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任东来教授发表的论著文目录(1981-2012)

已有 5967 次阅读 2013-5-6 06:35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任东来教授, 发表的论著文目录, (1981-2012)

任东来教授发表的论著文目录(1981-2012

 

受权发布《任老师的学术人生》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356发布

 

这里受权发布的是图文并茂的《任老师的学术人生》中的集辑的论著目录,是由任东来的夫人吴耘老师委托王娟娟博士生传来的,谢谢惠赐。

任东来教授论著、文章目录(1981-2012)

一、著作

 

(一).专著(含合著)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参与撰写第8-10章),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任东来著:《争吵不休的伙伴——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任东来等著:《当代美国——一个超级大国的成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永祥主编:《布什与中国》(撰写第3章、附录2和校对附录3,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黄安年、任东来、杨玉圣主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任东来著:《政治世界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任东来著:《小视角下的大历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任东来、胡晓进等著:《在宪政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任东来、胡晓进、江振春、颜廷等著:《最有权势的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陈晓律、任东来等编著:《世界历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译著(含合译、译校)

 

[美]罗伯特舒尔茨辛格著:《外交博士基辛格》,任东来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英]安德鲁甘布尔著:《政治和命运》,胡晓进等译,任东来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著:《美国最高法院》,任东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戴维奥布赖恩著:《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胡晓进译,任东来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马克图什内特著:《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胡晓进译,任东来、任裕海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杰弗里罗森著:《最民主的部门——美国最高法院的贡献》,胡晓进译,任东来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电子音像

 

任东来、陈伟、白雪峰撰稿:《美国宪政历程》,阿柯、晟焕播音,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2012年。

 

 

 

 

 

 

 

 

 

 

 

 

 

 

 

 

 

 

 

 

 

 

 

二、学术性文章

 

东来:《对1812年美英战争起因的探讨》,《世界历史》1981年第5期;

 

任东来:《重复出版 劳民伤财》,《读书》1983年第12期;

 

任东来:《罗斯福与雅尔塔协定》,《世界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5期;

 

陈其广、任东来:《社会科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要准确、适量、注重社会效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第3期;

 

任东来:《美国对华“租借”援助与美蒋矛盾(1942—1944)》,《历史教学》1985年第12期;

 

任东来:《汉密尔顿——美国早期杰出的政治家》,《人物》1986年第1期;

 

东来:《“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沪召开》,《历史教学》1986年第5期;

 

任东来:《1979年以来中美关系史研究述评》,《历史教学》1986年第12期;

 

东来:《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导论>》,《读书》1988年第1期;

 

任东来:《评美国对华军事“租借”援助(1941-1946)》,载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2辑),重庆出版社1988年;

 

阿瑟N.杨格、任东来、李安山:《1941-1945年外国对中国的援助》,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迈克尔沙勒、熊京民、任东来和王冠华:《柯乐布、戴维斯与1949-1950年中美冲突的“不可避免”性:新近公开的文件及评价》,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沃伦J.科恩、任东来:《美国的中美关系史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十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任东来:《试论一九四六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

 

任东来:《英美两党制的比较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0年第3期;

 

任东来:《现代化理论评介》,《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0年第6期;

 

任东来:《围绕美国贷款展开的中美外交(1939-1940)》,《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任东来:《美国外交史教学研究参考文献综述》(上、下),《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0年第5期、第6期;

 

 

任东来:《美国为什么会在中国失败?——评<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6期;

 

罗伯特H.弗雷尔、任东来、吴耘,《杜鲁门的历史地位》,《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0年第9期;

 

任东来:《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放弃(1942—1943)》,《美国研究》1991年第1期;

 

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上、下),《兰州学刊》1991年1期、2期;

 

罗伯特舒尔茨辛格、吴耘、任东来:《略论基辛格的外交》,《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3期;

 

任东来:《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与“霸权稳定论”——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年第6期;

 

戴维S.帕特森、任东来:《美国国务院外交史编辑室及其工作》,《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8期;

 

伯恩德格雷纳、孙庆、任东来:《古巴导弹危机的再思考——采访谢尔吉米高扬》,《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12期;

 

