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还原北京一个真实的“7.20”

已有 5480 次阅读 2016-7-22 07:19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还原北京一个真实的“7.2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7月22日发布

林子大了什么鸟声都有,中国网民数以亿计,什么网民声音都有,这些都不奇怪。奇怪的是某些媒体和记者经常打着“网民认为”的旗号,兜售自己偏好的虚假或不实信息,误导读者和观众,例如“北京全城变成积水潭”之类。

笔者再北京,亲历2012年的“7.21”和2016年的“7.20”,两者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7.20”。在一个什么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并有可能被疯传的新媒体时代,不要人云亦云,你传我传大家传,传了那些不实新闻,何苦呢!

********************88

北京降雨超55小时史上最大京津冀还有大到暴雨(图)

20160722 02:28
来源:京华时报

此外,720本市多站24小时降水超历史极值,在全市20个国家级站点中,单站24小时降雨量超历史极值的站点有9个,分别是观象台、霞云岭、大兴、房山、丰台、石景山、海淀、朝阳和斋堂。

昨天,东五环外老君堂中路,3名行人雨中蹚水前行。京华时报记者张斌摄

原标题:9观测站24小时雨量史上最大

昨天下午,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获悉,受黄淮气旋北上影响,20日本市出现大暴雨、部分地区达特大暴雨。气象专家评估总结,本轮降水雨势相对平缓,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总量大”“范围广,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多年来罕见,降雨总量超过“7·21”特大暴雨。

门头沟出现最大降雨

数据显示,191时至218时,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其中最大降雨出现在门头沟东山村453.7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昌平花塔,198时至9时降雨56.8毫米

此外,720日本市多站24小时降水超历史极值,在全市20个国家级站点中,单站24小时降雨量超历史极值的站点有9个,分别是观象台、霞云岭、大兴、房山、丰台、石景山、海淀、朝阳和斋堂。

相对2012“7·21”特大暴雨,本次过程持续时间长,超过55小时(“7·21”持续近20小时);雨势平稳,小时雨强显著弱于“7·21”(100.3毫米/小时),最大单点降水量小于“7·21”541毫米(房山河北镇,水文站)。本次过程全市平均降雨和城区平均降雨均高于“7·21”(170毫米215毫米)

采用精细化预报预警

中国气象局1911时专门针对此次过程将级响应提升为级,专门启动风云二号F星加密观测。19745分,北京市气象局启动暴雨级应急响应,1630分将级应急响应升级为级,201130分进一步将应急响应级别升为级,并加强与在京和周边气象部门降雨天气过程的天气联防和会商研判。

针对此次降雨天气过程,北京市气象局通过电台、电视台、公交地铁移动终端、户外显示屏、短信、APP、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分时段、分区域、分强度地发布精细化预报预警。

降雨前,1817时,北京气象台通过电视台、电台、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提示公众未来两天有明显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需做好防范。

降雨开始后,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和分析天气形势演变,及时预警。两次升级暴雨预警信号,及时发布分区暴雨预警信号”“大风预警信号,并联合国土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京津冀还有大到暴雨

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表示,一般在7月下旬,我国雨带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华北雨季便形成。而整个华北雨季的降雨通常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一时段内,俗称七下八上主汛期。预计7月下旬,本市多冷空气活动,受其影响,多降雨天气;北京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27左右(常年26.5);山区平均气温为24左右(常年23.5)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布和朝鲁接受采访时称,根据最新海洋和大气监测结果、数值模式结果、统计模型结果,21日至29日,华北降水偏多,但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北京地区降水22日减弱或停止,25日前后,京津冀地区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局地可能出现大到暴雨。

气象专家提示,山区及浅山区应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诱发的山洪、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加强主汛期暴雨、雷电、强对流天气等灾害的防范;加强对中小河流、水库、尾矿库的巡查及排险和加固,以及旅游景区和建筑工地的隐患点排查;及时清沟理墒,保障排水通畅避免引发涝害。

京华时报记者贾婷

http://news.ifeng.com/a/20160722/49507208_0.shtml

北京房山“7·21”暴雨四年考:不见洪水泛滥(图)

