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情怀——写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文章目录辑集之际

已有 5565 次阅读 2008-9-8 15:46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情怀——写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文章目录辑集之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98日发布

 

  1958,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从那时起,我一直执教和工作在北京师大,可谓风风雨雨半个世纪。其间经历了亢奋的“大跃进”年代,动乱的“文革”年代,更经历了改革开放、求实创新、踏实苦干、急起直追的二十年,还有退休后边缘化的学术自由年代。1958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才20出头,而今,已七十有二,其间既有辛劳苦涩,更有甘甜欣慰,真是思绪万千。回顾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育工作,深感历史教育关系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普及,更悟到改革兴国、改革兴教,改革艰难,乃教育事业第一线广大同仁的共同心声。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精神,笔者将90年代以来个人有关中学历史教学和教材改革的文章及访谈、部分博文辑集成这份目录。

  

  还在中学时代,我就开始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史为鉴,企盼新中国早日强大,这成了激励我日后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讲授历史的动力。1954年我在上海复兴中学高中毕业,志愿报考北师大历史系,深受母校的教诲和历史课老师宗震益先生的影响。我爱听宗老师的课,他那求实求真的教学内容、启发独立思考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迄今还给我留下的难忘的印象。

  40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高等学校,所教的学生来自中学,有时带学生在中学指导教学实习,90年代初,我参加了高考命题,更多地接触了中学历史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工作,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对历史教育普及工作的认识,感受到它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适应21世纪全球竞争需求的极端重要性,体验到科教兴国不是一句空话,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依赖着普通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依赖着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没有适应新世纪需求的不断更新的高质量的中学历史教材和高素质的历史教师,中华民族素质的难以迅速提高。

  

  我曾参加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为中学历史教师系统开设有关现代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的专题选修课程或硕士学位班课程。特别是应广大中学教师的要求,与我系刘宗绪教授合著出版了《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共鸣,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深感长期在师范大学从事世界历史教学的教师,有着普及世界史知识和学科新成果方面的重大责任。我认为教材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并开始较多地关注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质量,撰写普及世界历史知识的文章,在我看来它和培训中学历史教师的和撰写学术研究文章是同样重要的。为了推动中学世界史现代部分的教学改革,19982-4月间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了我的《世界现代历史讲座》15讲录像课程,系统概述了20世纪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现代民族主义、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脉络,力图提供一个尽可能符合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实际的思路和见解。其后,又播放了《美国经济发展史讲座》15讲录像课程,系统阐述了美国现代化发展基本线索、独特条件、改革趋势的重大问题。

  

  90年代以来,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事业的责任感和一个历史学者求实探索的良知,我在充分肯定人教社教材编写成绩的同时,对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发表了善意的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我没有想到由此招致了对方的误解和责难,同时却引发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拓展,以致进一步形成2000年秋冬以来中学历史教育界一场众所周知的学术大争议,我没有想到争议双方观点竟如此相佐,也没有想到社会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竟如此关注,自己因而也对这场学术争议有着独特的经历和体验。这份目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笔者参与这场中学历史教材改革争议由来和发展的历史纪录。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史尤其是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历来是一个突出的难点。这份目录第一组文章中的前两篇《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和《二十世纪的现实与〈高中世界历史〉课本》写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提出了世界历史教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学科发展的问题。《论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当代世界史》、《高级中学世界现代史概述》和《当代世界历史研究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三篇文章集中阐述了笔者关于世界现代史教学的基本思路。《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世界现代史》一节,则系统阐述了笔者建议为学生提供的世界现代历史基本线索。一部好的历史教材,首先要有高质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关于世界现代史教学的若干建议》和《关于现行〈历史教学大纲〉世界史部分的意见》两文,则就制定1996年历史教学大纲和1999年修订现行历史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长期从事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大环境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我在教学和研究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治史;第二,坚持生产力的终极检验标准;第三,坚持多样性统一史观;第四,坚持跟踪时代脉搏、求索进取的改革精神;第五,坚持全球整体史学和全方位史学研究方法;第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下的学术争鸣精神;第七,坚持教学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第八,坚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第九,坚持教学和科研的相辅相成。

 

第二部分的44篇文章涉及历史教材改革的论争。《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实事求是地系统评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世界现代历史教材中知识性等错误,提出了打破教材垄断,编写高质量教材的建议。然而“130例质疑”的发表不仅遭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盘拒绝,而且还给我扣上了一些大帽子。为了明辨是非还清历史的本来面目,笔者写了《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如何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兼答任史识先生》、《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教材》等文章。谁知面对全国数百位一线中学教师的商榷意见和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出版社一方及其利益相关的专家学者不以为然,猛烈反击,重扣帽子,从而围绕中学历史教材形成阵营分明的激烈的争议。