任东来:《国民党政府争取美援的外交与皖南事变》,《安徽史学》1992年第1期;

 

任东来:《美国、中国与1955年万隆会议》,载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编:《“二十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现代出版社1992年;

 

任东来:《中美“桐油贷款”外交始末》,《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任东来:《漫谈诺贝尔和平奖》,《国际展望》1994年第1期;

 

任东来:《诺贝尔和平奖宣布仪式亲历记》,《科技文萃》1994年第1期;

 

任东来:《美国总统图书馆散记》,《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3期;

 

任东来:《中美两国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由来》,《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第4期;

 

任东来:《冷战后东亚地区集体安全体制初探》,《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第6期;

 

任东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亲历记》,《国际展望》1994年第8期;

 

任东来:《1940年蒋介石拟向美国出租台湾、海南的文件与说明》,《民国档案》1995年第1期;

 

任东来:《被遗忘的危机——1944年中美两国在谈判贷款和在华美军开支问题上的争吵》,《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任东来:《美国国家档案馆研究记》,《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4期;

 

 

东来:《后来居下》,《读书》1995年第5期;

 

任东来:《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6期;

 

任东来:《杰弗逊故居散记》,《美国大观》1995年第6期;

 

东来:《“女权”与新闻》,《读书》1995年第9期;

 

任东来:《“肯定性行动”与美国政治》,《太平洋学报》1996年第1期;

 

任东来:《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

 

任东来:《凯南的遏制思想与美国的遏制战略——张小明<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读后》,《美国研究》1996年第3期;

 

任东来:《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5期;

 

任东来:《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载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任东来:《作为冷战历史的战后美国外交——略评<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历史》1996年第6期;

 

任东来:《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定时炸弹——从美国加州大学废除“照顾措施”谈起》,《国际展望》1996年第6期;

 

东来:《Ethnicity(族性)——从国内政治到国际政治》,《读书》1996年第8期;

 

任东来:《美国与1944年美苏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

 

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与中美桐油、滇锡贷款》,《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

 

任东来:《自决原则在历史上的实践及其含义的演变》,《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3期;

 

任东来:《通向中美抗日同盟》,载仝晰纲《史学研究新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张振江、东来:《谨防傲慢》,《读书》1997年第3期;

 

东来:《“黑人”还是非洲裔美国人?》,《读书》1997年第4期;

 

任东来:《朱瀛泉<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任东来:《7月1日,全世界只有香港》,《华人时刊》1997年11期;

 

东来:《从遏制到合作》,《读书》1997年12期;

 

任东来:《从好奇到关心,从不太了解到真诚欢迎——港人大“炒”驻港部队》,《华人时刊》1997年13期;

 

 

东来:《由富到强——大国的成长之路》,《世界知识》1998年第18期;

 

东来:《探索东亚的国际关系》,《世界知识》1998年第22期;

 

任东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制理论》,《欧洲》1999年第2期;

 

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一位被遗忘的外交家》,《读书》1999年第12期;

 

任东来:《在学术批评中确立学术规范》,《学术界》2000年第3期;

 

任东来:《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收入黄安年、任东来、杨玉圣主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张振江、任东来:《冷战后审视欧洲统一的新视角——评介古索<20世纪的欧洲统一:阅读精粹>》,《欧洲》2000年第3期;

 

任东来:《从“两大阵营”理论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看法和政策的演变》,《太平洋学报》2000年第4期;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6期;

 

东来:《新版美国历史学会<历史著述指南>介绍》,《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

 

东来:《自决权的三种形式》,《读书》2000年第7期;

 

任东来:《从“《读书》奖”事件看理性的重要性》,《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9期,收入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任东来:《除去总统神秘的光环——美国记者伍德沃德及其新著》,《世界知识》2000年第14期;

 

任东来:《美国宪政史上的“麦考洛诉马里兰州”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第1期;

 

任东来:《美国早期宪政史上的联邦法令废止权》,《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

 

任东来:《学术批评为何不署本名》,《学术界》2001年第2期;

 

东来:《研究美国对外关系的钥匙——<美国对外关系大全>简介》,《世界历史》2001年第2期;

 

