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面向四化, 面向世界, 办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1993年8月1日)

已有 6184 次阅读 2010-3-26 15:41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面向四化, 面向世界, 办好学会, 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面向四化, 面向世界, 办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199381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326日发布

 

:这里是笔者1993年8月1日在中国美国史第七届年会上代表第五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发表在《美国史研究通讯》1993年第3(60),13-17页。报告还就本届理事会的财务收支情况和会费收支情况作了简要报告,包括本届理事会的财务收支情况、本届理事会的会费收支情况。公开发表时略去。为满足更多网友对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

 

**********************

各位顾问、理事, 全体到会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向各位代表汇报三年来的工作情况, 请予审查。

 

本届理事会于19901118日第六届年会上选举产生的。三年来, 在广大会员、顾问的关心和支持下, 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 完成了秘书处的迁址和交接工作。

根据理事会的决定, 199011月第六届年会后, 秘书处办公地点由武汉大学历史系迁至南开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在原武大秘书处李世洞、刘景霞等同志的支持下, 这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新的秘书处很快走上了正常的轨道。理事会决定,秘书处在武大期间的各种材料仍在原处保留,以免在搬迁过程中散失;1990121日新秘书处发出了致武大原秘书处的感谢信, 代表全体会员对武大秘书处的同志们表示谢忱和敬意,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配合民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学会重新登记工作

根据民政部的文件精神, 1991年起开展社团整顿工作, 对各种社会团体进行重新登记。为配合这一工作, 顺利完成学会重新登记, 京津地区理事于1991621日在社科院世界史所开会研究具体工作, 填写各种表格, 上报各种材料。为此, 在京工作的几位理事付出了很多劳动。同年819, 民政部部长崔乃夫签发社证字第0482号登记证正式批准了我会重新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 并于 105日的《人民日报》上发布了登记公告。

 

登记证上写明:我会的社团代码为 50000412-0,属“学术性团体”类别,宗旨为“促进我国对美国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业务范围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地域为“全国”,负责人张友伦。经有关部门批准, 我会重新篆刻了新的会章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AMERICAN HISTORY RESEARCHASSOCIATION OF CHINA)

 

. 倡议开展小型、多样的地区性学术活动。

考虑到学术经费短缺, 交通紧张, 和地区性差别等因素, 为活跃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 利用地方优势, 因地制宜,秘书处于199012月发出《关于开展地区性学术活动的通知》, 号召全体会员开展经常性的地区性学术活动, 并指定了各片的负责人。湖广赣地区, 上海地区先后报来了本地区的活动计划。湖广赣地区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他们编发了一期本片通报, 并于199275-9, 该片和江西美国研究中心在九江成功地举办了一次 “湖广赣‘美国学’学术讨论会”, 秘书处在经费困难的条件下给予微薄赞助, 代理事长严四光同志参加了会议。对这次学术活动《美国史研究通讯》有详细的报道。(1992年第3) 附带提及今年513日是刘绪贻教授的80华诞, 武大美国史研究室举行了庆祝刘先生80华诞的学术座谈会, 秘书处以理事会的名义发去了贺电, 不少会员写了贺信。我们建议, 今后凡我会会员喜逢80华诞的都要有所表示, 以此为开展学术活动、联系会员的一项内容。

 

. 改进会刊的编辑工作, 提高刊物质量, 为争取公开出版创造条件。

为了扩大美国史研究的社会影响, 更好地发挥会刊交流信息、探讨问题、联络会员的作用, 1992315日京津地区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决定, 1992年起对会刊的刊名, 版面, 栏目进行调整。刊名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改为《美国史研究通讯》(CHINA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固定为季刊,每期两个印张,增加封面,加大学术论文的比重, 开辟“新书评价”,“学位论文提要”,“学者论坛”,“国内外史学界”等栏目, 并改用电脑激光照排胶版轻印刷。

 

