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查处学术不端劣行需要动真格!

已有 2491 次阅读 2016-1-28 17:19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查处学术不端劣行需要动真格!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1月28日发布

 

刚刚看到今天山东大学公布

   关于撤销陈振硕士学位及取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决定

陈振,男。20099月起在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攻读档案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5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刘旭光教授。

经历史文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认定陈振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构成学位论文作假。

根据《山东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五条、第六条和《山东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经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批通过,决定撤销陈振的硕士学位,取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山东大学

2016128

 

这一决定总算是动了真格,尤其是对学术不端研究生的导师开刀,承担“领导责任”。其实这类论文作假现象并不少见,不光是某些硕士生,而且还有博士研究生,不光博士学位论文获得通过,而且居然还堂而皇之地公开出版宣扬,令人惊讶,更有甚者还不收敛,继续“作案”。

我很欣赏下面这段说明:“125日下午,山东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振涉嫌硕士学位论文作假的情况说明》。该说明称,涉嫌学位论文作假的,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将对相关人员及导师进行严肃处理,对已获学位者撤销其所获学位,绝不姑息。

涉嫌学位论文作假的,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将对相关人员及导师进行严肃处理,对已获学位者撤销其所获学位,绝不姑息。不知道,其他院校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有,那是要兑现的噢!让我们拭目以待。

************************

985高校论文作假:学生学位和导师资格双双被取消

20160128 15:48
来源:山东大学官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假又有新进展。12815:32,山东大学官方微博于发布微博称,涉事学生的硕士学位被取消,导师被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以下是决定全文:关于撤销陈振硕士学位及取消刘旭光研究

安徽大学刘俊玲论文摘要

山东大学陈振论文摘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假事件又有新进展。

12815:32,山东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微博称,涉事学生的硕士学位被取消,导师被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以下是山东大学发布的决定全文:

关于撤销陈振硕士学位及取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决定

陈振,男。20099月起在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攻读档案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5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刘旭光教授。

经历史文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认定陈振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构成学位论文作假。

根据《山东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五条、第六条和《山东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经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批通过,决定撤销陈振的硕士学位,取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山东大学

2016128

据澎湃新闻124报道,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完成于20134月)与完成于20124月的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刘俊玲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高度相似,连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甚至致谢语都到了近乎一字不差的程度。

125下午,山东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振涉嫌硕士学位论文作假的情况说明》。该说明称,涉嫌学位论文作假的,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将对相关人员及导师进行严肃处理,对已获学位者撤销其所获学位,绝不姑息。

 

http://news.ifeng.com/a/20160128/47274585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53076.html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的科学网管理不能被动应付“黑袭”
下一篇:扬州廋西湖路和盐埠路口的仿古城墙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6 许培扬 姬扬 王洪吉 李兆良 gaoshannankai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