任东来:《作为冷战历史的战后外交——略评<战后美国外交史>》,载七刊史学图书评论联合工作小组编:《史学新书评 1996-1997》,社科文献2001年;

 

任东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中的台湾问题》,载阎学通、孙雪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欧洲》2001年第3期;

 

任东来:《全球历史观——谁影响谁》,《学术界》2001年第3期;

 

 

任东来:《从城市化到都市区化——评王旭的<美国城市史>》,《美国研究》2001年第4期;

 

任东来:《也谈核心期刊、专家审稿及其他》,《学术界》2001年第4期;

 

任东来、杨玉圣:《切实重视翻译质量》,《世界历史》2001年第5期;

 

东来:《了解美国——读者的常识理性和学者的“科学结论”》,《博览群书》2001年第8期;

 

任东来、墨儒思、孔博:《摸着石头过河——中美学者谈中美关系》,《世界知识》2001年第8期;

 

Ren Donglai ,“A Response toAndrew A. Latham: From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Geopolitical Imagination to aContemporary American Geopolitical Strategy” , Asian Affairs , Vol. 28, No. 3 (Fall,2001);

 

任东来:《关于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世界知识》2001年第11期;

 

任东来:《脆弱而有韧性——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世界知识》2001年第12期;

 

任东来:《让学术界瞩目<学术界>》,《学术界》2002年第1期;

 

东来:《自吹自擂与学者的职业道德》,《博览群书》2002年第1期;

 

任东来:《美国最高法院刍议》,《美国研究》2002年第2期;

 

任东来:《探求中美关系的历史谜底——评陶文钊主编的<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任东来:《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传统》,《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

 

东来:《纪念一项延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学术事业》,《读书》2002年第4期;

 

任东来:《美国乔治布什总统访问南京大学记略》,载高澎主编:《永恒的魅力——校友回忆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东来:《历史学家的责任和重大历史题材的写作》,《学术界》2002年第5期;

 

任东来:《学术期刊的注释标准——兼谈非学术因素对学术的干预》,《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9期;

 

任东来:《学术注释规范与国家权力——再与周祥森先生讨论》,《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9期;

 

任东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注释规范?》,《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9期;

 

任东来:《一份特别的贺礼<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序》,《博览群书》2002年第10期;

 

任东来:《核心期刊无可奈何的功能误用》,《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11期;

 

任东来:《核心期刊幼稚病》,《出版广角》2002年第12期;

 

 

任东来:《吹响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胡晓进、任东来:《探索美国对外关系的宪政源泉——读路易斯亨金的<对外事务与美国宪法>》,《美国研究》2003年第1期;

 

任东来:《1941-1949年美国在中国的军事机构及其沿革》,《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

 

任东来:《美国对台湾地位问题的立场——也谈“认识到”和“承认”》,《开放时代》2003年第1期;

 

东来:《寻求画中的真历史》,《博览群书》2003年第2期;

 

胡晓进、任东来:《保守理念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1889-1937年的联邦最高法院为中心》,《美国研究》2003年第2期;

 

任东来:《国际政治术语的误区》,《看世界》2003年第2期;

 

任东来:《从负责任的公民到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美国研究》2003年第3期;

 

任东来:《白银外交和币制改革:绝处逢生的“双赢”游戏》,《开放时代》2003年第3期;

 

黄安年、任东来、杨玉圣:《尊重学术  敬重学者——写在<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面世之际》,《学术界》2003年第3期;

 

东来:《对社群概念的进一步讨论——与许纪霖先生对话》,《开放时代》2003年第3期;

 

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后记——记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学术界》2003年第4期;

 

任东来:《漫谈美国的宪法与宪政》,《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4期;

 

任东来:《〈政治和命运>中译本絮语〉,《博览群书》2003年第6期;

 

任东来:《有那么一点儿科学,又不那么科学的科学》,《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7期;

 

胡晓进、任东来:《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对外事务权之争》,载孙哲主编:《美国国会研究II》,2003年;

 

任东来:《一部书 四分只一个世纪 三代人》,《史学月刊》2003年第9期;

 

李学勤、王义遒、任东来:《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科技文萃》2003

 

年第10期;

 

东来:《凭什么独立的法官比民选政客更有权威》,《读书》2003年第10期;