613日京津地区理事会会议决定: 该刊由在任理事长任主编, 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任副主编, 并组成以常务副秘书长为负责人的编辑组。在广大会员、顾问、理事的支持下, 刊物质量有了明显地提高, 日益接近正规刊物的水平。改版后已经出版了6期。会刊得到越来越多的会员和顾问的关心和支持, 经常为会刊供稿的会员有杨玉圣、高春常、张聪、王英文、梁茂信、赵学功、陈海宏、肖军政等; 理事中踊跃投稿的有李世洞、时殷弘、黄柯可、方生、杨宇光、王旭、张兹署、李剑鸣、黄安年等; 顾问中有黄绍湘、杨生茂、刘绪贻等先生热心扶持会刊, 经常赐稿。对所有支持和关心会刊的会员和顾问, 我代表理事会在此表示感谢。

 

. 协办哥伦布首航美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及纪念两个文明汇合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为筹备这两项活动, 19901212, 我会副理事长严四光同志代表理事会出席了在社科院世界史所召开的协商会议, 会议决定: 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主办,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 中国中世纪史学会,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协办, 1992年在北京召开纪念哥伦布首航美洲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我会常务理事张友伦、严四光、齐文颖、顾学稼、黄安年参加了大会筹备委员会。有5名会员参加了1991915~20日在大连召开的“哥伦布远航美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92104~7, 有四名会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哥伦布首航美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几位会员分别在两个会上提交了论文和作了大会发言。

 

. 筹备、召开“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MODERNIZATION)

1992年以来理事会把筹备和召开这次会议作为带动整个研究会学术活动的重点。具体说来做了以下工作:

 

1. 1992315, 在北大召开的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一致同意拟于1993年夏召开第七届年会的设想并以秘书处名义发出了《关于召开第七届年会设想的通知》, 征询理事和全体会员的意见。同年613日的京津地区理事会议, 以协组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山东师大刘祚昌、祝明等同志草拟的初步设想为基础, 确定年会在山东威海召开, 以“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为学术讨论的重点;并就经费筹措、论文准备、争取在会议期间举行小型专业书展和研讨班等问题提出了初步计划。与此同时,报告主管单位社科院。

 

2. 1992613日京津地区理事会上确定准备就邀请少数美国历史学家参加年会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 620日、717日、828日在京学会负责人多次碰头研究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事宜, 并多次征询顾问和理事意见, 获得一致支持。随即以代理事长和秘书长名义向社科院提交了《拟于19937,8月间在山东威海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初步设想的报告》,报告说明举办“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可行与必要, 就会议规模、经费筹措、邀请名单等问题逐一说明。1015, 中国社科院批示同意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这一活动。

 

3. 经理事会负责人多次研究并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加强了与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联系, 邀请留美学生同行参加国际会议和年会, 并在1992717日举行的理事长秘书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的若干规定》。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留美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参加了这一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内举行的美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太平洋两岸的中国美国史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联系。

 

4. 根据社科院批示精神, 理事会多次研究开会的设想及山东方面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在刘祚昌先生主持和祝明的具体领导下, 山东大学、高鉴国、邓红风,山东师大陈海宏、董继民、刘文涛,烟台师院黄兆群、王玮、高春常, 烟台大学孙宝珊等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分工进行多方筹款, 联系交通接送、食宿安排, 与省政府、省教委、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联系等准备工作。北京和天津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对外联系和争取领导支持的工作。199211-12月间和19931-2月间先后两次向外国学者和留美中国学生发出邀请信(英文)和《关于“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会议讨论会的通报》(英文) 和《第二个通报》(英文), 苏格常务理事参加起草和加工文件的英文稿。我们先后向美、日、韩、台、港发出几十封邀请信,回信表示与会意向或在得到进一步信息后再做出决定的有二十几位,说明了国外和港、台学者对来华参加学术研讨有很大兴趣。

 

为推动筹备工作的进展, 19921021日在京学会负责人和祝明, 1225日京津地区常务理事召开了专门会议; 19933月下旬理事长张友伦和副秘书长李剑鸣去山东济南商谈, 4月上旬, 祝明请假回山东推动落实有关筹备事宜。711-17, 黄安年去济南和山大、山师大同志共商筹备事宜, 并与祝明一起去烟台、威海落实会议筹备和接待工作。17日、21日在天津和北京的理事会负责人又分别进行了研究, 并向主管单位世界史所所长作了汇报。

 

