家没有父母,谁家不曾携妇将雏,而我们首都的市政管理者们(特别是站前路段),都是铁石心肠,乘客行人都当成了钢筋铁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运动健将,12天修不好一座滚梯(可能时间更长了),是逃避责任,还是惩罚乘客?乘客何罪之有?高铁发展,多方盈利,谁来考虑乘客的方便和利益。
现在举国上下提倡和谐社会建设,区区北京连一个天桥的滚梯都不能保证正常运营,何配北京之名,可耻!可恶!可怜!
北京火车站对于大部分国内各地来京的乘客是第一站,是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北京站的管理,是北京市政管理能力的缩影,希望在光鲜的城市背面,北京作为首都能够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不要让人们在抵达和离开北京时都带着怨恨和寒心的感觉。
作为生活在北京多年的我,我为这座城市在管理上的冷漠感到深深的遗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68b870102dtla.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