 

任东来:《帝王总统小布什》,《领导文萃》2003年第11期;

 

任东来:《想象“西方”》,《南风窗》2003年第12期;

 

陈伟、任东来:《吉迪恩:一位改写美国司法制度的小人物》,《法学家茶座》(第4辑),2003年;

 

塞缪尔皮尔逊、任东来:《18世纪虔敬主义和理性主义对美国思想形成的影响》,《美国研究》2004年第1期;

 

任东来:《裹小脚、隆乳术和多元文化》,《东西南北》2004年第2期;

 

任东来:《国际问题研究论文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形式》,《国际观察》2004年第2期;  

 

任东来:《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的讨论》,《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4期,后收入满运龙、陈勇、杨玉圣编:《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任东来:《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领导文萃》2004年第4期;

 

任东来:《卡扎菲——革命者的急转弯》,《领导文萃》2004年第4期;

 

任东来:《新闻自由与个人名誉的艰难平衡——关于美国媒体的诽谤诉讼》,《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塞缪尔皮尔逊、刘华、任东来:《美国宪政的主要思想渊源》,《人大法律评论》2004年第6辑;

 

任东来:《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学习月刊》2004年第10期;

 

任东来:《克林顿的政治人生与性格缺陷》,《领导文萃》2004年第11期;

 

任东来:《美国宪法的形成——一个历史的考察》,《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

 

任东来:《公有制与英国工党的沉浮》,《博览群书》2004年第12期;

 

任东来:《裹小脚与隆乳术》,《散文百家(杂文)》2004年第20期;

 

任东来:《美国公民:不太热衷"选总统"?》,《南风窗》2004年第22期;

 

任东来:《学术批评与学术界人际关系网络——以苗怀明与吕小蓬的“抄袭案”争议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期;

 

储昭根、任东来:《美欧分歧与“适应霸权”——罗伯特卡根<天堂与实力:新世界秩序中的美国与欧洲>评介》,《美国研究》2005年第2期;

 

刘慧英、任东来:《能动还是克制:一场尚无结果的美国司法辩论——评<司法能动主义>》,《美国研究》2005年第4期;

 

任东来:《美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道》,《博览群书》2005年第4期;

 

东 来:《宪法应该神圣,但更应该实用和好用》,《法学家茶座》(第8辑),2005年;

 

任东来:《当代西方研究:宪政制度与当代美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胡晓进、任东来:《联邦最高法院与现代美国公司的成长》,《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威廉安德森、任东来:《美国政府监管程序的宪法基础》,《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胡晓进、任东来:《宪法与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社会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当代西方研究”专栏评介》,南开学报2005年第5期;

 

任东来:《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任东来:《一本民众的经典<美国最高法院>译后》,《博览群书》2005年第7期;  

 

桑福德列文森、任东来:《法治的理想和法治实践的限度——<美国最高法院>中文版序言》,《博览群书》2005年第7期;  

 

任东来:《一个了不起的铺路架桥者——杨生茂教授与中国美国史学科建设》,《史学月刊》2005年第8期;

 

任东来:《有趣又益智的文明之旅》,《博览群书》2005年第8期;

 

任东来:《改变美国宪政历史的一个脚注》,《读书》2005年第9期;

 

任东来、白雪峰:《当自由遇到“生命”的时候》,《法学家茶座》(第9辑),2005年;

 

任东来、翟艳芳:《<美国法律辞典及其中译本评介>》,载邓正来主编:《中国书评 第2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慧英、任东来:《能动还是克制:一场尚无结果的美国司法辩论——评<司法能动主义>》,《美国研究》2005年第12期;

 

任东来:《美国总统大还是最高法院大?——从梅里曼诉讼案到米利根诉讼案》,《律师文摘》2005第5辑;

 

马庆株、任东来、贺卫方、龙卫球等:《从沈履伟案学术批评与法院判决》,《科学中国人》2005年第11期;

 

东来:《宪法也可以可爱可亲》,《书摘》2006年第2期;

 

任东来:《<在宪政的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的前言后语》,《书屋》2006年第6期;

 

任东来、胡晓进:《学术世界中的无限乐趣——青年学者任东来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6年第12期;

