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华人科学家显著增多

已有 4273 次阅读 2013-5-2 08:33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国家科学院, 华人科学家, 2009年以来, 显著增多

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华人科学家显著增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52发布

数据显示,自1942年以来美国科学院中的华人科学家总共62人。

其中1942-19798

1982-199811

2002-200816

2009-201327人(其中20096, 20103人,20114人,  20128人,20136人),2009-2013年间的27人占1942年以来总共62人中的43.5%

这说明华人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加,这固然和当选华人科学家的个人接杰出成就有关,也和我国力增强不无关系。

*************************

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缩写:NAS), 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总统签署法案创立的。截至到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有1922名国家科学院院士、93名终身院士,以及341名外国国籍院士。其中有170多名院士曾获诺贝尔奖。现任院士每年选举产生新的院士。

美籍及外籍院士中的华人科学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B%BD%E5%9B%BD%E5%AE%B6%E7%A7%91%E5%AD%A6%E9%99%A2

科学院院士

Chen, Xuemei;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the Gordon and Betty MooreFoundation,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otany and plant sciences,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Riverside.

Deng,Xing-Wang; Daniel C. Eaton Chair of Plant Biology, department of molecular,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onn.

Yang, Wei;senior investigator and section chief,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外籍院士

Che,Chi-Ming; Dr. Hui Wai-Haan Chair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i, Yigong;Endowed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nd dean, School ofLife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o, Yuk-Ming Dennis; Li KaShing Professor of Medicine and director, Li Ka Shing Institute of HealthScienc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United Kingdom)双重国籍

http://www.nasonline.org/news-and-multimedia/news/2013_04_30_NAS_Election.html

**************

美方回应中国落选院士当选美院士:去问中科院(图)

2013年05月02日 02:24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更多

65人参与0条主评论2条评论0条总评论

原标题:清华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两院院士

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在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表示,自己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这一条。“回清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育人”。

【人物小传】

施一公

现年46岁,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90年赴美深造,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他2006年开始着手在清华大学建设实验室,2008年回国工作。

新京报讯 (记者郭少峰 邓琦)美国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施一公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4月25日公布的名单还显示,施一公还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此前因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引发关注。

30年来,有10位具有中国大陆教育背景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两位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和他的好朋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联合撰文,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经费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经费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但中国科技部随即则回应称,“这不符合事实”。

他们的批评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去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时,虽然施一公进入了预选名单,但没能最终当选。同样未能入选而声明放弃申请中科院院士的饶毅,为施一公的落选而鸣不平。

但施一公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自己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这一条,他觉得一个学者如果把当院士作为终极目标,未免太狭隘了。“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连线

美国国家科学院:当选院士因为科学成就

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看重施一公在哪些方面的成就?

高尔文·莫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办公室高级媒体官员):很抱歉,这方面的信息要等到明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会议上才会公布。2014年4月26日-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华盛顿召开年会,新入选的成员的入会仪式有可能是明年4月26日举行,该年会的议程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新成员当选的理由,年会上会公布。

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选择外籍院士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样的?

高尔文·莫莉:新成员入选美国科学院,是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和持续的原创研究成果。由于新入选的成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不存在成员申请入会的过程和程序。此外,只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正式成员才可以提交正式提名。提名递交后会对被提名人进行广泛和仔细审查。每年增选美国籍院士不超过84人,外籍院士不超过21人。

新京报:施一公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学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在选择外籍院士时,会不会考虑年龄因素?

高尔文·莫莉:任何成员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都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成就,所以年龄问题不是考虑因素之一。

新京报:施一公之前落选中科院院士,但成为了美国双料院士,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高尔文·莫莉:这个问题你需要去问中国科学院。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02/24843912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5856.html

上一篇:60多年前的老同学来访
下一篇:我老伴幼少年时的照片(续)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