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万篇博文是这样写成的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03月23日发布
截止今天为止,科学网提供的统计数据,我的博文已经累计发布10008篇,我已经分别发表了每个100篇博文目录,到今天已经到9900篇,另外近100篇到那里去了,还需要仔细核对,可能的原因是一部分发布了但被删除了,还有一部分发重了,没有统计到我自己编写的目录里。
在6年时间里要连续写万篇博文,而且绝大部分是自己撰写的博文,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里说的绝大部分是自己撰写的博文意思是很少部分是转发的,即使转发也是加有自己的按语,而在自己撰写的博文中有的是授权发布他人的原始文章,或者是自己早前撰写的文章在博客上首发的,但多数是即时发布的新作。而每篇博文在撰写时都是认真撰写的。
这万篇博文的目录,笔者将在五月初陆续分类发布,基本分两大类,一是美国问题博文,二是非美国问题博文,非美国问题博文的子目目录已经发布在网上了,万篇博文中有部分是博文本身的分类目录,因为有了这些随时缉集的目录,才得以对万篇博文内容篇篇落实可以迅速查出。
这万篇博文是怎样写成的,我个人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回想起来主要有四点:
第一, 有太多写的内容
我生活在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一个现代化、民主化、多元化的转型时代,一个逐步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着太多的内容好写,而每个人都在天天经历着、观察着、践行着这个伟大的时代,写这个时代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也就是亲身撰写历史的一瞥,不只是观察家,不只是评论者,主要是参与实践的践行者,是以主人翁的身份来撰写的。我以为,写博文的想法见仁见智,不必强求统一,科学性、时政性、观潮性、批判性、歌颂性,人各所爱。就我而言,并不认为写博客仅仅是喝点咖啡聊聊天的那些事儿。
我生于“七·七”事变前一年,今年77岁,生在农村,长于上海,工作和生活在北京59年,从抗日战争、内战到新中国成立,从“17年”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迎来新时代,从政治学术、量化学术到自主学术,从在职到退休,这中间有太多的感受,可以慢慢逐一记载和撰写。
就学术领域而言,无论是美国历史和美国问题,还是世界历史和当代世界,无论是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还是中外社会观察实况,也有许许多多内容可以撰写,资源共享,相互切磋,继续探索的。
第二,有充足的撰写时间
我已经退休多年,开博是退休后的事。退休了时间自主了,想多写想少写是自己的事,没有包袱和压力,即使有时时间很紧,挤一挤,写博的时间就出来的。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把握自主时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了这种时间观,没有时间可以挤出时间,有了时间可以分出多一些时间,每天只有24小时,可以将24小时当作25小时来花。
第三, 有坚持不懈撰写的习惯
坚持不懈贵在不懈地坚持。一个人短时间内坚持不懈易,要在整整六年时间里坚持天天撰写不停笔,并不容易,查一下自己全部博文目录的撰写时间就清楚了,除了无法抗拒的原因外,那一天没有撰写外,都是一天不拉地撰写博文的,这已经养成习惯。撰写博文当作自己的第二课堂,学习的课堂,交流的课堂,传播知识和理念的课堂。而课堂是永不停歇的。
第四, 有健康的体魄保障
这一点是身体保障,没有健康的体魄,清醒的脑力,再坚持不懈也不可能有较高的撰写效率。趁现在还健在抓紧时间多写些,免得遭人嫌,被责骂“老糊涂”、“老保守”、“老占位”。至少现在自以为还没有到这个程度,是否“糊涂”、“保守”评判标准不同,至于“占位”,希望通过公平竞争,一视同仁,越早“退位”越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