 

任东来:《塔夫脱与美国最高法院办公楼的建设》,《法学家茶座》(第12辑),2006年;

 

任东来:《盟友之间霸权和平转移的实证研究 <从英镑到美元>序》,《博览群书》2007年第1期;

 

 

 

任东来:《当代西方研究:美国权力的悖论主持人语》,《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任东来:《司法权力的限度——以美国最高法院与妇女堕胎权争议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凯利伊顿、安德鲁韦德曼、任东来:《伊拉克战争与“布什原则”的命运》,《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任东来:《试论美国最高法院与司法审查》,《美国研究》2007年第2期;

 

任东来:《寻找另一个中美关系——华人在美国》,《书屋》2007年第2期;

 

胡美、任东来:《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的几个问题》,《美国研究》2007年第3期;

 

任东来:《“反多数难题”不是一个难题》,《博览群书》2007年第4期;

 

胡晓进、任东来:《自由与“生命”的取舍》,《书屋》2007年第4期;

 

任东来:《华人在美国的历史》,《书摘》2007年第5期;

 

任东来:《言论自由与诽谤罪》,《书屋》2007年第8期;

 

任东来:《小人物情书中的插图史》,《博览群书》2007年第10期;

 

刘慧英、任东来:《美国最高法院的“奥林匹斯山神”——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上、下),《法学家茶座》(第13辑、第14辑),2007年;

 

任东来:《罗杰坦尼——美国毁誉参半的首席大法官》,《法学家茶座》(第17辑),2007年;

 

任东来:《作为技艺的法律实践和作为学问的法学研究》,(《律师文摘》2007年第五辑“卷首语”);

 

任东来:《还司法神殿以平常——<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评介》,《美国研究》2008年第1期;

 

任东来:《马歇尔和坦尼——晚年相似的悲哀》,《法学家茶座》(第18辑),2007年;

 

任东来:《当代西方研究: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主持人语》,《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威廉R安德森、颜廷、任东来:《美国<信息公开法>略论》,《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东来:《“我们正在解释的乃是一部宪法”》,《读书》2008年第4期;

 

任东来:《美国个税:艰难的“割肉”》,《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第5期;

 

颜廷、任东来:《美国新闻出版自由与国家安全——以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案的研究为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6期;

 

任东来:《冯承柏教授——一个永远追求新知的学者》,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编委会编:《春四秋怀故人——冯承柏教授纪念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任东来:《203年的加薪争议》,《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第9期;

 

任东来:《<五月花号公约>:美利坚的神话》,《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第18期;

 

任东来、朱静静:《自由卫士——雨果L.布莱克大法官》,《法学家茶座》(第21辑),2008年;

 

任东来、程法华:《瑟古德马歇尔的故事》,《法学家茶座》(第24辑),2008年;

 

任东来、颜廷:《探究司法审查的正当性根源——美国学界几种司法审查理论述评》,《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收入本书编辑委员会编:《野老丹心一放翁——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任东来:《北约60年》,《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4期;

 

任东来:《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学习博览》2009年第6期;

 

东来、江振春:《从“持枪权”看美国宪法的解释》,《读书》2009年第8期;

 

江振春、任东来:《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裁决中的平衡解释模式——由“赫勒案”谈起》,《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

 

任东来:《中国学者对冷战“其他问题”的研究——对夏亚峰教授文章的补充》,《冷战国际史研究》2010年第2期;

 

李丹、张庆熠、任东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制度》,《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冯东兴、任东来:《1958年中国从朝鲜撤军与中美外交交涉》,《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

 

任东来:《美国劳工寻求社会公正之路》,《改革内参》2010年第10期;

 

任东来:《所得税:穷人对富人的战争》,《看历史》2010年11期;

 

任东来、刘华:《中日<淞沪停战协定>中的英美因素》,《江海学刊》2011年第1期;

 

任东来:《结缘美国所》,《美国研究》2011年第2期;

 

哈利T.狄金森、胡琦、任东来:《现代英国宪法:改进或颠覆?》,《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任东来:《司法和法官独立的美国之路》,《看历史》2011年第6期;

 