 

争议的焦点涉及怎样看待教材中的差错和“硬伤”;怎样看待教材出错和教材编写机制;以及怎样看待广大教师的批评意见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这场争议涉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材编写、审订、纠错、监督机制;关系到牢固树立教材质量第一意识;涉及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发展和繁荣学术和教育事业;也关系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为此笔者连续撰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1026会诊”质疑----再论如何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人教版历史教材“公认学术观”质疑》、《人教社历史教材差错率辨》、《人教社历史教材的差错率符合新闻出版署的规定吗?》、《历史文献资料引文错差惊人----复查人教社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有感》、《评独家垄断和“一家之言”倾向——关于历史教材讨论中的一些怪现象》、《“不以为然”和一字不改——评人教社对待历史教材讨论的态度》、《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契机----从质疑谈起》等文章,全面阐述本人对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和教材改革的见解。这些文章以大量史实为依据,本着开展健康学术批评的态度,着重强调树立教材质量第一和服务教师和学生宗旨至上的思想;主张改革教材的编写、审订、纠错和监督机制;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以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辩明历史争相,笔者还就历史事件科学表述的撰写了《不列颠之战是德军在二战中的首次失败——驳所谓“莫斯科保卫战之说”》、《“内蒙古”还是“内外蒙古”----《田中奏折》中的“蒙”何指?》等10几篇文章。与此同时,还发表《如何改进历史素质教育?》、《面向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高中世界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功能》等文,呼吁重视历史课程教育。《警惕学术批评中的行政干预现象》、《教育部如此答复政协两份不同内容的提案》、《咄咄怪事:教育部竟让人教社代教育部答复政协质疑人教社教材质量的提案》等文提出了学术批评中的不正常现象。《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里程碑----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启示》、《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等文系统说明了中学教师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三部分14,涉及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实践。《我看《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主题版第2稿)》、《对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审读意见》集中说明笔者对于历史课程内容改革的见解。《北师大本中学历史课本实验教材稿第十课读后感》、《北师大本中学历史课本实验教材稿第六课读后感》是对北师大课本的审读意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宗绪教授和高考命题组、中学历史教材改革》一文系统阐述刘宗绪教授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和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贡献。这一部分还有文章涉及和中学历史教师互动的内容。

 

最后一部分9篇报道则反映了社会上和学术界对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普遍关注,说明历史教学改革全民关注、历史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些报道文章中,都和笔者相关,有笔者参与的、有专访笔者的、也有评论笔者的。有5篇是20001022-31日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争议的报道和讨论,它突出地说明了历史教材的改革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使广大读者对内容有完整的了解,还收录了播放的录音记录稿。收入本书的还有200010-12月间记者对笔者的4篇专访,他们分别为《中国青年报》记者、《杭州日报》记者、《沈阳日报》记者、《教师之友》杂志记者所写,如实地记叙了笔者对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由来和发展的看法以及主张教材编写机制改革的思路。通过网络参与讨论是这场学术争议的一个突出特点,社会各界海阔天空泛论中学历史教学和教材,网上的观点各抒己见,有的相当激烈,可见中学历史教材质量问题关系非同小可。

 

    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需要更多、更快、更准地了解世界,需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历史教学和教材编写机制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围绕90年代以来中学世界现代历史教学引发争议的种种见解和发生的现象,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教材改革进程的艰难和困惑、进步和瞻望。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处于第一线的广大中学教师、高等学校的教师、专业出版社的编辑们,携手并肩,优势互补,共同对历史教学和教材的改革作出更大的奉献。有关历史教材内容的评论纯属学术讨论;涉及破除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教材编写体制的建议,也是出于对亿万青少年教育事业负责、推进教学改革的肺腑之言。

  

  本文发表之时恰逢教师节到来之际,祝愿全国30多万中学历史教师节日快乐。

  

  

                           目录

(一)

1.《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光明日报》,198914

2.《二十世纪的现实与〈高中世界历史〉课本》,《历史教学》,1994年第1112

3.《论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世界现代史》,《历史教学》,1995年第10,19-23

4.《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历史教学》,1996年第1,34-38

5.《当代世界历史研究和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7年第1,6-8,1997年第2,3-7

