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有感于参加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已有 8545 次阅读 2009-6-3 20:12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北京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有感于参加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63日发布

 

今天上午参加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博士学位申请人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感触颇深。

 

记得30年前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美国史专题讲座课程,请国内美国史专家来北大做专题讲授,我当时好像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讲授人,这次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导师当时就是听课的北大学生之一,现在他已是国内知名学者,答辩委员中还有当时听过课的学生,现在他们都是学科带头人。30年过去,换了人间,我国的美国史研究人才辈出,学术研究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我感到北京大学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重镇,其研究实力恐怕其他院校难以挑战的。例如除申请论文答辩的导师和已经退休的美国史学术带头人以外,今天参加答辩的北大历史系的专门从事美国史研究的顶级专家就有三位,其中既有国内一流学者,又有早已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任教多年后全身回国在北大任教的美国史海归专家,像这样的研究力量,恕我直言在其他院校难以找到。答辩委员中还有涉及论文内容的其他单位的知名专家,由于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必需要有外单位的专家参与,我是北师大的,又是比其他几位委员多吃一些年咸盐的年长者,因而也就勉为其难地当了答辩委员会的主席。

 

从我接受匿名评审的427日起到今天,这期间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我感受整个过程是规范和严肃的。我本人对论文反复看了几篇,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多次的思考。但是我也担心论文答辩的时间和人员如果过于集中,精力和体力有限,会影响评审和答辩的质量。答辩流程不仅涉及答辩本身和学术委员会的审批,还有博士生的求职等相关环节。北大是国内几年前首先推行匿名评审的高校之一。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说国内研究生教育中还有一个很愚蠢的事情,就是对研究生论文做掩耳盗铃的双盲审。不过我以为实行这样的做法,是需要有勇气和自信的,这对于降低论文评审中的“人情因素”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应该视为明智之举,当然在时间和成本上要多付出的。事实上,这次匿名评审中导师和申请人是不知道的。就我亲身参与的答辩委员会过程来看,并非走走过场,从900一直开到1145,答辩委员的评论和提问相当到位,如果不仔细研究恐怕难以提出这样的意见,答辩委员会开得也很认真,从学术层面充分讨论后作出决议。学位答辩本身需要落实到表决和作出决议上,答辩过程也是一场学术讨论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切磋的过程。

 

博士生论文的每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严格把关将难以保障优质或较好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论文答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35931.html

上一篇:通用破产能否引来再次振兴
下一篇:王立新著《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提要
收藏 IP: .*| 热度|

3 曹聪 张亮生 李祖龙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