张庆熠、任东来:《美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法院的角色——读<美国宪政民主下的司法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国研究》2012年第1期;

 

李丹、任东来:《霍姆斯、查菲与言论自由的审查标准》,《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

 

李丹、任东来:《马歇尔大法官与杰斐逊总统的恩怨——点评<杰斐逊全传>中的一段历史公案》,《学术界》2012年第1期;

 

任东来:《冷战史中的苏联解体》,《学习博览》2012年第1期;

 

江振春、任东来:《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和吸纳》,《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布莱恩E.亚当斯、王娟娟、荣霞、任东来:《美国联邦制下的地方政府自治》,《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李丹、任东来:《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读迈尔文尤罗夫斯基、保尔芬克尔曼<自由之路——美国宪政史>》,《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2期;  

 

任东来:《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新论》,《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

 

任东来:《像刘绪贻先生那样生活》,《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收入本书编辑委员会编::《野老丹心一放翁——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任东来:《神秘的“倜西”——祝贺曹德谦先生九十华诞》,杨玉圣、孙洁琼编:《书生志业——曹德谦先生九十华诞祝贺文集》,2012年;

 

 

李丹、任东来:《马歇尔大法官与杰斐逊总统的一段公案》,《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5期;

 

东来、江振春:《持枪权的全国化与美国联邦制》,《学术界》2012年第7期;

 

任东来:《“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追记李慎之先生》,《世纪中国》2006年6月21日;亦见《怀念李慎之》,香港泰德时代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任东来:《不是吾师,胜似吾师——祝贺邓蜀生九十华诞》,黄安年主编:《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0月;

 

胡晓进、东来:《威廉伦奎斯特——壮志未酬身先死》,《法学家茶座》(第37辑),2012年;

 

任东来:邓蜀生新著《罗斯福》,原载香港《读者良友》1987年5月号;亦收入黄安年编:《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三、报纸专栏、时评

 

任东来:《两个36的启示》,《联合早报》2000年12月19日;

 

任东来:《美国对伊动武意味着什么?》,2002年9月29日;

 

任东来:《从美国准备天花疫苗谈起》,《南方都市报》2002年10月7日;

 

任东来:《布什的反恐战争和减税计划》,《南方都市报》2003年1月12日;

 

任东来:《对自由永无止境的追问和追求》,金羊网-新快报2003年1月16日;

 

任东来:《美国式的“倾斜”政策》,《南方都市报》2003年2月9日;

 

任东来:《究竟是谁不识时务?》,《南方都市报》2003年2月16日;

 

任东来:《从“911”事件疑犯被定罪入狱谈起》,《南方都市报》2003年2月23日;

 

任东来:《从布什讲话看美国的思想库》,《南方都市报》2003年3月2日;

 

任东来:《海湾美军中的“娘子军”》,《南方都市报》2003年3月9日;

 

任东来:《中美恩怨1943》,《南方周末》2003年3月20日;

 

任东来:《美国工作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南方都市报》2003年5月11日;

 

任东来:《布什与国会的减税之争》,《南方都市报》2003年5月25日;

 

任东来:《由“911”恐怖分子被定罪想到的》,《南方都市报》2003年6月8日;

 

任东来:《布什会遭遇“伊拉克门”吗?》,《南方都市报》2003年6月15日;

 

任东来:《关塔那摩的幽灵》,《南方都市报》2003年6月22日;

 

任东来:《领导人私谊与美英特殊关系》,《南方都市报》2003年6月29日;

 

任东来:《利比里亚内战与美国的无动于衷》,《南方都市报》2003年7月6日;

 

任东来:《危险的外交暗杀》,《南方都市报》2003年7月20日;

 

任东来:《<爱国法>“合法”吗?》,《南方都市报》2003年8月3日;

 

 

任东来:《如此法治国家》,《南方都市报》2003年8月10日;

 

任东来:《施瓦辛格参选与美国政治传统》,《南方都市报》2003年8月17日;

 

任东来:《<十诫>的神圣和法治的严肃》,《南方都市报》2003年8月24日;

 

任东来:《布什伊拉克政策的两难处境》,《南方都市报》2003年8月31日;

 