今天, 我们能够在这里召开这样一个会议, 是和许多方面同志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我代表理事会和秘书处向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联合举办的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烟台师院的领导, 对山东省政府、威海市、烟台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我要特别提到, 这次会议的顺利举行是和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教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等领导同志亲自出马争取到省财政厅的拨款是分不开的。赞助大会的除山东省教委、 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烟台师院外, 还得到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和济南致诚广告公司的赞助, 借此机会, 我代表全体会员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 收集整理1990-19934月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信息汇要。

为了汇总并展示自上届年会以来中国美国史领域的研究成果, 1992717, 理事长, 秘书长会议决定在1993年上半年编印《中国美国史学术信息汇要(1990.1.-1993.4), 秘书处并于1992731日发出了《关于填写调查教学研究情况的通知》。这一工作得到了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 许多会员按期向秘书处寄达了调查材料。原计划以《通讯》特刊形式在会前印出, 限于经费短缺, 一度改为化整为零, 在今后每期通讯上分专题刊登。最近筹款有了进展, 决定出版特刊, 并力争在年内出版, 期望得到会员的大力支持, 信息的时间下限延至19937月。

 

. 发展新会员, 征集会费, 联系在国外的会员。

为了适应中国美国史学术发展的需要, 三年来共发展新会员60名。目前与学会保持经常性联系的会员有349名。就全国范围说会员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长春、济南、成都等城市和华北, 华东, 中南等地区。会员偏少的省份集中在西北, 西南一些省份。

 

1992年以来对加强了与国外的会员的联系。理事会研究对在国外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规定, 不得代表本会在国外进行不符合本会章程的活动; 在国外一年后, 须向秘书处交纳会费; 否则属自动退会; 新申请加入学会的在国外的学者需两名会员介绍,其中一人为理事。目前在国外的原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共有几十名。

 

. 为奖励美国史优秀博硕士论文设立万心蕙奖学基金。

199295, 美籍华人万心蕙教授写信给秘书长黄安年, 提出她和她的先生王霈教授准备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一笔奖学金。在这以前的8月下旬, 万先生致函刘绪贻教授表达了这一意向。在征询了理事会常委和顾问的意见后, 925, 黄安年复信万先生, 代表研究会表示接受和衷心的感谢。1024, 万教授写信给黄安年通知拟捐赠的奖学金定为一万美元。19921212日王霈, 万心蕙正式通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捐赠金额一万美元的账号。

 

为了使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19921225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决定组成以张友伦理事长为主任、由张友伦、丁则民、刘祚昌、李世洞、黄安年组成的奖学金委员会, 受理申报和评选事宜,通过了《万心蕙奖学金施行细则》, 每三年评选一次, 本次限评1992年论文,19937月完成, 在年会上公布评选结果。 在征得万心蕙教授同意后, 决定把该奖学金定名为万心蕙奖学金,

 

199324日《关于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为奖励美国史优秀博硕士论文设立万心蕙奖学金基金的议定书》已经草签。正式的签字仪式, 颁奖仪式在本届年会上进行, 为感谢万心蕙教授对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关心, 经研究决定授于万心蕙教授以名誉会员的称号。

 

. 支持开展与国外同行学术团体, 学者, 同行刊物的广泛联系。

三年来, 我会会员与国外同行学术团体和学者的联系日趋广泛, 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讲学和进修的会员明显增多, 国外同行来访也有所增加, 1992323日、521日、623,在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安排和主持下, 东北师大美国所还与美国学者在沈阳成功地举行了三次电话会议。鉴于这种交流简便易行, 效果明显, 双方都希望今后能继续进行。《通讯》1992年第2, 1992年第3期对此有详细介绍。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1992918, 《美国历史杂志》主编, 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理事会成员戴维·西伦 (David Thelen)分别写信给我会会员杨生茂、刘绪贻和黄安年, 正式通知《美国历史杂志》聘任杨生茂、刘绪贻、黄安年三人为该杂志在中国的特约编辑。特约编辑负责向《美国历史杂志》推荐中国学者对中国以外的美国史专著进行评论; 每年两次向该刊提供经选择的中国学者的美国史论著和博硕士论文目录及学术会议动态; 每年向该刊推荐中国学者所写的3-6本优秀的美国史专著供该杂志约请外国学者进行评论。目前三位特约编辑已完成了1992年的推荐任务, 其中包括对1990-1992年间出版的优秀美国史著作的推荐, 以及 THE LISTOF RECOMMENDED RECENT CHINESE SCHOLARSHIP IN AMERICAN HISTORY(1990-1992)(BOOKS, ARTICLES, DISSERTATIONS), 后一项共88电脑版, 集中反映了我国三年来的美国史研究成果, 对于扩大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将会起积极作用。