20160722 02:24
来源:新京报

2012725,房山区北车营村,“7·21”暴雨后,被洪水冲过的街道一片狼藉。

2012年7月25日,房山区三岔村,78岁的杨奶奶站在被泥石流冲毁的院子内。“7·21”中,泥石流带着巨石将杨奶奶家院子及7间房子冲毁。

2016年7月21日,82岁的杨奶奶站在当年被泥石流冲毁的院子内,院内的巨石已被清理,长满了野草。她的新家建在了不远处的高地上。

2012年8月,房山区大石窝镇,“云集仙客农家乐”的橡胶水坝将南泉河河水拦住。

2016年7月21日,河道内的农家乐已拆除,曾经将南泉河河水拦住的橡胶水坝也已不在。

2012年7月25日,房山区北车营村,“7·21”暴雨后,被洪水冲过的街道一片狼藉。

2016年7月21日,房山区北车营村,暴雨退去,街道很快恢复干爽。

原标题:房山“7·21”暴雨四年考

721零点已过,房山北车营村仍飘着小雨,四周漆黑一片,路灯映得柏油路泛着白光,路面没有淤泥。

四年前,同一天,位于两山沟谷间的村子乃至整个北京,迎来了几乎同样体量的一场暴雨。

北京市气象台191时至2022时降水量显示,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超过“7·21”暴雨的平均降雨量。

不同的是,北车营村在两日最强降雨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人员死亡、房屋塌方,甚至连一辆车也没有淹水

有村民认为,这得益于四年前的那场暴雨。大雨过后,村里开始拓宽河道,整治山林,不见洪水泛滥。有防汛队员坚信现在的南泉河,再来两个‘7·21’也没问题。

新京报记者21日回访了四年前房山区多个受灾严重的村镇,四年前的灾难景象不再重现,村镇在暴雨过后迅速归于平静,他们都抵受住了这场暴雨的考验。

恐惧带来改变

北车营村村民李淑琴,年近七十,昨天下午,持续的暴雨泡软了她家门前枣树下的泥土,四年前枣树被洪水拦腰淹没。

当时我站在高处,住对门的是一个80岁的老太太,洪水快要漫过她身子时,她爬着梯子,登上了村南边两三米高的水泥坡。

李淑琴伸手摘下一颗枣子递给记者,也许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

死里逃生的经验,让李淑琴对暴雨感到恐惧。今年知道暴雨即将来临的消息后,19日一整天,她就没待在北车营村的家,我住良乡亲戚家去了,怕。

刘婷(化名)住在村东口的河沟北侧,“7·21”的时候,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洪水,淹废了她家的车。

今年719日早上,房山区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时,她已坐不住。

她将家里的存折、户口本、简单换洗的衣服,分装到几个背包里,水一淹起来,马上就往山上跑,包里还装着馅饼呢。

村民田秀蓉现在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三四天前,田秀蓉就提醒儿子、儿媳,晚上睡觉要注意外边动静,把重要东西都收拾好放在身边,一有情况,就准备跑。

与村民的恐惧相比,村委会的干部从容许多,汛期,每天都会监控汛情。从718日起,书记徐军亮每天夜里都会留在村委会值班,21日零点三十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解除后,他仍待在办公室,不敢怠慢。

徐军亮指着村委会门口一台大铲车说,铲车随时待命,真发生灾情,它可以在洪水中抢险救灾。四年前,就是这台铲车立功,将一对困在洪水中的夫妻救出。

村委会另一干部告诉记者,村子里有14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除了铲车,党员、村民代表实行包户制度,每名党员、村民代表负责联系10-15户村民,第一时间传递汛情。

假如暴雨再次降临

2012721,房山区大石窝镇后石门村一度陷入了绝境。

穿村而过的南泉河发了洪水,村民王燕生在激流中死命抱住一根电线杆,在水中飘摇了一夜,等待救援。

泄洪,本是常年无水的南泉河最重要的功能,但在洪水来临前,这条河已经背负了多重本不该有的负担。

上游,一座在建的桥梁工程将河道堵塞;中游,农家乐拦坝截水,筑池养鱼;在后石门村的下游,人为更改河道,侵占河堤。顺流而下的洪水被重重阻碍抬高,再次泄下时,后石门村经历了一场噩梦。