任东来:《在拯救生命与保护专利之间》,《南方都市报》2003年9月7日;

 

任东来:《美国在伊背上沉重负担——帝国扩张陷入财政泥潭》,《南方都市报》2003年9月14日;

 

任东来:《“占领逻辑”VS“解放逻辑”》,《南方都市报》2003年9月21日;

 

任东来:《布什联大讲话要点——美化对伊战争抬高联合国》,《南方都市报》2003年9月28日;

 

任东来:《布什竞选战略——后发制人》,《南方都市报》2003年10月19日;

 

任东来:《美国的国际“化缘会”何以成功?》,《南方都市报》2003年11月2日;

 

任东来:《对历史类比的思考》,《南方都市报》2003年11月9日;

 

任东来:《美政治万花筒中的同性婚姻》,《南方都市报》2003年11月23

日;

 

任东来:《美国政治第一秀》,《南方都市报》2003年11月30日;

 

任东来:《美国的北约》,《南方都市报》2003年12月7日;

 

任东来:《布什心满意足之年》,《新京报》2003年12月21日(地球周刊2003风云大片);

 

任东来:《〈爱国法〉中的陷阱》,《新京报》2004年2月1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美国兵当选<时代>风云人物的联想》,《南方都市报》2004年1月11日;

 

任东来:《单极好,还是多极好》,《新京报》2004年2月8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海地的混乱》,《新京报》2004年2月29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金钱的政治》,《新京报》2004年3月14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学生时代的读书记忆》,《南方周末》2004年3月11日;

 

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24日;

 

任东来:《无神论者挑战美国法律》,《新京报》2004年3月28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名不实符的北约》,《新京报》2004年4月4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北约大举东扩已“名不副实”——俄罗斯该怎么办?》,《南方都市报》2004年4月4日;

 

任东来:《“法盲”首相小泉》,《新京报》2004年4月11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亚洲美元忧思录》,《新京报》2004年4月18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布什的麻烦与美国的民意》,《新京报》2004年4月25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美国的尚武与克里的尴尬》,《新京报》2004年5月2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从布什道歉看媒体影响》,《新京报》2004年5月9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两种意义上的“珍珠港”》,《新京报》2004年5月23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移权撤军 可否并行?》,《新京报》2004年5月30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里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新京报》2004年6月13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美国总统的身前任后》,《新京报》2004年6月27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法治的无奈与精彩》,《新京报》2004年7月4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法律之战无穷期》,《新京报》2004年7月11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情报门尘埃落定》,《新京报》2004年7月18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美利坚帝国”与“美利坚警察国家”》,《新京报》2004年7月25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911”事件调查中的问责制》,《新京报》2004年8月1日(地球周刊评论);

 

任东来:《尤科斯跷跷板》,《南方都市报》2004年8月8日;

 

任东来:《共和党大会的“嗅觉”与“秀术”》,《南方都市报》2004年9月5日;

 

任东来:《枪的政治 自由的代价》,《南方都市报》2004年9月19日;

 

任东来:《事与愿违的袭击与绑架》,《南方都市报》2004年9月26日;

 

任东来:《电视辩论的意义》,《南方都市报》2004年10月17日;

 

任东来:《流感疫苗与大选政治》,《南方都市报》2004年10月24日;

 

任东来:《大选难题:投票率过低》,《南方都市报》2004年10月31日;

 

任东来:《美国大选的道德解读》,《南方都市报》2004年11月7日;

 

任东来:《阿拉法特——在革命者和政治家之间》,《南方都市报》2004年11月14日;

 

任东来:《鲍威尔以德服人》,《厦门日报》2004年11月17日;

 

任东来:《从布什政府阁员请辞说起》,《南方都市报》2004年11月21日;

 

任东来:《选举不是儿戏,是游戏》,《南方都市报》2004年11月28日;

 

任东来:《增兵伊拉克与坦克保护下的选举》,《南方都市报》2004年12月5日;

 

任东来:《布什坐了一把过山车》,《新京报》2004年12月26日(地球周刊国际风云(述评篇));

 

任东来:《令人惊骇的总统就职演说》,《南方都市报》2005年1月23日;

 