6.《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世界现代史》,载刘竼编著:《历史学科测量的理论与实践》,141-15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月版

7.《关于世界现代史教学的若干建议----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修订》(1995416)

8.《关于修订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世界史部分)的意见》(19996月)

 

 

(二)

1.《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7,9-14页;1999年第8,8-12页;1999年第9期,第32-37

2.《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声音----浙江硕士学位课程班部分教师对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材(1966年版)的意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9期,第18-19

3.《大学历史系学生对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看法----记河南大学历史系学生的一次座谈》(2000123日),署名黄翔,《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2期,第31

4.《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参与历史教科书大讨论》,署名蒲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2期,211

5.《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0期,第13-24

6.《如何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兼答任史识先生》(上)(下),《学术界》2000年第6期,第109-119页;2001年第1期,第140-151

7.《国情、球情与历史教材》,《北京日报》20001113日《理论周刊 学人随笔》第11

8.《历史教材仍“健康”,长寿“硬伤”只是皮毛伤?----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硬伤”谈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第19-22

9.《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教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第26-38

10.《人教版历史教材“公认学术观”质疑》(20001220日),黄安年的博客(2008131日)

11.《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契机----从质疑谈起》(2001115日)学术批评网(2001430日)

12.《人民教育出版社“1026会诊”质疑----再论如何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期,第12-16页,2001年第6期,第16-22页;《学术批评与非学术因素—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1026会诊”》(上),《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3期,第19-26页;()《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4期第32-36

13.《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思考》,《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第62-67

14.《人教社历史教材的差错率符合新闻出版署的规定吗?》(200118日),学术批评网(200151日)

15.《历史文献资料引文错差惊人----复查人教社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有感》,学术交流网(200264日)

16.《评独家垄断和“一家之言”倾向——关于历史教材讨论中的一些怪现象》(20013月),黄安年的博客(2008131日)

17.《“不以为然”和一字不改——评人教社对待历史教材讨论的态度》,学术批评网(20011222日)

18.《爱因斯坦是近代人物吗?——评中学历史教材的怪现象之一》(20011222日),黄安年的博客(200812日)

19.《不列颠之战是德军在二战中的首次失败——驳所谓“莫斯科保卫战之说”》,学术批评网(200153日)

20.《“5月”还是“年内”?----德黑兰会议何时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世界知识》2001年第24

21.《“37个” 被弄成了“32个”——评人教社中学世界史教材中的史实错误》,学术批评网(20011226日)

22.《“内蒙古”还是“内外蒙古”----《田中奏折》中的“蒙”何指?》,《世界知识》2002年第13

23.《“十几个”被弄成了“几十个”——评人教社中学世界史教材中的史实错误》,学术批评网(20011219日)

24.《波茨坦公告》还是“波茨坦宣言”——历史教科书中应怎样表述,《世界知识》/2002年第19

25.《田中奏折》中的“蒙”仅指内蒙古吗?--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答复》,学术交流网(2002511日)

26.《是“欧洲”还是“西欧” ----重读〈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谈话》, 《世界知识》,2002年第4期,第47

27.《从今年高考的一道试题讲起----APEC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世界知识》2002年第15期,第36-37

28.《是“承认”还是“认识到”----评人教社历史教材对外交原则问题的歪曲》,《学术界》,2001年第6期,第118-130

29.《从“认识到”到“承认”----〈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不同表述》,《世界知识》2002年第5期 ,第40-41

30.《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中美上海公报》,《理论前沿》2002年第5期,第13-14

31.《岂能为原则性错误辩解?——再评人教版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若干问题,学术批评网(20011216日)

32.《警惕学术批评中的行政干预现象》(20001219日),黄安年的博客(200812日)

33.《改革中学教材编写、审订、纠错、监督机制》(2001.5.4),《学术批评网》(200154日)

34.《教育部如此答复政协两份不同内容的提案》,黄安年的博客(2007313日)

附:全国政协提案:高中阶段世界史课程应当规定必修(20023),黄安年的博客(2008126日);政协常委民革中央蔡义江教授提案: 教育部应当严肃对待中学教材问题的提案20023),黄安年的博客(2008126日)

35.《咄咄怪事:教育部竟让人教社代教育部答复政协质疑人教社教材质量的提案》,黄安年的博客(2006313日)

36.《如何改进历史素质教育?》(2001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5期发表 2007114

37.《面向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2001),黄安年文,《世界知识》2001年第19期发表:2007114