昨日,回忆起四年前的场景,村民王宏法仍历历在目。他的家在南泉河西侧百余米远的石水路边。

“7·21”的下午,石水路成了一条大河。

路上层层上涨的洪水冲开了大门,院子里1.2吨重的捷达车也漂了起来,在水中打了转,一家三口人围坐在高出院子近一米的主屋里紧张了一夜。

年迈的老母亲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所幸水位没有没过最高一层台阶,大水退去后,随之而来的红色黏土淤积了一尺多高,6个朋友帮忙铲了四五天才清理完毕。

这次,连下两天的暴雨,总雨量超过了“7·21”,但并未让后石门村再次变成泽国。

清理河道,是我们从“7·21”得来的血的教训。后石门村村委会主任王文广说,此前,常年干涸的河床,被村民填成了耕地,还种上了树林,河道被挤成了10来米宽的水沟。当洪水到来,极易被树枝等杂物淤塞,水流只能涌进村内。

去年3月前后开始的河道改造工程,将原本10宽的河道拓宽到了40,并下挖了两米深,两边的河岸,由铁网包裹着的石块垒砌,原本占据着河道的耕地和树林不见了踪影。

现在的南泉河,再来两个“7·21”也没问题。村里的防汛队员王凤路告诉记者。

王宏法曾是村委委员,今年5月刚刚卸任,他的印象中,南泉河被设计改造成一条五星级河道,河两边会有柏油路,绿化也会跟上。目前,改造还在进行中。

南泉河没问题了,村西边的大西沟成了汛期后石门村的一大隐患,这条自然形成的泄洪沟依西山而下,穿过村子里的低洼地带,沟两边就是村道和屋宅。

“7·21”暴雨后,为了阻拦汛期的大水,村里在沿沟往上约5里路地方,筑上了一道水坝。刚刚过去的几天暴雨,这道由土石砌成的水坝已经开始漏水,这也是王文广最担心的地方,万一溃坝,村西部的百十户村民很可能将再遭遇一次‘7·21’

四年间的变化

那会儿冲下来的都是泥水。再次经历暴雨过后,21日下午,北车营村路面上并没有看见堆积的淤泥。

青龙湖镇一位官员回忆,四年前,洪水差点冲垮北车营村,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山体出现了问题。

靠山吃山,多年来北车营村西侧的山常年被盗采,山体生态被严重破坏,暴雨发生后,雨水冲刷带着泥沙冲向谷沟的村庄,造成严重破坏。

自从‘7·21’过后,无论是否有手续,我们都让采石采矿的关停了,你现在看到河沟里的水,都没有带着泥沙的。

而在这四年间,房山区一些村镇的防汛预警管理也在变化。

今年719日晚,暴雨已经下了一整天,后石门村60岁的丁瑞娥坐立难安。

当天晚上她一眼未合,坐一会儿,躺一会儿,再跑出去看看水淹到哪了。丁瑞娥盘算着,如果洪水再爬上院门,就准备用“7·21”后修房子剩下的沙子,筑成一道门槛,铺上塑料纸挡水。

如果还不行,我们就跑去村小学避险。这也是“7·21”暴雨留下的经验。

20135月起的3年任期,王宏法是后石门村的村委委员之一,谈到每年夏天的防汛,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7·21’的教训之后,再遇暴雨,没人敢放松警惕。

虽然早在2004年,村子里就进行过险户排查,但在此前,防汛的方案和措施并不十分完备。“7·21”暴雨后,全村的48家险户被包户到人,由村委的10余名工作人员负责。

每到汛期下雨时,包户的工作人员便会前往险户家中提醒排查,之前仅仅是笼统地扫一遍有时候家里没人,可能就过了,但我们当时的要求是,村委工作人员必须要见到人。

村民们自身的警惕性也有所提高,之前一些上年纪的老人,根本劝不走,不觉得会有什么事,“7·21”过后,基本不用多费口舌,家里可能有危险的村民自己就会前往设在村小学的临时避险点。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村里成立了专门的防汛队。这支队伍由12名青壮年组成,19日上午十点多,大喇叭通知了暴雨雨情后,队员王凤路就赶去了自己分包的四户人家排查。