任东来:《布什政府的“隐性宣传”》,《南方都市报》2005年3月20日;

 

任东来:《凯南——一位被误解的智者》,《南方都市报》2005年3月27日;

 

任东来:《生命的无奈与法治的胜利》,《南方都市报》2005年4月3日;

 

任东来:《生命的另一种意义》,《南方都市报》2005年4月10日;

 

任东来:《美国官场与军队文官制度》,《南方都市报》2005年4月17日;

 

任东来:《博尔顿:联合国越来越远?》,《南方都市报》2005年4月24日;

 

任东来:《深喉故事背后的商业利益争夺》,《南方都市报》2005年6月12日;

 

任东来:《奥康纳的地位及继任者》,《南方都市报》2005年7月10日;

 

任东来:《罗伯茨的路还长着呢!》,《南方都市报》2005年7月31日;

 

任东来:《罗伯茨的“坦白交代”》,《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7日;

 

任东来:《大法官遭遇法律“盲点”》,《新京报》2005年8月14日;

 

任东来:《罗伯茨背负骂名》,《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14日;

 

任东来:《法官的职责与不明智的判决》,《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28日;

 

任东来:《罗伯茨的新机会》,《南方都市报》2005年9月11日;

 

任东来:《伯南克——布什的又一个“棋子”》,《南方都市报》2005年10月30日;

 

任东来:《除了胜利,布什还能说什么》,《南方都市报》2005年12月4日;

 

任东来:《布什保卫白宫反击战初战告捷》,《南方都市报》2005年12月25日;

 

任东来:《女总统带来重建的曙光》,《南方都市报》2006年1月22日;

 

任东来:《切尼打猎伤人的新闻追踪》,《南方都市报》2006年2月19日;

 

任东来:《哈佛校长萨默斯的悲剧》,《南方都市报》2006年2月26日;

 

任东来:《美国州政府何以叫板白宫》,《环球》杂志2006年8月23日;

 

任东来:《宪法法和宪法学之辨》,《法制早报》2006年12月10日;

 

任东来:《美国缘何会有“伟大社会”构想》,中国日报网2007年3月22日;

 

任东来:《女师傅的丈夫叫师爹?》,《南方周末》2008年7月3日;

 

任东来:《听“奥奶奶”讲法治的故事》,《南方周末》2008年9月25日(阅读);

 

任东来:《一场打了两百年的言论自由保卫战》,《东方早报》2010年12月12日(书评);

 

任东来:《权利是争取来的》,《东方早报》2010年9月26日(书评);

 

任东来:《老人司法——总统也奈何不得》,《东方早报》2010年5月9日(书评);

 

任东来:《冷战史中的苏联解体》,《东方早报》2011年10月23日(书评);

 

任东来:《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人民法院报》2012年2月24日(法律之声栏目)。

 

爱思想网、学术批评网等专栏文章

 

任东来:《宪政、市场、移民——美国的强国之本》,爱思想网专栏2005年6月11日;

 

任东来:《美国的拆迁征地官司》,爱思想网专栏2005年6月29日;

 

任东来:《从布什诉戈尔的法律诉讼看美国的民主与法治》,爱思想网专栏2005年9月20日;

 

任东来:《从胚胎干细胞资助之争看美国联邦与州的关系》,爱思想网专栏2006年8月1日;

 

任东来:《大国责任与国际组织》,爱思想网专栏2006年7月7日;

 

任东来:《美国劳工寻求社会公正的艰难之路》,爱思想网专栏2007年3月10日;

 

任东来:《当爱国主义碰上宗教和言论自由——有关国旗致敬和效忠誓词的三个案子》,爱思想网专栏2013年4月8日;

 

任东来:《学术腐败的“中国特色”》,学术批评网2008年9月14日;

 

任东来:《言者无罪》,学术批评网2011年2月21日;

 

任东来:《冬日里那温暖的阳光——怀念恩师丁则民教授》,学术批评网2012年2月29日;

 

任东来:《杨生茂先生的为人、为学和为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站2010年6月25日。

 

2013-05-08按:根据终稿订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7049.html

上一篇:任东来教授的学术简历
下一篇:悼任东来教授的唁电函文(六)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1 苏光松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