 

十一. 推动有学术价值的论著和译著出版。

在我研究会的支持下, 由江西美国研究中心李融、钟维尧等及李世洞翻译, 王建华、王寅审校的《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美国历史学家主席演说集(1961-1990)》一书, 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美国史学发展及其趋势的有相当学术价值的参考书。考虑到这部译著的学术价值及商品大潮下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实际情况,秘书处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以购买价值1000元的书款并给会员以补贴性购书的办法推动该书的出版发行。理事会鼓励有学术价值的美国史专著, 通过申情中华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以及其他途径获得出版赞助。

 

本次年会及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成果, 拟联系出版社公开出版题为《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一书, 目前已筹集一万人民币来保障该论集的出版, 希望它得到出版部门和广大会员的全力支持。

 

十二. 加强理事会的自身建设, 民主办会, 廉俭办会。

研究会是一个学术性的群众团体, 理事会和秘书处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业余进行工作, 并无分文报酬, 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 同时作为全国性学术团体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研究会的经费又少得可怜。这就要求学会负责人,理事和工作人员要有献身精神,廉俭精神和民主精神。由于其间秘书长和理事长先后赴美从事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 也由于秘书处和秘书长分别在天津和北京, 而且理事会负责人多数集中在京津地区, 理事会和秘书处十分注意重大问题集体商议, 注意征求未与会的理事长, 常务理事的意见, 1992年召开的学会负责人, 常务理事一级的会议就有五、六次, 这是学会在重大问题上决策正确, 意见统一, 集思广益的重要保证。

 

三年来, 理事会和秘书处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建议是:

 

1. 研究会经费短缺是妨碍活动开展的最大难题。经验证明, 学术活动商品化是不行的, 但是, 没有必要的经费则更是万万不行的。作为法人学术团体, 有权经营非盈利性公司, 我们务必突破仅仅依靠皇粮度日的被动局面, 依靠广大会员和热心本会的企业界、社会团体及个人广开财源, 使学会活动有充足的物质后盾。为此, 对会章须作相应的修改。

 

2. 我会的对外联系仅仅是有一个好的开端, 但和改革开放, 走向世界, 建设四化的大潮相比, 我们的对外联系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更多更快地了解世界的美国研究,让世界更多更快地了解中国的美国研究, 在这一领域,期望新一届理事会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尤其是在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加强与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联系、加强与港台学者的联系和交流等方面, 须下更大的气力。

 

3. 目前, 我会尚无一个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美国史研究通讯>>已为争取刊物的公开出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期望新一届理事会在这一问题上获得突破。

 

4. 开展地区性的、专题性、中、小型学术活动是今后值得提倡的, 例如山东、上海、北京等地区, “美国的发展和经济立法”、“美国精神的今与昔”等专题。

 

5. 我会会员分布很不平衡。建议今后在边远地区及涉美领域加强吸收会员的工作, 鼓励学术“支边”。

 

6. 十年前, 研究会曾倡议组织美国史研究的协作项目, 现在都已基本完成, 同时, 情况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有必要在主要依靠个人和各单位研究的同时, 加强有关美国史课题的协作攻关研究。建议, 新一届理事会在这方面采取必要的协调行动。

 

下面, 我再就本届理事会的财务情况简要报告如下:(网上发表时略)

 

随着第七届年会的召开, 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即告完成。我们在学会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点和有待改进之处。恳切希望广大会员批评指正。本届年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我们相信, 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 我会的工作定将取得新的进展。祝愿新一届理事会工作顺利, 踏上新台阶。

 

(本报告由李剑鸣起草初稿, 黄安年修改二稿, 在书面征询全体理事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意见后由黄安年修订成稿)_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6433.html

上一篇:奇怪的价格:北京黄瓜超冬笋
下一篇: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1993年威海)合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