一直到20日晚上,12名防汛队员都在雨中巡查,除了回家吃口饭,轮流在大队歇上一两个小时,根本没休息过。

他的预警坐标明确:险户们门前的大西沟有一米深、两三米宽,沟渠在20日下午被大水灌满,如果漫上渠边,有15了,这些险户就必须得撤了。

在下庄村河道东侧,原本是一个叫做小河人家的农家院。尽管在四年前“7·21”暴雨中被淹后,一直停业,但因占用河道、影响泄洪,根据“7·21”洪水评估结果,20153月,房山水利部门决定在拓宽河道时将其拆除。

但在北车营村,一些针对抗洪救灾的工程,因与村民达不成协议,一直搁置。

一条东西走向的排水沟穿过北车营村,“7·21”之后,当地曾想拓宽河沟,但河沟南侧一旦拓宽,原有的房屋就必须拆迁,目前河沟东侧无人居住的地方,则扩宽了十多米。

河沟不扩宽,再来一次‘7·21’的暴雨,未必扛得住。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无法带走的忧虑

尽管北京市气象局20日表示,这次暴雨的雨强没有“7·21”那么大。

一些村民仍为暴雨忧虑。

今年的雨小多了,四年前雨漫到这呢,所有的东西都被冲走了。北车营村村民张淑霞放下烧饼,边说边指着四年前洪水在墙上留下的印记。

张淑霞老两口,以烙烧饼维持生计,仍住在尚未重修的房子里。“7·21”事件让张淑霞心有余悸,时刻关注雨势,她早上3时起来烙烧饼,五点开始营业,早上烙一会儿,只要一看见雨下大,就赶紧收拾,准备随时逃命

四年前,张淑霞为儿子准备的婚房在洪水的冲刷中化为废房。现在重建仍无着落,她的儿子在外租房,因为没有房子至今未婚,张淑霞两口子在杂乱的房屋中隔了块板房居住。

在北车营村向东两公里,有一处当年为了应对暴雨灾害修建的临时避难板房

漆白的塑料墙身、蓝色的吊顶,三十几排简易的活动板房落在山间空地上。

这里仍稀疏地住着二十几户人家。大部分住户都是北车营村的村民,从四年前那场暴雨之后,就一直住在这片几乎被隔离的区域。

65岁的田秀蓉在晾着衣服,下暴雨之后,北车营村安置点的水房里抽上来的水发黄、发黑。最近水太脏了,洗衣服都洗不干净,也没人来帮我们解决一下问题,田秀蓉说。

四年前那场暴雨之后,田秀蓉一家8口人就一直住在这儿。

自从那场暴雨之后,田秀蓉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三四天前,田秀蓉就提醒儿子、儿媳,晚上睡觉要注意外边儿动静,把重要东西都收拾好放在身边,一有情况,就准备跑。

说起四年前那场洪灾,田秀蓉仍是心有余悸。当时水已经快漫到我胸口了,我儿子背着我八十几岁的婆婆,媳妇托着只有2岁的孙子,从后窗户爬出去才跑掉,家里什么贵重的东西都不剩了

多位住在板房的村民和田秀蓉一样,经历过四年前那场暴雨灾难后,在雨夜总是睡不着。心里担心两三天了,好在今天(21日)雨停了

佟俊英说,水漫过腰时,赶紧拿起手机、充电器、几件换洗衣裳、少许现金还有家里的相片儿,装进包里就跑。

住在北车营村安置房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四年前那场暴雨毁了自家的房子,没有积蓄,没有去处,在这一住就是四年。

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摊开手坐在自家安置房的路边。他也是北车营村的村民,暴雨之后,家就停电了,八十多岁耳聋的老父亲,已经在黑漆漆的屋里待了两天。

暴雨将北车营村这片安置房区域洗刷了一遍,主路中央并没什么垃圾或者杂物。然而,空气中混杂着一股腥臭味。

这里的住户告诉记者,由于厕所实在太脏,没有人处理,二十几户人家基本都是露天解决

安置房第20排的几户人家相继有人出来,这个问题向村里反映多次,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这儿就像被隔离了,没有人管。一位村民说。

比起2公里之外的北车营村,这里更像是一个临时避难所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调查组记者吴振鹏赵力周佳琪实习生程程施锦珍

摄影/新京报记者大路

http://news.ifeng.com/a/20160722/49507022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92116.html

上一篇:媒体造谣“北京全城变积水潭”该当何责?
下一篇:云飞村老街的百年水井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happylittlejo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