38.《面向世界,需要了解世界----呼吁加强二十世纪世界史教育》,《人民政协报》,2001116日,第6版,《文教周刊·人才时空》

39.《加强二十世纪世界史教育》(2001年),《人民政协报》2007114

40.《新世纪的中学历史课本必需重视“球情”》(2002109日),黄安年的博客(2007420)

41.《高中世界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功能》,《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5期,第5期,第34-3717

42.《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里程碑----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启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8期,第8-10

43.《与时俱进 积极参与——北师大应抓住目前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机遇 》(20011030日),学术批评网(2001124日)

44.《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第1

 

 

(三)

1.《我看《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主题版第2稿)》,黄安年的博客(20071116日)

2.《对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审读意见》,黄安年的博客(2008131日)

3.《也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学科体系》,《历史教学》,2003年第3期,第34-37

4.《历史课堂教学技巧·序言》,载《历史课堂教学技巧》,第1-3页,徐世德、郑郁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0月版

5.《材料分析题:关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5

6.《怀念献身于中学历史教育事业的刘筱霞老师》,学术交流网(200546日)

7.《北师大本中学历史课本实验教材稿第十课读后感》,学术交流网(2005624日)

8.《北师大本中学历史课本实验教材稿第六课读后感》,学术交流网(2005624)

9.《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刘宗绪教授和高考命题组、中学历史教材改革》,《云梦学刊》2005年第1期,第12-6

10.《我对现行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内容改革的看法》,学术交流网(20061027日)

11.《改革教材编著机制,切实提高教材质量----谈适应新世纪需求中学历史教材的编著》,黄安年的博客(20071031日)

12.《历史新教材的学习和应考》(中学生导报高考历史新课程版)(报刊版),中学生导报高考历史新课/200811(总第 1269)MK4

13.《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答叶德利老师》,黄安年的博客(2008817日)

14. 《致“历史时空”网编辑部并中学历史老师的信》(200144日)黄安年的博客(200892)

  

 

(四)

1.黄安年: 20001022日早晨,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新闻大视野:《历史教材“硬伤”问题引起争议 我们的观点是错不在多少,而在于如何尊重史实》,2500

2.黄安年: 20001026日中午,中央人民电视台《新闻三十分》节目播出:《中学教材错误百出 出版社自有说法不以为然》,1300

3.黄安年:20001028日晚,北京电视台<科教新战线>节目播出(与北京电视台谈话提要,20001025日下午):《中学历史书引发全国大检查,疏漏渎职,本台专访质疑历史教材第一人》,1700

4.黄安年:  200010307:20-7:40am,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背景节目播出 (摘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中的主要大意;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谈话提要,20001026日下午):《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一场争议》,6400

5.张东操: 2000.10.231版《中国青年报》:《我更希望有面向21世纪的教材----质疑中学历史教材第一人黄安年教授》,1300字。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3《中国青年报》:《“质疑历史教材第一人”评价中学历史教材》(张东操)《文摘报》20001029日第6版《教科书怎能由一家出版社编写》(《中国青年报》2000.10.23张东操文)

6.肖向云:2000.11.23《杭州日报》第9版《视点新闻》:《学术批评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访谈》,1600

7.沈阳日报记者李作明《中学历史课本多有“硬伤” 史学教授黄安年纠错六年》,20001214日《沈阳日报》第12版专刊“特别报告”。李直:《谁为中学历史课本纠错》,《燕赵都市报》20001224日第24版。李直:《西安晚报》2001110日第13版《特写频道》:《为中学历史课本纠错》。

8. 朱雪林:《历史教材大争论之后》(专题), 《教师之友》2001年第1,12-14,28(四川教育出版社主办)

9http://edu.sina.com.cn  《“质疑历史教材第一人”评价中学历史课本 》网友评论 (摘录)

10.《教材难道会有错?是的,错误还不少,而且更令人震惊的是---明知错了还不改   由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引发的思考(之一)》,《团结报》记者汪业芬,《团结报》200158日第一版

11.《教材多年出错又得不到及时纠正,说明教材的编写、审订、纠错和监督机制存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呼吁:打破独家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明知错了还不改   由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引发的思考(之二)》,《团结报》记者汪业芬,《团结报》2001510日第一版

12.《还要思考“为什么”——由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引发的思考(之三)》,《团结报》记者汪业芬,《团结报》2001512日第一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8214.html

上一篇:天通苑小学近日忘了降旗
下一篇:节前再去圆明园(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